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虹
(平涼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平涼 744000)
隨著現代化信息科技發展速度提升,越來越多的網貸開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雖然給人們緩解了部分經濟壓力,但相應帶來的還有暴力催收和高利貸,導致網貸行業的正常發展遭受巨大影響,并且,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網貸消費中受到了傷害。目前,高職學生網貸消費時,要接受有關的指導意見才能完成,但大多數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對法律知識的了解也不足,所以需要強化和高職學生網貸消費有關的法律法規的健全進度。所以,對高職學生網貸消費的消極影響進行探討,同時給予法律應對建議非常重要[1]。
高職學生就讀期間需要花費各種費用,如學費、生活費等,雖然對學生來說沒有很大的開銷,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生的消費理念出現了巨大的轉變,同時由于社會上的各種誘惑,推動學生出現了眾多額外開支費用。比如,常州市一位高職學生,某日其父在家里休息,由于其兒子參與網貸沒有及時償還,導致債主上門追債。調查得知,他兒子在2015年時進入某市的一所高職院校,以為孩子在學校里可以獨立生活,未曾想到孩子到了學校和同學之間互相攀比,每月生活費已經無法支持孩子的消費,所以孩子就想通過網貸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導致在不到月余時間就欠下了高達8萬元的債務[2]。
雖然高職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然而他們依然處于求學時期,沒有獨立的經濟,同時在參與網貸的過程中對自身情況沒有正確的概念,最后導致貸款無力償還。學生進行網貸消費是具備相應的條款和束縛的,假如沒有及時還款,同時存在逾期問題會影響學生的信用等級。我國已經有完善的信用制度,已經應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具有盲目性,缺乏對自身經濟和償還能力的思考,從而導致逾期問題,最終影響學生的信用。比如,河南某高職院校的李學生,其在剛進入學校時通過網貸消費,購買了一臺電腦和一部手機,然而這一支出需要一年的時間分期付款才可以償還,李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00元,不僅要還債還需要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向父母說明情況后父母幫助他還清債務,與直接購買相比也要多花費2000元,已經是家庭一筆不菲的支出了。可見,高職學生網貸消費的消極影響非常巨大[3]。
首先,目前高職學生網貸消費時,要接受有關的指導意見才能完成,但大多數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對法律知識的了解也不足,所以需要強化和高職學生網貸消費有關的法律法規的健全進度,如《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等。其次,對于網貸機構,需要擴大其準入原則的精準性。高職學生網貸消費的過程中,大部分是利用有關網貸消費的APP進行的,相關業務還有個人資料通常要利用數據的方式完成儲備,所以,相關網貸機構同樣要具備電信相關的運營資質。
高職學生網貸消費時,有關貸款機構亂收費是對學生經濟和心理帶來影響的普遍問題,所以,要求對網貸機構的收費條例開展明晰化,同時根據有關的利息規范完成貸款業務的進行。國內相關規定明確借款利息,需要利息不可大于本金的24%,有關網貸平臺機構一定要把它當作構建商業決策的規范。在網貸的大部分機構里,其在下發貸款的過程中就已經把第一期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扣除了,這一措施明顯具有“欺詐”的問題,但是大部分大學生因此必須要開展二次借貸。所以相關內容一定要做到公開、透明。如此大學生在開展網貸的時候,可以確定相關條款內容,再決定是否要進行貸款項目。
網絡信息長期存在于校園之中,如廁所、校內墻面等,由于這些信息的影響,同時因為學生缺乏金融和法律知識,一旦學生碰觸了校園網貸消費,非常容易發生債臺高筑的問題。這種問題現在已經開始被有關部門關注,我國教育廳已經頒發了相關防范通知,明確提出了各院校要強化對學生法律知識和金融知識的教育和普及,促進學生構建正確的消費觀念。所以,學校不但要關注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教育,還要按時在校內開展相關互聯網金融講座等活動。
高職學生網貸消費是近代出現的新問題,我們不但要認識到其負面影響,還要采取積極的對策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管理,保證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