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芳
(廣西桂林農業學校 廣西桂林 541000)
“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是園林專業中最核心的課程之一,也是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的必修課。這門課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園林植物栽培的原理技術、育苗技術、園林植物土肥水病蟲害管理技術、園林植物修剪整形原理與技術等內容,具有跨學科、綜合性與實踐性強的特征。但就目前看來,中職學校在該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通過有效的改革進行優化與完善,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實踐型園林專業人才。[1]
從教學方法來說,很多中職實踐教師的教學理念尚未得到及時更新。因此,他們在教學時仍習慣采取傳統的方式。雖然是實驗教學,但我們還是要注重講解與分析,通過演示來引導學生學習。另外,學生必須要按照規定步驟來模仿,以完成教學過程。這樣的課程既會導致學生失去興趣,又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真實能力。
從教學環節來說,教師因對理論過程和實驗流程的演示更重視,因而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探索以及合作討論環節,學生真正展開實驗的空間與時間明顯不足。這就導致學生無法通過有效練習掌握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自身的個性化意識與創造性表達也無法體現,既影響了教學質量,又磨滅了學生的創造力。
從學校角度來說,很多中職學校對于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表現在經費問題上,對實驗材料、實驗室設備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學生無法完成更多的實驗探索內容;另一方面則表現在教師的專業素養方面,學校對實驗教師的培訓不足,導致教師的能力以及教師的數量都不足。
在園林專業中,實踐能力是當前學生就業最關鍵的參考信息。只有具備良好的動手操作能力,才能達到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學改革進程中,我們先要增加實踐教學的基本課時。同時,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科特點來展開安排,一方面要從總體上擴展實驗課程的課時,必須要占據總課時的40%以上才達標;另一方面則要考慮到園林植物栽培的季候性特征。因此,植物栽植、整形修剪、防曬抗旱、防寒防凍防風、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操作就必須要依照氣候規律安排課程規劃,做到因時制宜和因地制宜。另外,我們要推動理實一體化模式發展。對于具有結合教學可行性的內容,教師可以采取利用在實驗室教學的方式,讓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讓學生真正將知識內化為能力。[2]
教學方法是必須要進行改革和優化的重要內容。第一,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實驗教學是學生動手操作、增強動手能力的過程。教師要在合理引導的前提下,尊重學生的個性探索與研究。第二,教師要善用多媒體與線上課程。對于初次接觸實踐的學生,教師往往擔心他們采用了錯誤的方法,浪費了實驗材料或損壞了設備與儀器。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展示功能或者線上微課等方式,為學生創建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可以提前掌握其基本操作手法,進而為實踐學習奠定基礎。第三,要推進學生的雙創能力發展。教師可以組建課外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借助自己所學的知識與具備的能力,在實驗基地進行育苗、多肉栽培、盆栽修剪等,通過自身的創意表現個性特色或藝術魅力,同時還可以聯合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搭建網絡銷售平臺,嘗試進行創業發展。[3-4]
實驗基地是推動實踐教學發展的根本所在。但目前而言,多數中職校無法獨自投資建設完整的實驗基地或實驗基地不完善,這就需要加強校企合作,通過結合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為學生搭建實驗基地。首先,該基地應以企業的真實項目為依托,構建學生循序漸進學習的流程與情境,并滿足全崗位、全工作流程、全天開放的要求;其次,該基地必須要具備溫室大棚、苗圃基地、露天種植、組培車間、花卉超市等實驗模塊,滿足學生的多元興趣與需求。最后,學校還可以將校園打造成為全景式實踐基地,讓校園化身為植物園,學生可以在園中發揮自身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進行規劃和建設,同時還能將諸如移植樹木、修剪綠籬、病蟲害防護、草坪養護等實踐教學內容在校園中完成。
除了課上教學,教師還應積極開發學生的第二課堂。首先,教師可以組建學生社團,如“校園綠化養護管理社”“盆景協會”“花卉培育協會”等,將興趣相同的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研究學習;其次,學校應積極開展校園大賽,如“植物嫁接大賽”“盆景修剪大賽”等,通過比賽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建立線上平臺與新媒體賬號,利用當前學生熱愛的渠道進行宣傳和普及園林知識,或者通過展示優秀的園林設計內容,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該行業產生良好的發展心態。[5]
教師培訓也是改革進程中的關鍵內容。第一,學校必須要加強實踐教師的實用型技術培訓,提升他們的植物栽培養護管理的專業技能,讓他們具備完整的、系統化的實踐教學能力。第二,學校應加速培養教師的職業素養,加強在教學理念、方法等方面的更新與優化。第三,學校還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園林建設的社會服務之中,一方面為學生做榜樣,另一方面可以從實踐中掌握更新的教學內容。因此,學校一要建立教師培訓機制,二要推動教師去企業參觀、學習交流,三要促進教師的實踐培訓,從而擴展實踐教師隊伍,建立雙師型的教師團隊。
考核評價也是教學環節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在改革進程中,教師應從兩方面入手。其一,要建立多元評價機制。評價結果要想全面體現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操能力,就必須要從更全面的方向展開評價,同時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施有效評價,因而對學生的考核內容就必須要進行擴展,除了理論考試還應加入平時學習表現、作業總體成績、實踐技能掌握等內容。其中,考試成績占據20%,平時表現與作業各占10%,實踐考核則占據60%,實踐考核則又包括出勤、合作意識、安全意識、第二課堂表現、技能鑒定以及證書等,通過這樣的協調評價,推動學生對實踐能力的重視。其二,則要拓寬評價通道。除了教師之外,我們還要加入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讓學生的評價結果更加合理,以此有效引導學生完成自我完善。[6]
綜上所述,在中職校“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實踐教學中,要想加強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建設,我們就必須要從教學體系、方法、實驗基地、第二課堂、教師團隊以及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優化,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的比重,完善實踐教學的內容,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推動學生的實踐水平發展,讓學生都能成為新時代下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