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娜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佛山 528041)
“功能對等”理論是著名翻譯家尤金·奈達提出的翻譯理論。奈達認為,譯入語讀者對譯文的反應應和源語讀者對原文的反應基本相同,即“從語義到語體,在接受語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對等語再現源語信息。”
商標的特殊性在于其誘導性。商標譯名應在新的語境中得到盡量多讀者認同,實現與源語商標功能上的對等,達到誘導購買的目的。
動態對等強調源語讀者和目標語讀者所產生的反應大致相同,并非“完全對等”;“對等”側重于接受效果上的大致等同,而非語言形式等同。
商標翻譯之所以難,難在文化遷移。譯者在翻譯時若不考慮文化因素,會引起譯入語讀者的誤解。因此,譯者在翻譯時必須了解雙語的文化背景,并能善用其文化,為商標翻譯添磚加瓦。
音譯法是根據英文商標的讀音,選擇發音相近的漢字組合在一起,這些漢字組合通常無具體意義。音譯法保留了原商標的呼喚功能和音韻美。如:Buick,Sharp,Sony都是采用音譯法。它們聽起來簡潔明了,洋味十足。
例如,護膚品商標Clean & clear,若采用意譯法,譯為“干凈、清潔”,則平淡無奇,毫無新意。譯者開動腦筋,將其譯為“可伶可俐”,既利用了原名的發音,又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漢語的雙聲;讀起來韻律和諧,節奏明快,又充分體現出商品的功能;其中,“伶俐”二字,極具贊美之意,作為少女系列的護膚品,這個譯名再合適不過了。時裝商標Pierre Cardin,是根據創立者Pierre Cardin的姓名而定,這個人名在英文中沒有特殊意義,因此可直接音譯成皮爾卡丹,用字簡單、干脆,易被消費者記住。音譯法被許多公司在開拓海外市場時使用。又如,世界名車商標Rolls-Royce,譯為“勞斯萊斯”。雖是根據英文發音簡單翻譯過來的,但是兩個斯重復使用,讀起來朗朗上口。“勞斯萊斯”這幾個字在漢語中沒有對應意義,但譯名卻保留了源語的發音,自帶異域風情,新穎獨特而深受消費者歡迎。
由于漢語博大精深,與英語商標發音相近的詞通常不止一個,翻譯時應遵循功能對等原則,從多方面考慮,有所取舍,選取最合適、最易引起讀者積極反應的詞,讓目的語讀者和源語讀者產生共鳴。
意譯法能忠實體現源語意義,一般用于對應漢語意義確切鮮明,寓意優雅,或含有美好祝愿的商標。
商標“Apple”被譯成“蘋果”,象征產品如紅彤彤的蘋果一樣受歡迎。在英文中,Apple代表的意象正面、積極,不僅指一種水果,還含有“美好、幸運”之意。如Apple of one’s eyes意為“掌上明珠”。“蘋果”在漢語中的本義和引申義都以褒義為主,象征“平安的果實”。因此,在這兩種語言文化中,蘋果都是受歡迎的代表,可以采用意譯法。再如,日本汽車商標“Crown”譯為“皇冠”,無論中文還是英文,都體現出此車的皇家風范、豪華意象。“Playboy”根據英文意思譯為“花花公子”,用作服飾商標,有吸引觀眾矚目、與眾不同的效果。英文商標“blue bird”出自比利時作家Maurice Maeterlinck的獲獎童話劇作品“Blue Bird”,劇中Blue Bird是“幸福”的象征。而用意譯法譯成“藍鳥”,能激發中國消費者的美好聯想。藍意為“青”,藍鳥即為“青鳥”,人們很快能想到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詩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青鳥是蓬萊仙境的使者。因此,blue bird 用意譯法譯為“藍鳥”,帶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漢語講究因形見義,純粹的音譯不能表達商品屬性,而諧音聯想法能很好地解決此問題。用諧音聯想法翻譯的商標與原商標發音部分相似,整體來看譯名又有實際意義,能誘導消費者以種種遐想。
商標Yahoo,根據諧音原則,被譯成“雅虎”,這個譯名不僅生動形象,而且富于新意。“虎”在中國文化中是百獸之王,它強壯、勇敢,漢語中有“生龍活虎”“虎虎生威”“虎踞龍盤”等,都是褒義詞。因此,把“hoo”的發音譯成“虎”,讓人們聯想到此商標在互聯網中名列前茅的位置。而“ya”的發音可以是“丫”“牙”“雅”“亞”等。相比較而言,“雅”字含有“雅致、高雅”之意,“雅虎”使活潑可愛的小老虎形象躍然紙上,惹人喜愛。
對于某些英文商標,譯者可根據產品的功效特點,結合詞匯意義和發音,譯出既有東方文化內涵又滿足消費者心理聯想的商標名。比如,化妝品Revlon被譯為“露華濃”,源自李白描寫楊貴妃的詩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Revlon與露華濃發音相近,同時,從描寫楊貴妃國色天香的詩句中取詞命名化妝品商標,引經據典,音義并重,給人一種高雅華貴的感覺,符合化妝品讓人變美的特點。眼鏡商標Bausch & Lomb,如果根據發音譯為“鮑希·龍”也不錯,而譯為“博士倫”就兼顧音和義,更勝一籌。讓人想到戴上此眼鏡,擁有博士般的風范,產生令人愉悅的印象。諧音聯想法強調的是語音的相關性和語義的聯想性,在體現商標音韻美的同時,更體現商標的意境美。Pampers是著名嬰兒尿片的商標,Pamper在英文中是“嬌慣,寵愛”之意。如果單純根據發音譯為“潘旁氏”,沒有任何意義,達不到商標的宣傳功能對等。而取諧音譯成“幫寶適”,不僅發音與源語相近,而且含有“幫助寶寶變得舒適”之意,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有效迎合了中國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也宣傳了產品功能。
如果原商標單詞的音節較多,用漢語念出來會覺得呆板、乏味、生硬,翻譯時其中一些弱音應省去,讓譯名變簡潔。
例如,啤酒商標Budweiser,如果譯為“百德威斯”顯然沒有“百威”這么鏗鏘有力,而且“百威”給人一種積極印象:精神百倍、威力無窮。冰淇淋商標Meadow Gold,英文名較長,若把每個發音都譯出,較累贅。譯者經過思考,采用省音法,譯成“美登高”,酌情刪減了弱音。同時,“美”和“高”兩個字具有極強的褒義成分,譯者很好地遵循了翻譯時的功能對等原則。“美登高”給人的印象是:這種冰淇淋美味,讓品嘗它的人感到高興。因此,此商標進入中國市場后,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再如,John’s baby也是一個經典案例,如果把發音全譯出,則音節較多,不免冗長;若采用意譯法,“約翰的寶寶”也不夠精煉。而采用省音法,把John’s 譯成“強生”,baby的發音省去不譯。“強生”使商標名變得精致,既具有正面意義,又符合家長的愿望,寓意“生命力很強”。
縮寫法是取商標全名各單詞的首字母,組合在一起的方法,用于那些全名較長且難以記憶的英文商標。如LG的全名是Life is good,IBM的全名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只取首字母組合讓商標變得言簡意賅;再加上宣傳時間一長,消費者并不在乎縮寫具體代表什么意義,而有效記住了它短小精悍的名字。這樣,達到了商標宣傳功能上的對等。
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商標翻譯不僅僅是一種忠實于原文的轉換活動,更是一種積極、大膽的再創造過程。創新譯法是完全突破原商標字面意義和發音的束縛之后,換一個意義好又能突出產品特點的詞。
商標“P & G”(Procter & Gamber),漢語譯名是“寶潔”,這個譯名和原名在發音和意義上都毫無關聯。P & G代表公司創始人名字,而寶潔的意思是“寶貴”和“潔凈”。“寶潔”二字簡單易記,有效表達了此公司生產的洗護類用品的功能特點,令人印象深刻,能迅速打開消費者市場。洗發水商標“Rejoice”本意為“喜悅、快樂”,采用創新譯法譯為“飄柔”,打破了原商標的字面意義,讓人即刻想到用了這款產品后,頭發變得飄逸、柔順。此譯名體現了產品功效,使該洗發水更具吸引力。牙膏Crest本意為頂峰,竟然譯成“佳潔士”,發音和意義都跟原作截然不同,但是它產生的意境卻超越了原作。“佳潔士”意思是“品質佳,潔凈牙齒的衛士”,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產品特點,與“健康笑容來自佳潔士”的廣告詞相呼應。
一個好的商標譯名能促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翻譯商標時,譯者應熟練掌握不同的翻譯策略,反復斟字酌句,選取恰當的方式,不僅使商標譯作符合商品特性,還要讓譯作讀者產生對等的反應,保持甚至提升商標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