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霖 韋志輝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 廣西南寧 530023)
我國的體育特色小鎮自然環境優美,人口密集,歷史底蘊深厚。這些優勢條件與體育休閑旅游有著高度的契合度。該類型基于自然生態環境,在旅游服務中突出區域衛生資源,并協助游客進行運動康復和養生指導。隨著體育旅游業與體育運動的融合,具有運動養生功能的特色小鎮一般主打體育康復項目和體育養生服務的兩個核心,主要側重于休閑項目如遠足、瑜伽、太極拳和高爾夫球等。相關服務包括健康檢查、康復計劃、運動康復和養生指導,并以運動健康為主題,提出健康的老年人護理概念,協助建立老年護理基地。[1]
適合大眾化的體育活動種類繁多,但多數特色小鎮會突出區域特色,以一定的體育運動主項目為核心,開展體育小鎮主題活動。其依托核心體育賽事的文化發展,結合體育小鎮的民俗和文化發展歷史,結合地方體育民族傳統和體育少數民族項目開發出優勢資源,凸顯該鎮的特色體育資源;并通過集中宣傳和建設,形成項目口碑或行業口碑。這樣就能通過核心體育項目來構建項目文化和體育產業集群,突出該鎮的獨特亮點。
體育產業類型以體育經濟活動為基礎,并選擇適合其發展的環境,用于體育產業相關知識、專業技術、體育器材生產、體育用品制造、學術會議研討、體育產業研究、體育文化等垂直延伸。體育類產業發展不僅可以促進新形式優化產業結構,增強技術創新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多產業共同發展。因此,依托體育特色小鎮所形成的體育城產業在大方向上會繼續發展成餐飲、旅游房地產、休閑保健、度假養生等功能性旅游產品。
體育賽事本身具有可以短時間內極大地推動行業發展的要素。高水平的精彩體育賽事具有高度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體育人群,帶動體育城鎮的體育消費,延伸體育賽事的產業鏈,并在賽事期間形成整合促進整個產業集群的良好配合運行。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可以達到不受季節限制、避免活動限制的情況下擴大會場的目的,并提高淡季時該鎮體育場地資源的利用率。賽事活動除了讓小鎮獲得門票、住宿、餐飲等直接經濟收入外,還可以倒逼小鎮的配套設施優化,提高城鎮的知名度。
以事件為導向的體育小鎮利用舉辦賽事活動的契機,加大社會資金的引流、擴大體育鍛煉機構、體育專業俱樂部的宣傳和擴張,盤活媒體、運動員、觀眾和其他賽事愛好者和參與者之間的聯系,促進小鎮在交通、醫療、衛生、場地設備上的自我發展。其還能借助賽事本身的影響力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形成流量經濟,打造本地的核心名牌。
馬山縣有著眾多少數民族,例如苗族、壯族、瑤族、侗族等多民族文化資源。馬山縣更是壯族洛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其悠遠的歷史沉淀和深厚的民俗傳統文化使馬山縣被賦予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這份獨特的文化資源足以在特色小鎮的旅游業發展中對游客產生足夠的探知欲和吸引力。[2]
得益于當地的氣候、環境等福祉資源,造就了當地居民普遍的長壽現象。這一切與當地的人文和經濟環境間的和諧密不可分。馬山縣氣候宜居、環境優美,出產的農作物為優質大米和黃玉米,都是有著一定知名度的有機養生食物。馬山縣利用這些本地資源就能更好地打造出屬于馬山體育特色小鎮的養生休閑產業鏈。
馬山縣是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轄縣,在馬山縣的轄區內多的是矮山、石灰巖石場。山地資源尤為豐富,形狀各異的巖壁是開鑿攀巖路線的理想場所。巖壁表面還天生具有孔洞和凸起,山體的揚起角度也極為適合開發出各種難度層次的攀巖路線。加上山間的稻田和莊稼林立,使這里的自然環境成為了山地自行車、攀巖、馬拉松以及露營等戶外運動的好去處。
馬山縣的自然地貌資源是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優勢所在,并且在小鎮開始建設以來一直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如今在整合了當地各方資源和產業行業的情況下,已經順利完成了適合不同層次水平游客需求的攀巖路線開發,與此相關的攀巖培訓、攀巖旅游、攀巖學校等配套設施已經逐步完善。這為馬山縣承接和主辦攀巖的高水平賽事建立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馬山縣已經連續5年成功承辦了“中國—東盟山地馬拉松”比賽。馬拉松作為一項受眾面更廣、參與度更高的比賽無疑為馬山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進行了有效的助力。這兩個品牌賽事的延續發展無疑是馬山縣的主打名片。這兩項特色項目的開展不僅能帶動全縣人民的運動熱情,而且能為馬山縣體育特色小鎮的宣傳發揮重要作用。[3]
馬山縣優雅的環境資源加上天然的養生食品可以用以打造集運動和療養于一體的產業項目。隨著保健休閑性消費觀念的不斷加強,當前很多游客在參觀自然風光的同時都樂于嘗試當地的特色性養生服務,特別是中老年齡層次的游客更是對此趨之若鶩。因此,馬山縣體育特色小鎮可以嘗試以體育項目為主打名片,輔以運動結合的保健養生服務和天然養生餐飲為賣點,促進當地服務消費行業和旅游產品的融合。
馬山縣平均人口壽命較長,這得益于當地的福祉地理自然資源。憑借長壽之鄉的名聲效應,馬山縣可以吸引大量休閑旅游游客前來參觀,對于這部分客戶群體更多的應該是讓他們體驗體育小鎮的戶外休閑功能而非體育競技功能。因此,馬山體育特色小鎮在發展體育核心項目的同時應該整合休閑和娛樂服務方面的資源,實現以體育項目為載體,打造賽事和休閑娛樂雙核心的一體化產業群,形成功能性強、覆蓋面多樣化的體育旅游價值品牌。[4]
馬山縣是多民族地區,多種少數民俗文化資源是當地的一個亮點。因此,馬山縣在進行體育城鎮化建設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少數民族文化特色活動和項目資源,令整個體育特色小鎮的活動更為多樣化且增添人文氣息。比如,開設具有保健屬性的民俗活動不僅更容易吸引游客的參與,還能推動當地文化的傳播,使小鎮在非體育賽事和活動期間也能對外保持足夠的吸引力,減少淡季對旅游消費的沖擊,開創出“傳統民俗活動+核心體育賽事”的獨特發展模式。
馬山體育特色小鎮在攀巖路線上的建設已經達到能夠承接國際賽事的資格。但是,對于沒接觸過攀巖運動的多數游客來說,雖然其建設的巖壁路線較為專業,但體驗式的設計和項目不夠多樣化。因此,小鎮要注重大部分游客的體驗情緒,多開始普及性項目、親子性活動、甚至中老年人也能夠適合的休閑娛樂服務。這樣就能從供給側入手,實現休閑服務行業與體育產業的融合,從而帶動整個馬山縣的經濟產業鏈發展。[5-8]
目前,我國體育小鎮的發展模式主要為核心事件或活動驅動的模式。這樣的模式在有著明顯特殊性文化習俗的地區尤為重要。以體育運動結合民俗活動為品牌宣傳的特色小鎮更顯得有傳承和底蘊,加上小鎮輔以休閑養生路線服務作為產業上的互補融合,會更顯動靜相宜的特點。這樣不僅可以讓游客們在觀賞高水平體育賽事的同時親身體驗小鎮的核心體育運動,還能在非賽事時期感受當地的古老民俗文化活動,從而減少旅游淡季的時長沖擊,充分發揮當地優勢資源,走出“體育活動+休閑文化+養生旅游”的特色化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