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娜
(吉林藝術學院 舞蹈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1)
舞動治療屬于一種特殊的心理治療方式,主要以肢體語言作為交流媒介,它既能夠治療身心層面出現的障礙問題,又能夠加強人們的意識,提高人們的智力水平等。總之,舞動治療是一種在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直抵內心深處的非言語交流和表達方式。
相較于早期的心理治療,舞動治療有不同之處,即重視情緒與身體之間的關聯性,通過調節和改善情緒來達到促進心理健康的目的。從身體層面分析,舞動治療能夠促進人們強身健體,提高人們的肢體協調能力;從情感層面分析,舞動治療能夠升華人們的積極情緒,同時消除負面情緒,通過肢體語言將多種情緒表達出來;從精神層面分析,舞動治療能夠增強人們的理解記憶能力和認知思維能力。在早期的心理治療過程中,最明顯的問題是無法通過動作語言方式對病患進行治療,而舞動治療恰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舞動治療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比如,人際關系的改善、身體機能的調理、心理問題的解決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作為美國現代舞老師的瑪麗安·雀絲受圣伊莉薩白醫院的邀請,擔任精神分裂病患的領舞者。由此可知,舞蹈治療起源于現代舞。在舞蹈治療的發展過程中,因為受到精神分析學派和拉邦動作學派的影響,所以,舞蹈治療的發展基礎除了包含現代舞之外,還包括精神分析和拉邦動作分析。1966年,美國舞蹈治療協會(ADTA)正式成立。
關于舞動治療的理論基礎,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情緒與身體之間的相關性;另一方面是創造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比如,精神分析學派的舞蹈治療,舞蹈治療師認為肢體動作元素融入到口語治療之中,能夠激發人們潛意識中的能量,并在自發性的即興動作中有所體現。舞蹈治療強調身體與情緒之間的關聯性,人們對自身所產生的意象主要來源于感官和肢體對外界感知經驗的積累,肢體語言的表達等同于身體意象的展現。因此,舞蹈治療過程實際上是自發性的動作過程,個體經過再認、分析、思考等認知過程,有效整合大腦中的存儲記憶,從而達到改變行為和調節情緒的目的。[1]
近些年,舞動治療在我國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隨著舞動治療的廣泛傳播與大量應用,很多著名研究學者將舞動治療應用于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比如,焦慮癥、抑郁癥、社交障礙等問題,尤其是有關人際交往改善和特殊兒童教育等問題。大多數學者將舞動治療方法應用于負面情緒的干預研究之中,并且經過舞動治療,被試者的負面情緒有所改善,自我效能感也有所提高。
關于幼兒自知力的培養研究,一些學者制定了舞動治療的應用方案,并表明舞動治療對幼兒自知力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有一些學者對特殊兒童的行為障礙和心理問題進行研究,并給予適當的干預和治療。他們通過對舞動治療方法的應用情況進行探究發現,舞動治療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還為個性化教育的實施與發展提供理論依據。部分學者還對學前兒童的行為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同樣應用舞動治療方法進行干預,從中得出,舞動治療有利于解決兒童所存在的行為問題,如多動癥和自閉癥等問題。[2]
在人際交往干預的研究過程中,針對一些具有交際交往障礙問題的大學生通過舞動團體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和干預,同時采取量與質相融合的研究方法,重點探究和討論最終的輔導情況,從而證明舞動療法對人際交往的改善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此外,針對大學生自我接納和自我效能的干預研究,應用舞動治療方法進行輔導,其結果表明,舞動治療在此過程中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關于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干預研究,同樣采取舞動治療方法,由此得出,舞動治療不僅有利于高校輔導員主動調節自身的消極情緒,而且提高了高校輔導員的成就感、幸福感以及自我效能感。
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工作越來越依賴于現代技術,使得體力勞動時間大幅度較少。一方面,勞動時間的減少導致人們的身體長期處于缺少活動的狀態中,內心的負能量也無法通過肢體運動進行排解,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亞健康狀態。另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人們更加追求健康的身體以及高品質的生活,健身活動成為了大多數人的業余需求。健身舞蹈恰好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除了增強體魄外,它還在休閑、社交等方面體現出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其既具有時尚性,又具有親民性,因此深受人們喜愛。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家庭負擔的加重,心理疾病成為了當代社會中潛在的巨大危機。這個時候,人們意識到僅僅有健康的身體是不夠的,心理健康同樣重要。一旦忽視了心理問題,就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抑郁癥甚至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就源于心理問題。眾所周知,舞動治療具有一定的健身功能,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其對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相對于健身舞蹈而言,舞動治療更加符合現代社會人們的需要,參與其中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調節心理狀態,排解負面情緒,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在舞動治療的過程中,舞蹈的節奏可以給人帶來活力,沉浸式的美的體驗給人們帶來精神的享受,實現身心平衡的狀態,為工作和生活創造一種積極的情緒,使自身與外界環境更和諧統一。[3]
武術可以養生,這一點毋庸置疑,尤其是太極被奉為延年益壽的武學瑰寶。那么,對于與武術同源的舞蹈而言,是否也具有養生的功效?舞蹈能否養生這一疑問,吸引了眾多學者的關注。舞蹈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有節奏、有美感的肢體動作;養生是以延年益壽、修身養性為目的的保養方法。舞蹈養生的意思就是將這二者結合在一起,通過舞蹈的形式達到養生的目的。
研究表明,長期有規律地進行舞蹈練習,從身體上看能夠強健筋骨,幫助新陳代謝,增強自身免疫力,延緩衰老;從心理上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不良心態,使人保持活力。舞蹈的種類有很多,相應的舞蹈養生方式也就多種多樣。如今,孔子學院已經開始了養生舞蹈的創編工作,雖然并沒有研究能夠確定最適合養生的舞蹈種類是哪一種,但筆者相信通過人們的深入研究與分析,舞蹈運動一定能夠實現其巨大的養生價值,在身心健康之路上造福人類。[4]
在我國,舞動治療雖然還是一個新興學科,但由于它對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幫助,因此需要自上而下地大力宣傳與推廣。如果想發揮舞動治療的巨大作用,那么就要讓其成為系統學科走入高校,從而培養出大量具有專業能力與素養的人才。與其他學科一樣,舞動治療也不能脫離一切學科而完全獨立地存在。這就需要舞蹈、心理等專業的專家學者一同努力,全面、綜合、深入地對舞動治療進行研究與總結,不斷完善其理論,形成完整的專業體系。作為提高國民身心素質的重要途徑,舞動治療一定會走上專業化發展之路,在未來使更多人受益。
現如今,舞動治療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局限于特殊的領域之中。本文著重闡述舞動治療在我國的發展及其應用情況,以期讓人們充分了解舞動治療的原理和作用,從而促進大量心理研究者能夠基于原有理論依據對舞動治療的應用效果進行深度分析和探索,并擴展舞動治療方法的應用范圍,為社會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