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蘭
(吉首大學 湖南湘西 416000)
近年來,雖然中國教育成績顯著,但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水平和其他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異。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環境、交通條件、教師資源等方面的差距,導致教育發展不均衡。受其影響,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法制教育與思想教育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研究新媒體時代下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成為一種必然的工作。
共青團是引領學生思想的重要組織,黨在認識到思想工作在指導工作中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始終要求各級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以思想指導為中心。作為中國共青團在學校創辦的基層團組織,學校共青團具有戰略性、根本性、原始性的地位。除了共青團的一般性問題,學校共青團還必須關心青年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落后的地方教育也讓我們更加關注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寄語青年:“當一個青年幸福地成長,國家是繁榮的,年輕人是強大的,國家是強大的。”年輕一代只有做到有理想、有技能、有責任、有擔當,國家才會有前途、有希望。共青團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還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力量,發揮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主導作用尤為重要[1]。
學校黨政主要領導,學校職能部門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處、校團委主導。各學校共青團組織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擴大。由于漢族與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相差較大,加上地域分布的差異,思想文化與傳統習俗不同,經濟方面的差異等對共青團的引領造成很大的困擾。這需要共青團創新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一套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將少數民族學生進一步融入大家庭,更好地優化校園文化氛圍,為青年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健康環境,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發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系,能讓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和諧。
一是建立少數民族學生專任輔導員制度。基于少數民族學生特殊的文化因素,專任輔導員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引領少數民族學生思想。因為專任輔導員在關注少數民族學生思想和心理上有更細致、更深刻的觀察。同時,基于民族認同感及文化信賴,少數民族學生對本民族老師具有更高的信任感和更強的認同感,遇到問題時更容易將問題及情況反饋給他們,尋求更有利的解決措施。二是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少數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更容易通過網絡媒介將共青團的引領思想深入貫徹到少數民族學生內心。加強互聯網絡宣傳,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促進各種民族思想交流和融合。將思想引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傳達新思想,有利于實現共青團對少數民族學生思想引領與提升法制觀念的統一。三是創設少數民族就業崗位。在就業崗位競爭時,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教育水平與發達地區存在差距,在就業上不具有優勢,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在外就業困難,因此更加難以實現思想的帶動與法制觀念的普及。“溫飽思淫欲”,在就業等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無法談及更多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意識的問題。少數民族就業崗位的設立,有利于共青團更好開展思想引領與法制意識的建設。
如何提升少數民族學生思想以及法制意識,一個關鍵就是打造“學校、社會、家長、學生”共同參與的立體教育模式。學校作為少數民族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其引導和教育對少數民族學生思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的大環境決定了學生思想的走向;社會作為學生必經的一個場所,對學生的思想軌跡和心路歷程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在社會上所經歷的一切,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同時,要想在學校德育中取得好成績,家長必須采取積極配合的態度。家長需要樹立起“德育優先”的教育意識,重視對子女的“做人”教育。作為與學生最親密的人,家長應該用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影響孩子,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上好孩子的第一課尤為重要;學生是最重要的主體,是活動的參加者,要不斷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法制意識[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共青團在進行思想引領時的一個重要媒介,這一媒介同時將思想引領與法制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思想道德可以為法律的制定、發展和完善提供價值標準,促進人們自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自覺理解和適用法律。同時,法律的發展可以為思想道德建設提供國家強制力的保障。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思想道德與法律思想的有機統一。互聯網是當今生活的主流媒體,其影響力非常巨大,互聯網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
傳統的教學內容僅停留在對書本內容的授課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并沒有完全深入人心,尤其是中小學生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稍有涉及,但是法制教育卻停留在萌芽階段,沒有得到深入實行。因此,應推動學校教學課程改革,將法制教育與思想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考核體系,創新教學模式,通過老師講授、學生答疑、師生互動、線上學習立體教學,將兩個教育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學校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主要場所,學校共青團在組織學生加強學習的同時,應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將思想引領與法制教育真真實實地融入學生的成長成才,開展“法律大講堂”“法律知識答辯”等活動,將思想引領與法制教育相結合,通過切實參與到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深化學生的法制理念,有效推動“德”與“法”的有機結合。
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新媒體的產生,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網絡媒體中充斥著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學生對新鮮事物存在好奇心,加之辨別力不成熟,很容易被其中的不良信息所影響。對此,首先應提高學生的辨別力和防御能力。可在共青團的引導下,開設新媒體辨識課程,正確引導青年學生的思想。
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少數民族思想引領和法制教育重要且艱巨。面對新媒體,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同步的,甚至被教育者有極大優先接受到信息的可能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構建綜合性校園媒體系統,建立一套完整、響應、高效、順暢的輿情反饋機制,充分把握校園形勢,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尤其要抓好學生的學習,把握焦點熱點話題。從源頭上入手,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及選擇紛繁復雜的網絡動態中的信息[3]。
互聯網背景下,學校應通過網絡教育和現實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提升少數民族學生思想引領和法制意識的建設,做到教育資源共享,師資力量共享,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的共享,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