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熊 梅,韋獻雅,喬明鋒*,范文教,陳云川
(1.四川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2.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成都 溫江 611130)
馬鈴薯又名土豆、洋芋等。馬鈴薯在我國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消除貧困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其效益較高,在我國種植面積一直呈上升趨勢[2-3]。馬鈴薯以新鮮、方便、營養、可食率高的特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4]。馬鈴薯在加工后極易發生褐變、營養物質損失及被微生物污染[5-7],導致馬鈴薯加工產品的食用品質下降,貨架期縮短,極大影響了馬鈴薯的安全性及商品價值。
目前,添加劑在食品保鮮方面的研究較多,如抗壞血酸鈣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果蔬褐變抑制劑,無任何副作用,在鮮切蓮藕、蘋果和油桃等上均有較好的應用效果[8-10]。天然保鮮劑殼聚糖及其衍生物廣泛應用于果蔬保鮮[11-14]。章志紅等研究發現將苯甲酸應用于馬蹄蓮切花的保鮮[15],嘉應大學開發的“嘉大1號”保鮮劑用于沙田柚的保鮮[16],鄒海峰等人研制出基于化學改性的新型非金屬保鮮劑,用于菜豆和黃瓜等蔬菜的保鮮[17]。隨著時代的發展,天然保鮮劑的開發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
本試驗以鮮切馬鈴薯為原料,添加抗壞血酸、檸檬酸、植酸和氯化鈣等添加劑進行保鮮,對儲藏過程中馬鈴薯的感官、質構及色差特性進行分析,確定鮮切馬鈴薯保鮮的最佳復合添加劑,并探討3種評價方法的相關性,探索客觀、快速且經濟的鮮切馬鈴薯品質評定方法,提高鮮切馬鈴薯的食用安全性和延長產品貨架期。
馬鈴薯:購于成都市龍泉驛區平安農貿市場,選取大小均勻、無病蟲害、外觀完整、無機械損傷的馬鈴薯,洗凈后去表皮。為方便指標測量和觀察,將去皮后的馬鈴薯切成大小一致的土豆絲。
DC-P3新型全自動測色色差計(北京市興光測色儀器公司);TMS-PRO高精度專業食品物性分析儀(美國FTC公司);DZA-01型真空包裝機(青島艾訊包裝設備有限公司);SB-3200DTDN型超聲波清洗儀(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1 樣品處理 分別配制0.3%抗壞血酸+0.02%植酸混合溶液(添加劑a)、0.3%抗壞血酸+0.5%檸檬酸+0.8%氯化鈣混合溶液(添加劑b)、0.3%異抗壞血酸鈉+0.5%檸檬酸+0.8%氯化鈣混合溶液(添加劑c),稱取600g馬鈴薯絲分別置于3種溶液中浸泡1h后,分小袋真空包裝,貯藏于(4±1)℃,備用;未添加保鮮劑的樣品作為空白對照(CK)。將上述四種馬鈴薯絲分別在0,12,24,36,48,60,72,84,96h時間下測定感官品質、色差與質構特性。
1.3.2 色澤測定 使用色差分析儀測定,L(明度值)、a*(紅綠色度值,正值代表紅色度,負值代表綠色度)、b*(黃藍色度值,正值代表黃色度,負值代表藍色度),△E=(△L2+ △a*2+△b*2)1/2,以此判斷馬鈴薯褐變程度[18-20]。每組樣品重復測試5次,結果取平均值。
1.3.3 質構測定 使用質構儀測定膠粘性、感官彈性、彈性、內聚性和硬度等,以此判斷馬鈴薯的組織狀態和口感。將樣品取出恢復室溫,切成立方體,選取平底柱形探頭,測試條件:起始壓力0.375N,形變量60%,停頓時間2s,回升高度20mm,每組樣品重復測試5次,結果取平均值[21]。
1.3.4 感官評價 以10名具有感官評價知識的食品專業人員,從鮮切馬鈴薯的色澤、氣味、形態和硬度四個方面對儲藏期的馬鈴薯的進行感官評價,評分標準見表1,結果取算術平均值[22]。
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進行平均數、標準差、方差分析,利用origin9.1進行相關分析和作圖。
由表2可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經3組復合添加劑處理的馬鈴薯新鮮度逐漸降低,48h后,各感官評定結果出現顯著差異(P<0.05)。3組添加劑對鮮切馬鈴薯的保鮮效果相差不大,但相比之下,添加劑a的保鮮效果好于其他2組,添加劑c保鮮效果最差。未加保鮮劑的對照樣品72h后已不適宜食用,故未統計評分結果。

表2 儲藏期間鮮切馬鈴薯感官評價結果

表3 添加劑a對儲藏期間鮮切馬鈴薯質構特性的影響

表4 添加劑b對儲藏期間鮮切馬鈴薯質構特性的影響

表5 添加劑c對儲藏期間鮮切馬鈴薯質構特性的影響
由表3、4、5可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3組添加劑的質構特性指標逐漸減小。經3組添加劑處理的馬鈴薯膠粘性和咀嚼性具有顯著性差異,硬度、內聚性及彈性也具有一定差異性。48h后,添加劑a樣品差異性最小,添加劑c樣品差異性最大;在各項指標中,經添加劑a處理的馬鈴薯都較添加劑b、c高,表明經添加劑a處理的鮮切馬鈴薯保鮮效果最好。
由表6、7、8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3組添加劑色澤變化明顯,在48h后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ΔE褐變指數逐漸升高,添加劑a相比添加劑b、c較小。三組添加劑的a*都為負值,色澤偏綠,b*都為正值,色澤偏黃。在色澤特性指標(L、a*、b*)中,添加劑a>b>c,表明添加劑a的色澤特性較好,馬鈴薯的明亮度高,鮮切馬鈴薯褐變程度低。

表6 添加劑a對儲藏期間鮮切馬鈴薯色澤特性的影響

表7 添加劑b對儲藏期間鮮切馬鈴薯色澤特性的影響
由圖1可知,質構儀分析的硬度與感官評分有顯著的正相關性(R2>0.9000),其中添加劑a正相關性最顯著(R2=0.9810)。咀嚼性和彈性與感官之間有顯著正相關性(0.8000 由圖2可知,樣品a的b*(R2=0.9444)、樣品b的b*(R2=0.9318)及樣品c的L(R2=0.9434)與感官評分的正相關性強;樣品a的a*(R2=0.8068)、L(R2=0.8340)、樣品b的a*(R2=0.7976)、L(R2=0.8936)及樣品c的a*(R2=0.8512)、b*(R2=0.8923)與感官評分也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其中,以樣品a相關性最高,樣品b相關性較低,可能是在感官評定時易受外部環境干擾。3組添加劑的色差特征與感官評分結果都呈現正相關,其中添加劑a和c處理的馬鈴薯樣品相關性較高。 圖2 感官評分與色澤特性相關性分析 本試驗采用感官評價、質構及色差特征方法分析3種復合添加劑對鮮切馬鈴薯的保鮮作用,并對各評價方法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3種添加劑對鮮切馬鈴薯都具有保鮮作用,其中添加劑a(0.3%抗壞血酸+0.02%植酸)保鮮效果最好,可有效延長樣品貨架期;感官評分與質構和色澤特性相關分析表明,感官評定結果與儀器分析結果間具有較高的正相關性,其中質構特性中的硬度值、色澤特性中的L和a*值相關性做好。試驗為鮮切馬鈴薯保鮮劑的篩選提供依據,并說明質構儀和色差儀可作為客觀、快速的鮮切馬鈴薯品質評定方法。
3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