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揚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第一幼兒園 浙江杭州 311209)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滲透到中國,如西方的感恩節、萬圣節、圣誕節,西方的一些觀念等,這些都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中國優秀民間文化經過了時間的磨礪,留下的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內容,對處于啟蒙期的幼兒來說,這些優秀民間文化可以很好地幫助他們發展身心,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為其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但由于這種教育模式還處于一種探索階段,在引入環節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如何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值得所有幼兒教師思考。
環境是人類的生產空間,它在一定程度上會潛移默化影響人的發展和生活,幼兒的學習環境在一定程度也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影響。作為隱性課程,它是在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方式呈現出來的,這些課程包括學習環境和班級風氣。將民間文化引入幼兒教育,第一步應該將民間文化融入到幼兒的學習環境中,營造具有教育性、豐富性、先進性、時代性的優秀教育環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的發展。也可以在班級或校園內放置一些優秀的民間文化作品及相應的介紹,也可以是戲劇、皮影、剪紙等中國非文化物質遺產。這樣既可以展現民族風采,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幼兒的藝術氣質,促進他們思想文化的發展。也可以在班級中貼一些優秀的國學經典,如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啟蒙讀物,定時讓幼兒朗誦和閱讀。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逐漸引入民間文化,對幼兒教學的開展也有很大的幫助[1]。
民間文化源于人們的生活,其中不乏一些對現實真諦的揭露。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尋找民間文化和幼兒課程兩者之間最佳的契合點,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幼兒既能學會知識,也能豐富自己,拓展知識視野。這些民間文化可以是當地獨有的,在當地大環境的影響下,幼兒很容易理解,也可以是一些民間神話故事或民間歌謠、民間藝術等,將其背后的時代意義傳達給幼兒,這個學習過程,就是他們不斷發展的過程。
大多民間故事都有一定的啟蒙和教育作用。教師在開展感恩教育時,可以搜集一些古人感恩的小故事,如投桃報李、韓信一飯千金、包拯辭官侍母等,講述給幼兒聽,讓他們從中獲得好的教育和啟發。在過一些中國傳統節日時,幼兒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用橡皮泥制作相應節日的食物,在制作過程中向他們講述這些食物背后的故事。如“端午節吃粽子,就是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當地的百姓自發地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屈原”。這就是最早的粽子,簡棕的由來。冬至吃餃子是因為張仲景在辭官回鄉的時候,發現許多村民的耳朵都凍爛了,于是他在冬至那天給村民發放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每個村民兩只嬌耳。村民們吃了藥耳朵也好了,凍瘡也沒了。隨后冬至吃餃子就流傳下來,紀念張仲景的施救之情。用這些民間習俗小故事激發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興趣,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傳統節日背后所蘊含的意義[2]。
趣味十足、豐富多彩的活動永遠是教育的最好載體。幼兒園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幼兒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引入一定的傳統文化元素,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也有積極作用。例如,可以開展一場祭奠孔子的紀念活動,幼兒園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傳統服飾,組織幼兒參加活動并開展朗讀活動,讓幼兒在參與活動中感悟中國文化中優秀的精神內涵,認識中國傳統服飾。幼兒教師也可以帶領幼兒學習一些傳統舞蹈,讓幼兒在學習的同時提高技能,在舞蹈的動作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對于大班幼兒,可以適當拓展一些動手能力強的民間文化,如剪紙、畫臉譜、皮影戲等,鍛煉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腦的開發,對他們的終身發展都有深遠影響。有條件的幼兒園也可以開展“戲劇大舞臺”相關的活動,讓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戲劇文化和唱法,通過演出的方式向家長展示,為所有參加活動的幼兒發送一些獎品作為鼓勵,逐漸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3]。
民間游戲是民間文化的一種,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創造發明的游戲,在學習和工作之余也有強身健體、益智的功能。在幼兒園中,游戲占教學內容的大部分,可將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充分發揮幼兒愛玩的天性,讓他們在玩游戲的同時學習和了解游戲背后所蘊含著的精神。幼兒教師可以精心選擇適合幼兒年齡段的民間游戲,如跳皮筋、木頭人、踢毽子、擊鼓傳花等,在豐富幼兒課余活動,鍛煉他們體能的同時,培養他們合作、團體、謙讓的寶貴精神。同時,一些民間游戲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性思考或價值。如老鷹捉小雞游戲中既有娛樂功能,也有深刻的感恩意識。讓幼兒輪流扮演母雞,讓他們在保護小雞中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在培養幼兒團體協作能力的同時也能讓他們懂得感恩精神。幼兒教師可以順勢進行一定的引導工作,讓幼兒在放學后主動為媽媽分擔家務活,從打掃衛生、按時吃飯等一些小事做起,體諒父母。
幼兒教師是幼兒課程的主要負責人和組織者,其自身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民間文化的引入質量。當前,許多幼兒園教師課程開發能力不夠,這也是導致幼兒園民間文化資源開發現狀薄弱的原因之一。所以,幼兒園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增強自身專業素養和開發民間文化的能力,為幼兒的學習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圍。也可以通過網絡搜集一些有關文化開發的論文,結合實際,從中獲取一些優秀經驗。此外,幼兒園可以定時開展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和交流會,讓教師在交流會上分享優秀經驗,討論幼兒園在開發民間文化時的不足,逐漸提高幼兒園師資力量,打造一支優秀的專業教師隊伍。
綜上所述,優秀民間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是經過數百年歷史長河沖刷保存下來的珍貴遺產,也是我國文化發展的基礎,將其引入幼兒教育,與幼兒教學內容相融合,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作用。幼兒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啟蒙階段,這個階段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培養對他們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他們所形成的文化理念也會隨之改變,伴隨他們一生。所以,幼兒教師應該積極改革傳統教育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民間文化活動,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注入其中。同時,要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民間文化氛圍,使他們能在優秀文化的熏陶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