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麗 董玲綺蕊 賀倩玉
(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近年來,行人被流浪狗咬傷甚至感染狂犬病致死的案例屢見不鮮,隨著養犬家庭的增多,被拋棄、遺失的流浪狗也越來越多,各地雖設有流浪狗救助站,但流浪狗數量的增加往往讓救助站不堪重負,流浪狗管理問題正嚴重威脅著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公共衛生和人身安全,這儼然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研究會副秘書長王雷認為,流浪狗傷人事件背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違反了不得虐待、遺棄所養犬的法律義務,使得被遺棄的犬只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增加了其危險性;另一方面,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未盡到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沒有防范乃至杜絕流浪狗在自己所管理的場所可能給他人帶來的人身危險。國內已經有許多城市對流浪狗管理作出規定,如《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指出,養犬人因故確需放棄所飼養犬的,應當將犬送交犬類留檢所,并到公安機關辦理注銷手續。《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規定,本市設立的犬只收容所,負責收容走失犬只、流浪犬只、養犬人送交的犬只。盡管已有多地出臺了養犬方面的法規,但在執行上仍然打了折扣,如其中規定的寵物飼養登記制度落實不到位、相關管理部門人力有限或不作為等因素,使得流浪狗問題并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此外,這些地方性法規在內容上也有完善空間,大部分地方性法規沒有作出對犬只實施絕育措施的強制性規定,這就為流浪狗的產生埋下了隱患。
流浪狗管理問題迫在眉睫,如何從根源上解決流浪狗的產生,對已經產生的流浪狗采取何種保護措施,如何使執法與法律間良性協作從而治理流浪狗是我們探析的重要方向。
眾所周知,流浪狗問題存在已久,甚至在一些國家,流浪狗問題已存在百余年。流浪狗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仍層出不窮,同時,流浪狗管理問題的滯后,使得這些問題變得愈加復雜、困難。
近年來,人們飼養寵物狗的數量越來越多,同時產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遺棄自己的寵物狗,使其變為流浪之列。但我國對此的救助措施并不是很多,尤其是立法方面的欠缺,使得流浪狗管理問題愈為模糊。我國目前并沒有關于流浪狗治理的統一立法,但一些地方為了應對流浪狗泛濫成災而出臺了一些治理流浪狗的政策,如《招遠市市區養犬管理規定》《武漢市物業管理條例》等。這些政策只能在本地區內實施,而不能在其他地區實施,涉及面窄。同時,這些政策雖在本地區頒布施行,但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實。這些政策有的浮于表面,并未真正關注到真實問題,有的雖起到一些作用,但持續時間并不長久。
此外,由于我國并沒有在全國范圍內施行管制流浪狗的政策,也沒有明確權責歸屬,導致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共同管理或共同不管理的現象出現,使得政府部門管理效力大大下降。總之,流浪狗管理問題處于立法中的盲角地位,鮮有人問津,導致流浪狗問題在立法層面得不到解決。
相較于國內立法,國外關于流浪狗管理的立法略優一些。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動物法》,另外,許多國家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措施,有些國家制定完善的動物福利待遇法,有些國家設立具有官方性質的犬只收容所制度,這些均使流浪狗問題得到有效治理。但整體來講,流浪狗的管理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到底如何規制流浪狗帶來的問題,仍是亟待解決的法學熱點問題。
對已產生的流浪狗采取區別對待策略:對于大型犬,必須采取捕殺的方式;對于一般流浪犬,可以幫其尋找主人,要求主人嚴加看管,不得輕易拋棄自己的飼養犬;對于無人認領的流浪犬,可以鼓勵市民領養,政府對其做出獎勵;對于年老犬和病犬,可以實行安樂死。
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沒有流浪狗的國家,除了對流浪狗實行絕育等措施外,荷蘭對流浪后的監管措施也十分完善。在荷蘭,隨意丟棄犬只要接受嚴重的處罰,除了要交罰金,嚴重者要接受刑事處罰,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拋棄犬只的行為。因此,筆者認為,我國可借鑒荷蘭優秀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政府可出臺相應的法規,對養犬人實施犬只登記制度,實行實證養犬,加強監督,規定養犬人士必須看管好自己的犬只,不得隨意丟棄、拋棄,政府定期抽查,違法者給予罰款等相應懲罰;加重養狗人士的義務,提高養狗人士的責任感,從根源上預防流浪狗的產生。
對積極領養和救助流浪狗及積極舉報丟棄犬只飼養人等行為給予獎勵,呼吁社會人士行動起來,形成一套政府和社會公眾合作的立法管理模式,逐步解決流浪狗問題。
流浪狗問題關乎環境、衛生、資源及居民安全等內容,解決流浪狗問題迫在眉睫,也不容拖延。但目前我國關于流浪狗的立法保護和管制仍處于空白狀態,居民社會責任意識較弱,流浪狗治理問題任重道遠。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流浪狗問題,需要國家、政府及個人共同努力,通過懲罰、鼓勵和獎勵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決流浪狗滋生的各種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