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軍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4)
資歷框架是實現各種教育類型有效銜接,多種學習成果互通互認的“教育立交橋”。在現代人才培養的教育體系中,設計并構建國家資歷框架是推動普通教育與繼續教育有效銜接,拓展成長成才渠道的重要方式。研究者陳怡蓉通過對《廣東終身教育資歷框架等級標準》的研究,認為資歷框架為1+X證書制度提供了對接、匹配的通用標準,同時1+X證書制度是資歷框架運行實踐的一類標準體系,是資歷框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從實踐層面推動國家資歷框架的建立[1]。資歷框架的建立能夠實現X證書技能等級與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有效銜接,學習成果實現相互轉換和認可。同時,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1”拓展和豐富、補充、強化可以通過X證書來實現,且職業技能等級的劃分亦能為學習者提高更多選擇,更符合企業不同工作崗位標準要求,實現“同時課程+專業課程+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習模式。X證書是以工作崗位為基礎進行開發的,是學習者完成某一職業崗位關鍵工作領域的典型工作任務以及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相關職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后獲得的反映其職業技能或能力水平的憑證。以1+X證書建筑工程識圖項目為例,其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3個等級,其中較高一級的標準涵蓋較低一級的要求,實現層級遞進,學生完成相應等級的X證書考核,即具備該等級所要求的相應施工圖紙的識讀,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儲備,企業則可以根據學生的X證書對學生識圖方面的知識和繪圖技能進行了解并安排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因此,資歷框架建立是X證書學習成果轉化的立交橋,X證書在實踐執行層面推動資歷框架的建立與完善。
2019年1月國務院在其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開始,1+X證書的發展已取得顯著成績。相關統計數據表明,制度建設方面共計發布了試點方案、證書監督管理辦法(試行)、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等共計10余個文件,制定并發布了培訓評價組織遴選與監督管理辦法、證書考核成本上限方案、證書編碼規則及參考樣式、標準開發指南等技術規程,且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信息服務管理平臺等。評價機構及X證書方面,目前共計遴選出評價組織機構共計368個,X證書共計471個。參與1+X證書試點的院校共計4000余所,參與的學生共計320余萬人。1+X證書制度的實施在制度建設、標準建設和證書開發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但在1+X證書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如X證書頂層設計欠缺、相關配套政策、激勵政策不完善、各相關單位溝通協調不暢;X證書標準與用人企業崗位標準對接困難,用人企業對X證書的積極性不高,證書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學校在X證書實施過程中課證融通培養困難,X證書的師資力量弱等系列實際問題。職業教育的發展已到達改革的深水區,1+X證書制度的實施,可為職業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1+X證書制度的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制度是相對欠缺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職業1+X證書制度的實踐。建立、完善相關政策制度,應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在1+X證書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扮演好“放、管、服”的角色,做好頂層制度設計工作,對于屬于市場調節的交于市場,應該管好關口的地方則應該嚴格控制,如應嚴格管控規范X證書的審批程序,制定X證書的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X證書要根據市場需求量等反饋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需要退出的X證書嚴格退出,以提高X證書的含金量和社會認可度,有利于證書的長期良性發展。同時政府應做好“服”的工作,積極牽線搭橋,暢通部門和部門、學校和企業的溝通,整合學校、企業的優質資源,共同助力1+X證書制度的落地實施。二是要建立X證書的評價組織遴選制度和X證書設計開發制度。X證書的評價組織是1+X證書制度實施中的重要力量,發揮著X證書的標準開發、培訓服務、審核評估、動態調整的重要作用,因此,評價組織的優先與否將影響到X證書是否真正適合實際需要,適合學生和社會需求。X證書的開發應經過嚴格的篩選程序,經過精心設計開發,不能成為“獲利”的工具而被隨意開發泛濫,因此,完善有效X證書的開發設計制度是推動X證書長期發展的有效措施。三是要建立完善X證書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如X證書相關的經費機制、師資建設機制、績效機制、信息管理機制和軟硬件設施機制等。四是建立X證書的資歷框架下的成果轉換標準及機制,X證書應成為拓寬學生成長成才的渠道,則其成果積累和轉換應該用相應的標準及轉換機制,如學生在低階段的X證書,學生成果通過相應標準和機制轉換成為其更高階段學習的學習成果,或者其在企業的工作、科研業績成果可在一定的標準下轉換為學習成果。
職業教育的發展處于由規模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重要階段,職業的人才培養應以企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將人才培養質量和企業需求進行無縫對接,這是高職院校實現自我內涵提升,更好地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課證融通培養是X證書制度實施過程中的重要部分,職業院校應以X證書制度實施為契機,將職業技能證書等級標準融入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將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內容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內容,統籌教學實施過程,深化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真正實現課證融合、育訓結合,使職業能力培養貫穿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提升X證書的社會認可度[2]。做好課證融通培養,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做好專業課程、X證書和工作崗位的有效對接。做好三者的有效對接,應將X證書標準、課程標準和工作崗位標準應有機銜接融通,三者的銜接融通是保證人才培養與工作崗位無縫銜接的重要途徑,是實施X證書制度的有效途徑。二是以校企合作為抓手,通過共同開發課程教材、共享優質實訓資源等方式,依據人才培養的需要實現教學內容的重構,極大地縮短教學課堂與崗位實踐的距離,提升教學效果。三是建立“學校+企業”的課程考核評價平臺。目前,專業課程教學考核評價、X證書考核評價處于相對獨立狀態,一定程度上會造成X證書與企業崗位要求銜接度減弱,因此建立聯合的考核評價平臺有助于提升課證融通培養的實施效果。
提升X證書的實施效果,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師資是重要因素。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三教”與1+X證書制度實施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應努力提升自我,以順應職業教育改革的形勢。增強X證書師資力量,可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職業院校應與X證書評價組織共同培養X證書的師資,提升教師服務X證書實施效果的能力。二是以校企合作為平臺,教師堅持深入到企業中去再到課堂上來的“崗位練、課堂教”的模式,實現向“雙師型”教師的自我提升發展,因為X證書是與企業工作崗位高度對接的,教師亦要能適應此形勢。三是X證書師資培養應有相應制度、機制保障。高職院校應設立教師培訓專項經費,制定教師培訓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通過邀請企業專家、學者走進課堂、走進學校,拓展教師視野;亦可針對教師自身情況開展多類型、多層次的專題培訓,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3]。
資歷框架與1+X證書制度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對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1+X證書能夠推動職業院校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果、拓展人才培養途徑,可培養出更符合社會需要的優質應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各地做好1+X證書制度的實踐及相關研究工作,不僅是對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探索,對地方和國家資歷框架的建立亦有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