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聃
(遼寧省鞍山市蘭開美術高中 遼寧鞍山 114000)
培養學生人生價值觀最重要的時期是高中時期,高中學生對周圍事物都很敏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因此,這一階段的歷史學習,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進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新課標實施之后,教育部明確指出:“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索歷史必須具備的人為追求,這將直接體現學生對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理解,以及對國家的認知[1]。”新課改后,教育部將家國情懷的培養列入核心素養的五大要素之一,并將家國情懷的培養列入歷史學習目標,要求歷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家國情懷融入課程進行講解。
家國情懷素養主要是指在歷史文化長河中產生的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國主義思想,這其中包括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情懷具體體現為對國家利益的維護。比如,王昌齡《出塞》中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詩主要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詩人對國家的忠誠、一往無前的氣概,這首詩充滿深沉的歷史感,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再如,陸游絕筆《示兒》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人用來告誡兒子,他熱切盼望祖國統一。從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執著、深沉、真摯!當今時代,將情懷進行了不同的分類,首先是對理想的追求,是否與國家相重合,然后是對責任的理解,是否能為國家建設做出相應的努力,最后強調的是個人信仰,意思就是對國家的熱愛程度。
1.傳承并發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是寶貴的,在經歷了各朝各代的洗禮之后,還能將如此優秀的歷史文化展現給大家,這就是中國歷史的偉大。并且,歷史和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中包括我們所學的歷史文化知識與古文化建筑知識[2]。當然,優秀的歷史文化不僅包括文化建筑,還有歷史事件的描述,以及大型歷史事件的教育意義。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解讀歷史事件,并進行反思,將優秀的歷史事件傳承下去。例如,可以讓學生在放學之后,進行家庭形式演講,演講的主題為課堂所學的歷史知識,此舉可以讓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提升歷史知識,讓整個家庭的家國情懷都有所提高。
2.培養當代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高中歷史課堂知識點較多,主要是講解國家的發展歷程,以及國家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采用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記憶。例如,學習“甲午中日戰爭”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甲午風云》電影片段,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歷史英雄鄧世昌英勇抵抗日寇的光榮事跡。并且,在學習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對這一片段進行演繹,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印象,又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中華民族英勇奮斗的斗爭精神,使學生更加有使命感和責任感。
3.在歷史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歷史教育的人文價值,讓學生深入學習家國情懷,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方面,家國情懷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高中歷史知識覆蓋全面,很多事件中都能展現出濃厚的愛國精神,大多知識點中都能體現出強烈的道德主義。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心智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理解課本上的歷史事件,還要對歷史事件背后的人文價值進行探討[3]。家國情懷教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更能培養學生愛家的情懷,增強學生的心智建設,可以使學生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帶領學生深入了解一些歷史名人事跡,掌握事跡的全過程,并對事跡背后的精神進行探索。比如,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國家陷入被鴉片困擾的時期,林則徐這位愛國英雄虎門銷煙,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打擊毒品”運動,他這樣大公無私、有正義、對人民甘于奉獻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在講解人物事跡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是無比激動的,仿佛自己就處于事跡中,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新課改之后,教師的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全新的改變,情境教學也成了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情境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媒體資源或其他教學手段,深入情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深入情境”學習歷史知識,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深刻地接受愛國教育,比普通的教學模式教學更能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可以開展與“家國情懷”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4]。例如,節假日之余,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烈士陵園、英雄紀念碑等歷史遺址,讓學生可以更近距離地感受偉大英雄的形象,感受英雄情懷。還可以舉行關于“歷史文化”的歌唱比賽,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進行演唱,并讓其他小組對此歌曲及歷史背景進行討論發言。在這樣融洽的教學環境下,更容易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了解,并在鏗鏘有力的歌聲中深挖歷史文化,探索其中的家國情懷。
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把國家發展現狀與歷史的不易相比較,讓學生深知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制作歷史與如今生活的對比圖,在視覺上形成鮮明的對比。例如,可以將人們食不果腹與現在的大魚大肉作對比,將五萬里長征中紅軍的艱苦歷程展現在學生眼前,再對比當下人們的幸福生活,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背景的理解,使其感受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此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家國情懷表現出的既一種愛國、愛家的情懷,又是一種勇于擔當的魄力。學生通過對歷史文化的學習,在歷史事件中找尋中華民族的靈魂,是新課程改革后,歷史教學的重要意義。學生掌握歷史事件,深度了解歷史文化,可以在學習中總結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積累文化底蘊,為以后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促進國家穩定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