羅心楗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二中學
有關公眾健康管理,國家提出“健康中國戰略”要求,學生作為國家未來可塑之才,群體健康水平關系到健康中國總戰略的達成[1]。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定及新高考政策推進實施下,高中學生的體重控制尤顯重要。與國際通行健康管理接軌,探討BMI訓練營模式的有效應用帶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及應用價值。
1.肥胖
肥胖或超重肥胖是在生活中較為常見、表現較為直觀的代謝失調癥,肥胖一旦形成,極易影響有機體代謝過程。從其生理層面含義看,肥胖(obesity)指的是因食物攝入過多或因機體代謝改變而導致機體內急速增加甘油三酯等脂類,因過量聚集而呈現出的一種機體形態。肥胖是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梗死、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誘因。國內外多項研究均已表明,通過減脂減肥能夠有效預防各類慢性病,特別是當前高發的糖尿病。在生活條件富足的時代背景下,青少年群體在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上急劇上升,給高中學生帶來飲食、自我效能、學習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和不便[2]。肥胖問題已成為發達及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公共衛生問題,高中階段屬學生階段機體發育活躍期,因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不當而導致的超重肥胖現象不容小覷。
2.BMI訓練營
基于超重及肥胖的診斷標準歷經多次革新,不同國家情況有所差異。當前國際公認的標準主要是根據人群生長發育數據制定曲線圖,形成BMI標準。BMI為身體質量指數,常用的BMI計算公式為“BMI=體重(kg)/身高(m)2[3]。BMI=25,BMI=30這兩個數值標準被視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臨界點。BMI訓練營即以BMI控制為主要目標的科學鍛煉場所。因此,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可做如下定義:在高中教育的過程中,利用BMI訓練營的方法,利用科學的課程設計,控制超重肥胖生體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可行方法的研究。
1.國外研究
在“兒童肥胖干預效果系統評價體系”中,Summer bell認為“利用運動+飲食進行肥胖干預的效果在小學、初中段學生群體中有一定成效,但是收效甚微,且持續時間不久”;Golly在研究中認為“要想加強青少年減重干預效果,還應該對目標群體的健康行為進行改變”。
2.國內研究
王景秀在“飲食運動干預治療兒童肥胖癥”一文中認為“合理的飲食與運動能夠在一定上降低目標群體的BMI數值”;黃卡在“心理-飲食-運動干預治療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效果觀察”一文中認為“降低BMI需將心理、飲食與運動進行三者結合”。
綜上所述,國內外在肥胖研究方面的認識大致相同,但是均無較為成型的BMI減脂減重訓練計劃,且國內研究中的肥胖控制多局限于高中以下階段,對于高中段學生群體的減脂減重研究文獻數量較少。
針對高中超重肥胖生體重控制分析研究,遵循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在可供查閱及調查的區域內采用調查分析法、文獻查閱法、數據分析法、訪談法、教學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分析法等方法,總結出高中生超重肥胖的基本成因,據此開展專項研究實驗,形成適用高中段學生的BMI訓練營課程手冊。
1.體脂數計算
套用國際通行BMI數據公式,對高中段學生身高體重等參數進行匯總計算,得出學生體脂數,界定處于超重肥胖區間的學生群體[4]。體育教師及時跟進數據整理,形成超重肥胖學生明細檔案。這一過程中可同步采用個案調查法,對學生超重肥胖原因進行個性化分析,避免后續BMI訓練營模式應用時出現一刀切現象,提高超重肥胖學生減重效果。見表1。2.開展基于超重肥胖不同程度學生的BMI訓練營減脂課程根據匯總統計的高中學生不同超重肥胖指數數據,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以月度或學期為單位開展BMI訓練營減脂課程。以“30天BMI訓練營”為例,教師向學生說明階段性減脂限定時間,通過短距離減脂沖刺,為高中超重肥胖學生首次減肥增添信心,同時借助針對性密集時段減脂,在最短時間內看到減脂效果。一是督促學生樹立30天養成一個習慣、30天一個減脂循環的信念。二是采用多樣化的BMI訓練營減脂手段,如基于行為的干預、良性節食、合理搭配用藥,對不同程度超重肥胖的高中學生進行個性化飲食方案制定及體重指標監測。三是以小組為單位,以正向激勵為方法,在BMI訓練營中營造“比趕超”氛圍。四是實時更新BMI訓練營減脂課程。

表1 各年齡段高中學生超重及肥胖BMI指數
具體到實踐中,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在節食及合理飲食結構調整環節,高中教師為主導,學校食堂廚師及營養師為輔助,每日為對應超重肥胖區間的學生制定參考食譜,借助移動終端,如微信、QQ等推送健康知識及減脂要求,幫助學生盡快調整不健康的飲食結構,合理設置用餐時間及膳食搭配。其次,綜合開展體重記錄、運動打卡、三餐打卡、減脂點評分析等活動,體育教師及班主任積極參與減脂答疑。重點在脂肪攝入量這一參數指標上進行跟蹤記錄,推薦食用低熱量高營養價值的食物[5]。三餐選擇上,以粗雜糧及粗細搭配適當的食品作為主食,午餐晚餐穿插精細主食或菜式,形成蛋白質充足、碳水化合物優質、少油少鹽的健康飲食習慣。第三,減脂減重比例設計要因人而定。根據學生個體體重基數,確定減重比例,合理區間保持在1.5%-5.5%。第四,BMI訓練營減脂課程要全面,應包含關于飲食、運動、習慣養成等內容在內,為學生建立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理論支撐及行為指導??蓞⒖冀梃b優秀高校案例補充完善訓練營課程直至形成BMI訓練營課程手冊。
3.適用高中段超重肥胖學生體重控制的BMI訓練營要點及需注意的事項
高中段學生體重控制可由體育課程教學加以輔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預留足夠課時用于講授科學有效進行體重訓練的計劃步驟,對BMI訓練營的規則進行事先明確[6]。較為有效的做法是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減重減脂訓練營,被證實卓有成效的方法如下:①線上監督為主的減重減脂訓練營。例如音頻打卡、飲食打卡、運動打卡、微信群等。在音頻打卡上通過學生的學習手機完成;在飲食打卡上對飲食動態進行拍照,由訓練營老師對學生的飲食情況進行點評;在運動打卡上結合高中體育運動項目安排進行;微信群及QQ群內通過教師發布每日減脂提醒等方式,督促引導學生進行互相監督。②線下訓練為主的減重減脂訓練營。關鍵詞為地點、次數、訓練。其中地點選擇校園內寬闊的場地,如學校操場,也可采用家校聯動的方式,在學生家庭空間內留出訓練場地;次數是超重肥胖學生參與訓練及BMI控制的運動次數,如設置每周2次,每次1.5-2h的運動循環,打牢學生運動減脂基礎;訓練則最為關鍵,由BMI訓練營教師及指導人員對超重肥胖學生進行管護,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借助運動載具進行針對性運動方案編制,在線下空間內開展訓練實踐。
針對高中超重肥胖學生體重控制進行BMI訓練時,還需要把握幾個注意事項,以達到安全高效的目的。第一,不可過度采取節食策略。高中段學生面臨超重肥胖的問題,在以往實踐中存在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式做法,即通過過度節食的方式對體重指數進行調節。但這一方法隱藏巨大安全隱患,對學生的機體發育及功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大。應以科學飲食搭配代替過度節食,避免出現省略早餐等不健康不安全的減脂行為。第二,運動減脂要適量得法。運動減脂的次數及頻率要滿足高中段學生身體機能運行規律,不能肆意加碼。同時在運動過程中應掌握要領。例如,合理搭配耐久跑、間歇跑及靜態式運動方式。耐久跑可對學生進行分組結對,動作要點做到步法均勻、重心平穩、擺臂自然、跑步節奏良好、體力分配得當,以兩三步一吸一呼為呼吸節奏控制方法。在掌握要領后,采用定時跑、定距跑、有氧耐力跑等多種方式,根據個人體重技術及測試的心率指標確定并分配運動目標及方式,逐漸緩慢增加,使身體保持在可接受及無異樣感受的區間內。有條件的BMI訓練營可設置自行車騎行及游泳等輔助性有氧運動,以5-10min為時間段,對學生一分鐘內的心率次數進行跟蹤記錄[7]。鍛煉過程需要確保場地安全。第三,對高中生依據性別及個體實際情況確定BMI指數合理區間。超重肥胖及脂肪聚集能夠增大BMI指數,除此之外,身體肌肉、遺傳性、骨骼及水等要素也是引起BMI指數較大的因素,對此應予以正確理解和看待,對BMI指數過大及身體臃腫較為明顯的學生設定獨立檔案,對有其他因素影響而致使BMI增大的學生按照男女分開的原則進行指數的二次及多次跟蹤,消除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比如通過相關調研分析,學生性別、父母BMI、能量日攝入量、蛋白質攝入、脂類攝入、碳水化合物攝入、早餐進食情況、睡眠、運動、心理、學習力等要素均與超重肥胖存在相關性,對這些因素在制定BMI訓練營課程時需要全面考慮。
綜上,在對高中生超重肥胖體重控制采取BMI理論方法及實踐時,應通過BMI測評選出學校內的超重肥胖群體,通過種種途徑分析學生超重原因,并根據原因進行學生健康分類。從針對性訓練、家校合力訓練、科學運用、健康飲食等各個方面研究出BMI減重訓練營的課程安排策略、課程開展注意事項等,在超重肥胖學生群體中,對于不同超重原因的學生應當采取不同的減脂減重策略,提高BMI訓練營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