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英
(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南大港產業園區第四完全小學 河北滄州 061000)
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推行,也在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師更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主動性。這不僅需要教師改變以往傳統的授課方式,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還需要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需求和學習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調整計劃,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音樂的魅力,讓小學音樂教學效果更明顯。
情境教學是教師用一種比較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傳統授課方式的基礎上添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認知。教師可以創設各種不同的教學情境,利用多樣化的活動形式,營造一個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對課堂知識學習的熱情。
情境教學與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教師通過布置一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從而真正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從本質上講,情境教學也是順應當前教育要求的時代產物,這種教學模式更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角色情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是培養學生學會情感表達、完善學生人格品質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1]。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感受某首歌曲的意境,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從本質上來講,是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整合創作,這與教師的責任感、音樂素養有密切的關聯。
低年級的學生性格活潑,喜歡表演也愛看表演,對此,教師可以借用游戲展開教學,讓他們更好地體會歌曲的意境。例如,學習《大鹿》時,可以借助游戲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先將學生分組,有序地開展音樂游戲活動,當他們興趣濃厚時,再開展歌曲教學活動。學生一邊唱歌,一邊做相應的肢體動作,學生在感受歌曲的同時帶著情感演唱歌曲。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很適合用音樂游戲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演唱、學習,教學效果可大大提升。
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是各大學科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音樂課程的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教材內容進行情境再現,巧妙設計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身體的各部分在情境中“動”起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例如,學習《春之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他們心目中的春天畫出來、演出來、唱出來。借助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教學中,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講授《玩具兵進行曲》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或音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己創造玩具的走路姿勢配合歌曲的演唱,更好地體會到歌曲的特點[2]。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總覺得沒有問題去問教師,盲目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安排,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讓他們會問、能問、敢問[3]。
例如,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教師可以先講一段革命時期的故事并提問:你覺得主人公是什么樣的人?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然后播放歌曲,再次提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能發現歌詞的變化嗎?這樣學生便會不自覺地進入教學情境,從而更容易理解作品情感。
音樂教學不僅可以激活學生潛在的藝術細胞,還能通過創設情境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教師應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做好鋪墊。音樂教師是學生音樂道路上的領路人,我們應盡自己所能,讓他們在愉快的音樂課堂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