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紅
(濰坊學院 山東濰坊 261061)
高校是人群密集場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會嚴重威脅高校師生健康安全及高校的和諧穩定。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校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優勢,減弱或消除突發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發展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和危害性大等諸多特點[1],既考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也考驗高校思政及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對高校輔導員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極強的破壞性。站在學生工作一線的輔導員要做到零延遲響應、無死角應對,快速反應,迅速行動,精準建立學生健康信息臺賬[2],真正做到學生排查全覆蓋,信息報送無遺漏,確保特殊時期學生的健康安全及防控工作萬無一失;還要強化組織聯動能力,實行多維網格化管理,充分調動家長、任課教師、班干部、學生黨員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家庭、學校及學生多元聯動、協調配合的良好局面。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出現時,大學生作為網絡輿情的主體,其思想行為認知能力、網絡信息鑒別能力、網絡言行約束能力等都對高校輿情工作有重大影響[3]。鑒于大學生心理上還未完全成熟,社會認知及價值判斷方面也不穩定,高校輔導員應充分認識到輿論引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輿情應對及輿論引導能力,主動搶占網絡輿論及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陣地,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積極發聲、正面引導,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堅決做好特殊時期大學生的輿論引導工作。
隨著網絡的發展,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對網絡的依賴程度明顯提高。這對高校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面對時代特征和個性特征顯著的“00后”學生群體,高校輔導員要把握特殊時期的教育契機和切入點,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善于運用新媒體新技術,豐富網絡思政教育方式,以大學生樂于接受和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育人服務工作,提高育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要充分把握特殊時期的教育契機,做好大學生的思想理論教育與引領工作。
1.愛國主義教育
面對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眾志成城,共抗疫情,使大學生明白了愛國主義的真摯情懷和深刻內涵。高校輔導員要充分利用這種特殊時期的教育情境與實踐素材,教育和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充分認識到中國效率、中國力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堅定理想信念。同時,高校輔導員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大情懷,引導他們樹立報效祖國的大志向,將個人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2.科學素養教育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而且是對每一位公民科學精神和思維能力的一次大考。高校輔導員要把科學素養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著重培養大學生的科學求實精神和理性思維能力,引導大學生科學防疫,理性認識疫情,面對未知的病毒和洶涌的輿情,學會用科學的精神和理性的思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不道聽途說,不信謠傳謠,提高科學素養,力所能及地向社會傳播正能量。
3.生命健康教育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和傷害。高校輔導員要利用好教育情境,借此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生命健康教育。一方面,高校輔導員要引導大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正確理解生命的真諦,加強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體魄和樂觀平和的心態;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意識,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增強大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意識。
大學生比較敏感,情緒容易波動,更容易產生恐慌、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特殊時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工作,用心呵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1.普及宣傳,正面引導
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輔導員要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等網絡渠道,及時發布國家的權威信息,積極引導正面輿論,消除學生不必要的恐慌,利用線上媒體開展宣傳教育,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事件最新動態,從心理上正確積極地面對。同時,輔導員可以通過書信或線上班會的形式教育引導學生,使其學會自我調節,保持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與自身免疫力,以樂觀的心態與健康的體魄積極應對各方挑戰。
2.援助支持,對癥下藥
高校輔導員要強化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與運用,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心理援助服務能力。具體實施時,輔導員要區分不同地區、不同學生存在的不同情況,因人而異地給予關注及疏導,對特殊群體重點關注,分類幫扶,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心理援助服務。除了進行線下心理輔導與幫扶外,輔導員還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創新心理支持援助的工作方法,如通過線上“我聽你說”或書信往來的方式來了解和傾聽大學生當前存在的心理困惑及問題,并有針對性地予以疏導及援助。對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較大而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輔導員要及時上報學校相關報門,并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及人員的幫助。
1.以學風建設為基礎
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是對高校應急管理與防控能力的重大考驗,也給高校的學風管理和學風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此次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學生的學習陣地從線下轉到線上。這種轉變給學風建設和管理帶來了新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輔導員要立足學風建設,創新工作思路,通過各種途徑,準確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實行分類管理,精準幫扶。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輔導員要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確保特殊時期學生學習不掉線、不降質。同時,輔導員要充分發揮班干部在學習方面的帶頭及監督作用,促進良好班風、學風的建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及學業的進步。
2.以班級建設為抓手
班級是高校育人的基本單元,也是大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組織載體。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高校輔導員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建立健全學生干部網格化管理協調機制,促進學生干部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積極配合并全力支持學校關于應急管理及防疫防控方面的工作,實時掌握學生基本動態,有問題及時溝通、反饋并上報,全力做好班級事務管理及學生服務工作,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增強班級凝聚力,形成和諧穩定、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
3.以就業服務為保障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往往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沖擊,也會使就業形勢更加特殊和嚴峻。在這種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必須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轉變就業觀念,根據自身情況,準確定位,確定合理的就業目標和擇業標準,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積極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拓寬就業面。高校輔導員還要創新方式方法,推進“互聯網+就業”模式創新,及時發布就業動態及招聘信息,推動學生和用人單位進行“云端”對接,全力為大學生的就業求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