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江蘇省張家港市三興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624)
信息化創新應用指的是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并且,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創新,以此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同時豐富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上現有的資源,然后對資源進行創新和完善,使其成為符合自己班級幼兒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做到對信息化教學的創新和應用。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開展“互聯網+”教育,既可以開闊幼兒的視野,也可以讓幼兒學習到更多知識,對幼兒的成長和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2]。
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幼兒掌握某種知識,而是通過開展教育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主觀能動性及思維意識,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互聯網+”背景能有效推動幼兒園教育的改革,幼兒教師應對網絡教學內容取長補短,改變自身傳統教學觀念。所以,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教學要實現教學的創新和改革,要實現多樣化發展。
通過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來看,很多幼兒園的教育信息化依舊處于發展初期,但隨著無線網絡的覆蓋和發展,相信幼兒園一定可以借助無線網絡的優勢和特點更有效地實現“互聯網+”教育,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網絡搜集更多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盡管如此,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不足,對“互聯網+”的認識不足,無法有效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教育信息化,也無法有效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無法實現對幼兒園信息化教學的優化和創新,導致“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運用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幼兒園教育也越來越被重視起來。現代化的幼兒園教育不僅要體現出幼兒園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也要使幼兒掌握更多知識,從而做好幼小銜接,為幼兒的未來發展打基礎。因此,“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要積極做出創新和改革,具體改革方式可參考以下幾點:
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常識,也有助于鍛煉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和身體協調能力。同時,教育不僅是幼兒園的事情,也需要家長的配合,開展教育合作、實現家園共育,以此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對此,幼兒園要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家園互動交流平臺,如開發家園共育的APP軟件,也可以在校園網上設置家校互動留言的模塊。同時,家長可以在APP軟件上或網頁上設置幼兒成長記錄檔案,教師也可以將幼兒的表現和學習情況上傳到網絡檔案中,從而使檔案更加完善,對幼兒的記錄更加全面。同時,這種電子檔案的儲存形式還有利于長久儲存,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意義,也能為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開展奠定基礎。除了這里所提到的兩種方式,幼兒園還可以通過開發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實現“互聯網+”背景下的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創新,還可以運用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即時交流軟件等,這些都能為“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創新提供有利條件[3]。
互聯網上有大量教育資源,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新媒體技術為依托,以“互聯網+”背景基礎,豐富幼兒教學形式,拓展教學資源。比如,教師可以在校園網絡平臺上開設微課課程,使幼兒在家里也能學到知識,在家長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同時,幼兒觀看完微課視頻后,可以在家長的引導下提出問題,然后有由家長帶領一起探討問題。這個過程不僅能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同時能促進“互聯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家長也能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提高自己身的教育水平,懂得如何運用網絡對幼兒進行指導和教育。并通過網絡上的教學資源掌握更多適合幼兒的教育素材,從而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這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1]。
總之,“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創新不僅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也能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可為家園共育的開展提供保障,也能為家長和教師教育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條件。因此,幼兒園要認識到“互聯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創新的重要性,并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從而做好教育信息化創新,為幼兒園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