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杰 曹美琴 段潔潔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湖南株洲 412000)
人文素養是大學生諸多素質當中最基礎的素質。加強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可以擴寬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大學生牢固的社會責任感,加強大學生的競爭力,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當前我國高職高專大學生中,不少學生缺乏人文基礎常識,知識面偏窄,知識結構不合理,文、史、哲和藝術方面的知識淺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較差。有的大學生政治理想模糊,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缺乏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等。
作為大學生的第二課堂,作為學校文獻信息中心的高職高專圖書館,應利用其資源、環境、人員優勢,利用閱讀推廣為手段,在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
本文以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我校”)為例,探討從“靜”+“動”兩方面來驅動大學生的閱讀行為,以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大學校園的圖書館不僅可以借閱各類書籍文獻并閱讀,還是一個陶冶學生情操的好地方。它傳承了優秀的中國文化,傳播了先進的文化知識,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靜”是指圖書館制定閱讀推廣相關的制度建設,確保讀書活動取得實效,形成長效機制。切實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1.創新制度
為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培養自覺閱讀習慣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大學生的人文及專業素養,圖書館創新性地制定了《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讀者誠信管理辦法》《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閱讀學分”實施辦法》,納入學校制度匯編。“讀者誠信管理辦法”對讀者在圖書館學習、借閱及其他活動過程中的行為進行誠信積分管理,廢除了之前的罰款等行業內通用管理辦法,維護了學生的權益,同時提高了大學生的素質。“閱讀學分實施辦法”,由圖書館牽頭,教務處落實,學工、團委等部門協助,將大學生閱讀納入我校素質教育模塊的必修學分及人才培養方案。兩個制度相互關聯,對學生的閱讀行為進行規范,形成內動力。
2.開設“大學生閱讀”課程
閱讀學分制要求全校學生在“大學生閱讀”這一必修課程中,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完成學習,四個學期共修滿2個學分。“大學生閱讀”包含圖書館入館教育、閱讀方法指導、書單推薦、電子館藏使用、文獻檢索基本知識等多個模塊,將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積分、讀書心得撰寫、圖書借閱頻率、讀者誠信積分等綜合指數納入課程考核,促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常態化、體系化。
在課程中,每學期實時更新專業及社科領域的推薦書單,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尤其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著眼于其人文、思政、科學、審美素養的綜合提高。
我校圖書館近些年開展了豐富的讀書活動,內容多元,形式多樣,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緊扣“立德樹人”主題,旨在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下面僅列舉部分)
1.“一校一書”讀書心得征文:
我校歷年來均積極舉辦全省“一校一書”讀書心得征文比賽。我們將其放在全年閱讀推廣環節的后半部分,作為學生閱讀活動重要的反饋機制。2019年,“一校一書”征文結合“大學生閱讀”課程推出的精讀書單進行與課程中的讀后感考核聯動,學生參與踴躍,文章質量及原創度都很高。在閱讀課程學習后,學生將精讀書目的思想內容內在消化,撰寫讀書心得,既是對之前閱讀活動收獲的總結和檢驗,又是個體道德情操與美學境界的自我升華。同時,圖書館及時甄選其中優秀作品,在QQ智慧校園、圖書館官網、館刊、學校校報上刊登,與學生建立正面的雙向反饋機制。
將、、、這4個工具添加到快速訪問工具欄。利用它們將多個形狀組合成新的形狀。:兩種形狀的區域都留下。:留下兩形狀共同重合的部分,減掉沒重合的部分。:選定形狀分先后順序,先選的形狀是被減形狀,后選的形狀是要減掉的部分,從先選定的形狀中減掉被后選的形狀遮擋住的部分后留下的部分。:留下兩形狀沒重合的部分,減掉兩形狀重合的部分。舉例說明:用3個相同大小的圓形組合繪制成弧形三角,再重新拼合成花形以表現內容。如圖6所示,圖中的點劃線為輔助線,可在組合前刪除。
2.每周一薦——依托新媒體,薦書專欄化、品牌化
“每周一薦”是我校圖書館在QQ智慧校園推出的薦書專欄,截至目前,已達六十一期。每期從各書庫選取共3~5本圖書,涵蓋了人文社科等各類別,圖文并茂推送給讀者,備注索書號及館藏地點方便學生查詢。這種碎片化的定時薦書形式,每期體量不大,但重在堅持,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同時,圖書館還不定期推出各種專題薦書單,如建黨節、國慶節專題,年度借閱量前十專題,與“每周一薦”互為補充,兼顧系統性與靈活實時性。“每周一薦”經過長期運營,現已成為我校閱讀推廣活動中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品牌欄目。
3.“好書共讀”互動直播——讀人文原著
圖書館以“大學生閱讀”課程的書單為基礎,將書目按內容與專題進行整合,梳清脈絡,由學生主播在直播中以介紹、選讀原文、評論等綜合形式,每期向讀者推送2~4本內容相近、主題互有聯系的圖書,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并通過各種方式與讀者互動,接受讀者反饋。
4.“經典悅讀”——感悟人文
圖書館向全校學生開放讀書音頻投稿通道,內容可以是自己朗讀的有聲電子書,自選文章或書籍片段朗讀,典籍原文誦讀,或是由自身經歷、時下熱點出發講述文章情感等,鼓勵學生的閱讀興趣、原創態度和真摯思想。圖書館擇選合適作品進行編輯,將音頻配上文字在學校微信平臺推送,每期3~5分鐘,讓學生用耳、用心感悟人文的魅力。
5.悅讀中醫——融合閱讀興趣與專業素養,守初心,擔使命
圖書館通過“動”+“靜”的雙驅動模式,對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富有成效的。學生參加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入館量以及借閱量大大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經圖書館管理系統統計:2019年度的總借閱人次為2018年的兩倍,效果顯著(2020年因學生未返校,圖書館閉館,未納入統計范疇);創建的“大學生閱讀”網絡課程,短短一年時間,訪問量達836777人次;我校大學生在各類人文素養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競爭力不斷增強。
2020年上半年,網絡教學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圖書館的文化育人方式也隨之進行了改變。我們改變了傳統的線下分享方式,創新使用了直播、語音等方式進行文化的傳播。疫情期間,開通了七期“知識戰疫”——好書推薦專題活動,做好線上咨詢活動,并為師生推選了電子教材、電子圖書等,方便教師教學、學生自學。
在本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收獲了不少經驗,但是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準備在后期的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正。比如,我們事先考慮的,將“大學生閱讀”課程設置2個學分,分四個學期完成。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第四學期大學生需要提前下實習點,以及臨下實習點前課程學習、各種考試、面試,學生的時間非常緊湊。為了讓學生安心準備下實習點前的事情,我們準備在后面的年級中,將課程設置為1.5個學分,分三個學期完成,這樣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我們應及時總結經驗,適時在同行進行推廣,服務行業發展。[1-6]
圖書館不僅是高職高專的文獻資源中心,也是大學生的教育中心。圖書館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承擔起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任務,勇于創新,不斷探索,為社會培養出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