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淵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水月坪小學 甘肅定西 748100)
閱讀是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積累和理解的重要途徑,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梳理各種閱讀技巧,組織學生進行各種閱讀訓練。文本細讀就是閱讀中的一個重要方式。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精細閱讀,鼓勵學生進行逐字逐句的研究,品味文章中的內涵,積累相關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文本細讀的重視,詳細分析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語文課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文本的細讀,就是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認真思考,逐字逐句地研究、分析,探討課文的寫作方法和各種修辭手法。這樣的閱讀方法與傳統的粗略閱讀有極大不同,學生可以很好地了解課文的相關內容,從各個層次掌握課文知識,比如,語法、詞匯、修辭等,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有著極大的訓練作用。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認真思考,運用各種閱讀技巧和方法,對課文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索。這樣的閱讀方式能夠極大地鍛煉學生,讓學生熟練使用相關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很多時候都需要從詞匯方面開始學習。教師讓學生進行各種文字的記憶,背誦這些文字的各種意義,[1]再指導學生進行課文的學習。因為文本細讀可以極大地節省教學時間,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細讀文本的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相關詞匯,分析這些詞匯在課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對于各種語言手法和寫作方法,也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和記憶,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
小學生本身理解能力就有待提高,很多時候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訓練。教師讓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來掌握相關的課文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可是,有些教師總是會忽略對學生的實踐性教育。他們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理解,就主觀地對課文進行全面剖析,并將自己理解的內容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被動的學習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無法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并逐漸對閱讀失去興趣,同時,沒有注意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引導和教育。這樣,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教學自然無法開展,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語文課程中要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細讀,發揮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對課文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探索欲望,從而有效展開對學生文本細讀的指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閱讀能力并不受所有學生的重視。[2]有的學生并不在意閱讀能力的培養,在課堂閱讀學習中敷衍了事。甚至不少學生都不愿意浪費精力在文本細讀方面,認為這只會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再加上有些課文的內容比較枯燥,不能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這就更影響了文本細讀教學在課堂上的有效開展。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文本的細讀,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全面理解課文內容。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盲目拓展的情況。有時候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文本的細讀,會拓展出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些課文本身就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學生進行認真的分析與理解。教師如果再進行深入的閱讀拓展,那么就可能讓學生的困惑越來越多,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
在語文課程中指導學生進行文本的細讀,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足夠的指導能力,教授學生相關的閱讀技巧,而且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提高學生閱讀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文本細讀的指導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根本,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指導學生進行文本的細讀,通過設置各種趣味性的情景,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各個層面的分析、研究,從而真正掌握課文的內涵。
要在語文課程中落實對學生的閱讀指導,發揮學生的閱讀自主性,教師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堂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文的探索過程中,對課文的方方面面進行研究。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天真爛漫,對于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3]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結合文本內容,創設相關的趣味情景,培養學生的課堂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開國大典”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與到文本的閱讀中,首先,要求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進行聯想,讓學生自己想象當時的場景,并帶領學生朗讀課文,從而促使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聯想。其次,教師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想象的各種畫面和情景,結合課文內容分析其中的意境。最后,教師逐句地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和語法詞匯,真正實現對學生文本細讀的指導。
文本細讀不是讓學生進行自由閱讀,而是要讓學生通過詳細閱讀來掌握課文的方方面面,深入理解課文的內涵,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因此,在語文課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結合課文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閱讀需要進行詳細的指導,[4]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各種閱讀技巧,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秋天的懷念”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簡單的閱讀,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其次,教師再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的閱讀,并逐句講解和分析,幫助學生形成最基本的理解和認識。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探索“我”與母親以及秋天的情結,從而促使學生真正深入課文內涵,對文章進行細化的分析、研究。
文本細讀在語文課程中的開展,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詳細指導,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針對課文的短句、詞匯、意境、修辭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探究,鼓勵學生從多個層面分析課文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分層閱讀教學指導。
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謎”教學時,[5]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堂分組,讓各個小組的學生對課文的詞組、短句進行研究,然后分析課文中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教師還可以將搜集到的有關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載人航天技術等資料對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的知識內容,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展開,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梳理各種閱讀技巧,利用各種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與改革,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多方面的探究,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技巧,讓學生真正實現對文本的細讀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