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救荒活民書》版本研究諸層面

2021-12-30 05:59:08張明成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12期

張明成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 100089)

董煟①(?—1217),字季興,號南隱,德興(今屬江西)人。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董煟進士及第。此后,他在仕途上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就,“顧乃一仕為令而黜,再為令而死矣”[1]124,終生沉浮于宦海之間,最終卒于知縣任上。董煟之所以為后世所銘記,是因其所撰的《救荒活民書》(以下簡稱《活民書》)。董煟在進書表中說,該書“上卷考古以證今,中卷條陳今日救荒之策,下卷則備述本朝名臣賢士之所議論施行可鑒可戒可為矜式者”[2]自序。現存版本還有拾遺一卷,是對前三卷內容的補充。四庫館臣稱贊此書為“古書中之有裨實用者也”[3]709。《活民書》的版本情況并不過于復雜②,但因目錄書所著錄《活民書》刊本、抄本情況不明,元明之時又與后出的《救荒活民類要》《救荒活民補遺書》等續補著作產生了混淆,從而使情況變得復雜了起來。

一、《活民書》探源

對于《活民書》成書時間問題,華林甫和葉世昌最早提出《活民書》并非一次成書,認為前三卷成書于嘉泰年間(1201—1204),拾遺一卷則是在前三卷完成后補充寫就的[4]188。就《活民書》文本內容來看,這一判斷是基本無誤的。需要強調的是,成書時間并不等同于進書時間。由于董煟在進書表里并未交代,所以無法斷定具體的進書時間。董煟的墓志銘中說:“會年饑,曰:‘吾嘗為《活人書》,條貫悉備,使其書行,天下無捐瘠矣,一京秩皇計哉。’亟走行在所上之,執政是其說,下之畿漕,俾鋟木以班諸路。”[1]124亟,多次也。董煟的進書活動顯然不止一次,最終才得以進呈,這與董煟只是下級官員的身份是相符的。同時,作為下級官員且非在臨安任職的董煟,進“京”機會并不會多,數次的進書活動之間遷延數年完全是可能的。數年時間,完全足夠董煟完成拾遺部分。

董煟《活民書》進呈后,“下之畿漕,俾鋟木以班諸路”,得以官刻本形式流傳于世。張世南《游宦紀聞》也提到“(董煟)所著《活民書》、《壽國脈書》,嘗經乙覽,今浙漕有刊本”[5]50。兩處記載吻合,皆謂董煟在進呈《活民書》后由浙西轉運司(畿漕、浙漕)刊刻成書。這應當就是《活民書》的最早刻本。遺憾的是,上述史料都沒有對浙漕本《活民書》予以太多的說明,而且在早期的目錄書中,對《活民書》的著錄情況也有分歧。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以下簡稱《直齋》)著錄道:“《救荒活民書》三卷:從政郎鄱陽董煟編進。”[6]221《宋史·藝文志》則言:“董煟《活民書》三卷,又《活民書·拾遺》一卷。”[7]5104這是否意味著曾經有三卷本《活民書》和三卷附拾遺本并行于世?

《活民書》成書于寧宗時期,因此《宋史·藝文志》對該書的著錄內容當源于《中興館閣續書目》③。因此就目前史料而言,最早著錄《活民書》的乃是《中興館閣續書目》而非《直齋》。近來有研究者指出,以《直齋》等宋代目錄書乃至《宋史·藝文志》“所著錄的總卷數作為研究南宋印刷史的依據是并不妥當的”,這是因為《直齋》著錄書目“呈現出抄本與印本互相雜糅的情形”[8]116。宋人周密就直言:“近年惟直齋陳氏書最多,蓋嘗仕于莆,傳錄夾漈鄭氏、方氏、林氏舊書,至五萬一千一百八十余卷。”[9]217既然是“傳錄”,就不能將《直齋》著錄書目都認為是刊本。如此,在抄本、刻本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將《直齋》的著錄內容作為研究宋刻本《活民書》的依據是不適宜的。

當然,對于《宋史·藝文志》也需要加以辨析方能作為判斷依據。《宋史·藝文志》中《活民書》的著錄內容源于《中興館閣續書目》,而《中興館閣續書目》又是根據當時南宋館閣藏書對《中興館閣書目》的一次增補。如此,則需要明確當時南宋館閣所藏《活民書》之情況。前已述及,董煟墓志銘和《游宦紀聞》都記載了浙漕本《活民書》,其中墓志銘撰于董煟逝世后不久,即嘉定十年(1217);根據張世南自序:“紹定改元,適有令原之戚,閉門謝客,因追思,提筆紀錄,不覺盈軸,以《游宦紀聞》題之,所以記事實備遺忘也。”[5]自序則知其于紹定元年(1228)開始撰寫。所以在嘉定十年至紹定元年這一時間段內,現存史料中只見浙漕本《活民書》而無其他版本信息。墓志銘和《游宦紀聞》之所以記載《活民書》,是為了彰顯董煟的事功。墓志銘為傳主美言自不必論,張世南之兄張世美為董煟之婿,基于此,《游宦紀聞》也對董煟持褒揚態度。董煟只是一介下層官員,并無太多政績可以大書特書。因此,向皇帝進書并得以官刻對董煟而言便是尤其值得紀念的事功。如果官刻后還曾被其他機構或個人翻刻,墓志銘或《游宦紀聞》斷然不會缺記這種表明《活民書》受歡迎的事例。因此,至少在嘉定十年至紹定元年這一時段內,可以說浙漕本是《活民書》的唯一刊本。那么成書于嘉定十三年(1220)的《中興館閣續書目》④之著錄內容便是根據浙漕本《活民書》而來。

因此,至少就刻本《活民書》而言,自伊始當即為三卷附拾遺本,而無三卷本。陳振孫所見的三卷本《活民書》很可能是抄本而非刻本,從董煟自謂“吾嘗為《活人書》”來看,在進書并得以刊刻之前,《活民書》內容已大體完備,因此不排除以抄本形式在坊間傳播的可能。

二、《活民書》在元代流傳的兩條線索

元代《活民書》大約有兩個源頭:一是集慶路刊本,這一源頭情況較為清晰。《景定建康志》載有“《活民書》一百七十六版”[10]1889。《至大(正)金陵新志》在記載刊刻書籍所用紙張時,稱“《救荒活民書》一百五十(張)”[11]5662。則元代集慶路刊本當源于宋建康刊本。另一源頭情況較為復雜。在《元西湖書院重整書目碑》(以下簡稱《書目碑》)史部條下有“《救荒活民書》”[12]377。雖然僅列出書名,而無卷帙版本等信息,但其后的碑記提供了這部書板的年代信息:

西湖精舍因故宋國監為之,凡經史子集無慮二十余萬皆存焉。其成也豈易易哉?近歲鼎新棟宇工役匆遽,東遷西移,書板散失,甚則置諸雨淋日炙中,骎骎漫滅。一日,憲幕長張公昕同寅趙公植、柴公茂,因奠謁次顧而惜之,謂:“興滯補弊,吾黨事也。”乃度地于尊經閣后,創屋五楹,為庋藏之所……并見存書目勒諸堅珉以傳不朽。非獨為來者勸,抑亦斯文之幸也歟。

山長陳袤記,前教諭張慶孫書并篆,泰定元年九月直學朱鈞立[12]377。

西湖書院前身為南宋國子監,保存有大量書板。后因書院新興土木,所藏書板遭到了毀壞與散失,所以時人張昕、趙植等置屋加以收斂,并立石刊刻了當時書板尚存的書目。

元人黃溍對西湖書院與南宋國子監的關系有更加直接明確的敘述:

西湖書院實宋之太學,規制尤甚。舊所刻經史群書有專官以掌之,號書庫官。宋亡學廢而板庫俱在。至元二十八年,承旨徐文貞公治杭,以其建置之詳達于中書。俾書院額立山長,書庫之所掌悉隸焉[12]377。

國子監雖然是宋王朝主要的國家刻書機構,但自北宋時起,相當部分的監本書籍便不是在國子監內刊刻的了⑤。除了委托同屬中央機構的崇文院刊刻外,國子監還會將刻書任務交予地方,由地方直接刻書或雕刻書板。靖康之亂后,北宋國子監內所藏書籍印板大多毀于戰火,以致南宋國子監需要“下諸道州學取舊監本書籍,鏤版印行”[13]114。南宋時,地方刊刻監本的現象更為頻繁,如紹興年間刊刻的《毛詩正義》即由“紹興府雕造”[14]62,紹興中又“分命兩淮、江東轉運司刻三史板”[15]388。元西湖書院的這部南宋國子監藏《活民書》書板極有可能也是由地方刻板后被收入國子監,而且應當就是浙漕本。這是因為二者皆在臨安,國子監沒有舍近求遠的道理。不止是《活民書》,同樣由“浙漕司摹板”[16]1045的《崇文總目》也出現在《書目碑》上。

《書目碑》立碑后的次年,即泰定二年(1325),“右丞趙簡請行區田法于內地,以宋董煟所編《救荒活民書》頒州縣”[17]662,《活民書》再次以官刻形式流播,至于所據是集慶路本還是浙漕本目前還無法確定。

至順年間(1330—1333),桂陽路儒學教授張光大在董煟《活民書》的基礎上續補了《救荒活民類要》一書。從張光大引用了《活民書》拾遺部分的內容來看,張氏所見應為三卷附拾遺本的《活民書》。前已述及,《書目碑》的確提供了浙漕本至元代仍存于世的可能,因此雖然無法直接斷定張氏所引《活民書》即是浙漕本,但卻是《活民書》的初刻本(浙漕本)為三卷附拾遺卷說的一則旁證。

三、《活民書》續作類著作的出現

入元后,《活民書》即出現了續作類著作⑥。先是張光大的《救荒活民類要》,張氏對《活民書》上卷內容改動不大,只是將原有條目大致按時間順序予以重新編排并增補了相關內容。《活民書》剩余二卷和拾遺部分則被張氏拆分,與他增補元代內容共同編入全書之中。明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9),江陰朱熊同時參考了董煟的《活民書》和張光大的《救荒活民類要》,續補而成了《救荒活民補遺書》,整體框架基本沿襲《活民書》。值得一提的是,朱氏對“救荒報應”一節予以了大量增補,以致被批評“雜以詭說邪教,慮其適滋眾庶之惑”[18]454。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河南按察副使王崇慶又對朱氏《救荒活民補遺書》進行了校正、補充與說明,即為《重刊救荒活民書補遺》。明崇禎年間,浙江嘉善鄉紳陳龍正在朱書基礎上,刪除救荒報應類“詭說邪教”內容,增添明代內容并重新排序而輯為《救荒策會》一書。

由于這些續作類作品內容、書名差別都不大,因此很容易產生混淆。這一情況在首部續作類著作《救荒活民類要》成書后便已產生。《南雍志》便有“救荒活民要類一本”[19]1405和“救荒活民書八卷……元桂陽路教授張光大編”[19]1484的記載。而之后朱熊續補的《救荒活民補遺書》由于以補遺自謂,產生的混淆則更加嚴重。

《中國古籍總目》(以下簡稱《古籍總目》)所載《活民書》現存版本有“明抄本(臺圖)、墨海金壺本、珠從別錄本、長恩書室叢書本、半畝園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四庫全書本”[20]3335。但清代目錄書中所記版本卻不止如此,如《八千卷樓書目》就載:“《救荒活民書》三卷,宋董煟撰。明刊二卷本、守山閣本、學海類編本、半畝園本、曾氏刊本。”[21]683翁連溪所編的《中國古籍善本總目》(以下簡稱《善本總目》)也載有一個所謂的“明萬歷四十五年姚思仁刻本”[22]687。事實上,除了《古籍總目》所載《活民書》諸版本皆能查詢到外,其余二目所載諸版本信息皆有不少訛誤。首先是“明萬歷四十五年姚思仁刻本”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從其將董煟按語稱為“董煟曰”而非“煟曰”來看,其并非是《活民書》。實際上《古籍總目》已經對《善本總目》的說法予以了修正,前者著錄道:“救荒活民補遺書三卷增補一卷,宋董煟撰、元張光大增、明朱熊補遺。明萬歷四十五年姚思仁刻本(活民書),北大,山東曲阜師大。”[20]3335-3336因此這個姚思仁刻本其實是朱熊所作的《救荒活民補遺書》而非董煟《活民書》。至于《八千卷樓書目》所載額外諸版本,張吉寅對此有過辨析,他指出:“《學海類編》中無《救荒活民書》,《守山閣叢書》中亦未完整收錄《救荒活民書》,只是在俞森編撰的《荒政叢書》中摘錄了《救荒活民書》的卷中部分。‘明刊二卷本’恐是《救荒活民補遺書》二卷本之誤。”[23]其說大體成立,只是《守山閣叢書》并非摘錄自《活民書》而是《救荒策會》。但對于“曾氏刊本”,張氏稱因曾氏“所指何家,難以考定,因未見他書著錄,疑為誤錄”[23],其實不然。

《八千卷樓書目》共16次提到曾氏,或曰“曾氏刊本”,或謂“曾氏叢書本”。雖然沒有直接交代曾氏為何人,但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即書中提到的曾氏當是指同一人或同一家。《八千卷樓書目》載:“《幾何原本》六卷,西洋歐幾里得撰,利瑪竇譯。海山仙館本刊十三卷,曾氏刊十五卷本。”[21]867由于卷數不一,因此只要查清十五卷本《幾何原本》刊刻者便可確定曾氏為何人。《續修四庫全書》收錄了十五卷本的《幾何原本》,題為“同治四年夏/月刻于金陵/曾國藩署檢”[24]147。由此,曾氏當包括曾國藩,此外還有曾國荃,這是因為曾國荃也曾積極參與到曾國藩的刻書活動中來:“咸豐辛酉(1861)八月,文正(筆者按,曾國藩)既克復安慶,部署粗定,乃從子偲之言,命其采訪遺書,商之其弟忠襄(筆者按,曾國荃),刻《王船山遺書》。”[25]4281

遍查史料,并無曾氏兄弟刊刻《活民書》的記載。丁氏為何會記載“曾氏刊本”呢?實際上,這也是因為續補類著作與原作產生混淆而發生誤記的案例。

需要補充的是,除了金陵,曾氏兄弟的刻書活動還影響到湖北。清同治五年(1866),曾國荃奉命調補湖北巡撫,抵鄂后曾氏開始籌備于湖北設立書局(即后來的崇文書局)。黃嗣艾在《湖北省立官書局本末記》中就說:“當初議開設書局,動自胡文忠公,而湘鄉曾文正公贊之,曾忠襄公漸行之,至李文忠公(筆者按,李鴻章)實業其事。”[26]239清同治八年(1869)湖北崇文書局刊刻了朱熊補、王崇慶釋斷的《重刊救荒補遺書》二卷[20]3336。因此,《八千卷樓書目》中所載的“曾氏刊本”實際上是屬于續作類的《救荒補遺書》,而非《活民書》。

四、《活民書》現存版本離析

從上文論述來看,《古籍總目》對《活民書》現存版本記載是準確的。其中,明藍格抄本(以下簡稱“明抄本”)為四庫本的底本,而墨海金壺本又是由文瀾閣《四庫全書》本校勘刊印而來[23]。錢熙祚編《珠從別錄》,又將墨海金壺本《活民書》收入其中。此外,“莊肇麟編《長恩室叢書》、吳坤修編《半畝園叢書》皆錄入《活民書》,版式與《墨海金壺》、《珠從別錄》同而缺董序”[27]108-109。因此,明抄本當是現存諸版本之祖本。

明藍格抄本“版匡高21.6公分,寬15.9公分。四周單邊。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字數同”⑦。根據莫琚《救荒活民書引》所言“亟命邑令楊端鋟諸梓以廣其傳”[28]2和明抄本抄錄的原序署名“成化癸巳歲三月谷旦鄉貢進士文林郎知酆都縣事鄱陽胡璉序”[28]130,可知這一抄本實抄錄自成化刻本。由明抄本上溯為成化刻本,由于成化刻本今已不存,故難以再直接上溯。但從相關史料中可探尋一些蛛絲馬跡。明正統七年(1442),禮部尚書胡濙在為《重刊救荒補遺書》所作的序中說:“《救荒活民書》乃董煟編集,二百七十八條,至王炳翻刊,又止二百一十四條。”[29]1081趙琬也說:“(《活民書》歲月既久,不無殘缺。”[29]1081

朱熊在凡例中自謂:

董煟原編三卷,計二百七十八條。后王炳翻刻,止得二百一十四條。今訪采闕漏六十四條,以足原本。又搜出遺逸唐虞以下至宋一十四條,外加臆見補斷,及收張光大所編元制一十八條,新增圣朝詔敕并《為善陰隲》書內采出共二十七條。今本前后通計三百三十八條[29]1085。

雖然王炳確系何人已經無法查清,但可以得知朱熊所作的《救荒活民補遺書》是在王炳翻刻本《活民書》基礎上增補而來的,且《活民書》至王炳翻刻時已脫五分之一余的內容。筆者細致對比了今本《活民書》與《救荒活民補遺書》的內容,雖有個別文字上的出入,但今本《活民書》全部內容均可從《救荒活民補遺書》中發現。而《救荒活民補遺書》所獨有的內容,由于增補的史事皆無“董煟曰”字眼,剩余部分則明顯為元明史事,因此可斷定這些內容皆為后來增補的。也就是說,今本《活民書》從內容上與朱熊所用“王炳本”基本雷同,二者當系出同源。

前已述及,入元后《活民書》有集慶路刊本和西湖書院藏本兩大流傳途徑。由于元代和明中前期的《活民書》版本皆已不存,故難以確鑿考實“王炳本”“成化刻本”與上述兩版本之間的流傳過程。比較有可能的是,二者的傳播過渡載體為明代的官方藏書機構文淵閣。明滅元后盡收元代政府所藏圖書與書版于南京,圖書收入文淵閣,書版則藏于國子監⑧。明初楊士奇等人編修的《文淵閣書目》就載:“董煟《活民書》一部三冊(缺)。”[30]55而至萬歷年間,張萱等人編修的《內閣藏書目錄》則已不見《活民書》的記載。由此,“王炳本”或“成化刻本”很有可能是直接得自或抄錄翻刻自文淵閣所藏之《活民書》⑨。

說回現存版本。張吉寅提出,現存版本分為“以《四庫全書》本為主的抄本系統和以《墨海金壺》本為底本的刻本系統”[23]。由于《長恩書室叢書》本和《半畝園叢書》本《活民書》與墨海金壺本、珠從別錄本系出同源且為后出,所以筆者選擇了明抄本、文瀾閣《四庫全書》本(以下簡稱“文淵本”)、文津閣《四庫全書》本(以下簡稱“文津本”)、《墨海金壺》本(以下簡稱“墨本”)和《珠從別錄》本(以下簡稱“珠本”)《活民書》,以卷二勸分部分為中心對上述版本予以比對(詳見表1)。

表1 《活民書》現存諸版本比較

從表1來看,《四庫全書》本《活民書》錯訛最少,質量最優。這是因為,明抄本雖為現存最早版本,但從其書引署名“成化歲壬辰冬十月既望四川重慶府同知錢塘莫琚拜手謹識”來看,這一版本的抄錄人員級別并不會太高。囿于現實條件限制,未必有較為精審的校訂過程。刻本系統也是如此,由于是張海鵬私人刻書,雖祖于文瀾閣《四庫全書》本,但在刻印過程中還是出現了較多錯誤。而《四庫全書》本則經過館臣精心校勘,這些館臣由當時一批最為優秀的學者構成,四庫本質量高于他本實屬正常。《活民書》只載荒政知識,不涉及當時的政治敏感問題,因此沒有其他一些書大幅篡改的弊病。以往,學界有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即一份古籍四庫本與他本并存時當優先使用他本。從總體上說,這是可以成立的。但是,當具體到個別古籍時,還是應當首先梳理它的版本源流,比堪不同版本內容再作定論。

雖然囿于史料并不能完全復原《救荒活民書》整個流傳過程,但就在這吉光片羽之間也隱含著眾多關鍵信息。過往,學界普遍認為唐宋以后便已進入雕版時代,固然如是。但這并不意味著抄本從此便銷聲匿跡,與之相反,抄本在雕版時代仍然起著重要作用。《直齋》所著錄的“三卷本”《活民書》或許就是在雕版時代早期,抄本與刻本同流的一大例證。而明抄本揭示的歷史事實——刻本反而依靠著抄本最終得以傳承——則更說明了抄本與刻本之間的復雜互動關系,這是研究者所不得不察的。

注釋:

① 關于董煟生平情況可參見陳華龍《〈救荒活民書〉作者生平及成書時間考》,《農業考古》2015年第4期,第261-263頁。

② 有關《救荒活民書》現存版本情況梳理最清楚者是張吉寅,他將《活民書》現存的七個版本劃分為兩大系統:以四庫本為主的抄本系統和以《墨海金壺》本為中心的刻本系統,并對近代目錄書中所誤記的版本信息予以了辨析。

③ 有關《宋史·藝文志》史源問題可參見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宋〈國史藝文志〉及〈宋史藝文志〉》,北京:中華書局,第177-178頁;馬楠《離析〈宋史·藝文志〉》,《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2019年,第117-163頁,后收入氏著《唐宋官私目錄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20年,第135-180頁。

④ 《中興館閣續書目》成書時間參見《玉海》卷五十二《藝文》“淳熙中興館閣書目·嘉定續目”,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第1046頁。

⑤ 參見顧宏義《宋代國子監刻書考論》,《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第4期,第42頁。

⑥ 有關《活民書》續作類著作的梳理可參見李文海、夏明方主編:《中國荒政全書(第一輯)》,《〈救荒活民書〉點校說明》,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頁。

⑦ 參見國家圖書館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史部2,1997年,第263頁。轉引自張吉寅《臺圖藏明抄本〈救荒活民書〉考述》。

⑧ 參見王國強《明代文淵閣藏書考述》,《圖書館與情報》2002年第2期,第35頁。

⑨ 苗潤博老師提示宋元典籍流傳至今三大主要途徑:宋元善本、《永樂大典》輯佚、流出之文淵閣藏書,謹致謝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成人中文在线|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91精品网站| 国产亚洲精|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婷婷色中文|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在线看| 国产激情影院|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一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综合成人国产| 亚洲视频一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v天堂中文在线|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黄色国产在线| 性视频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国产一在线| 在线播放91|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久久夜色精品|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精品视频91| 91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毛片| 一级在线毛片| 91视频区|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网|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精品国产自|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伊人久久影视| 在线看AV天堂| 伊人蕉久影院|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一级毛片高清|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区|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日本免费a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