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瓊
(重慶市彭水縣民族中學 重慶 409600)
新課標中明確要求教師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遵循這樣的教育理念,并將歷史課程中所蘊含的價值觀、歷史理念充分體現出來,本著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宗旨,讓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問題。但縱觀當前歷史教學,很多教師并沒有全面認識到核心素養理念,依然沿用傳統的常規教學模式,這樣的方式已經無法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更是難以適應當前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學效果不理想。所以,我們要積極更新自身教學理念,在歷史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教學思想,大膽創新與實踐教學模式,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以此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
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活動時,有效的問題情境能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借助問題的方式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并巧妙構建課堂問題,以此吸引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比如,教學“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這部分內容時,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中深刻認識到漢武帝的聰明才智,并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漢武帝在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方面的治國策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巧妙設計了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展開思考。筆者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了漢武帝登基前后的歷史資料,“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然后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句話說明了當時國家經濟是什么樣的?然后引導學生根據以往所學知識深入探究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出了文景之治和漢初休養生息的英明決策,接下來引導學生根據多媒體所展現的材料分析,如果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應該怎么去解決。這樣的方式不但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提升學生的對史實的分析、評價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能有效推動歷史課堂的有序發展[1]。
初中歷史教材中所收錄的內容都是曾經發生過的真實事件,這些歷史事件都與我們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經濟體制改革讓人民及企業都享受到了紅利,新中國的成立是我國強大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再現這些歷史場景,融入立德樹人教學理念,一定能調動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好奇心,同時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進歷史教學活動中,在培養學生歷史意識和家國情懷的過程中提升教學效率。比如,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筆者在課前通過網絡資源搜集了與新中國成立相關的視頻,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這些視頻資料,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直觀感受到當時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國人民激動的心情,從而感受到我國的快速發展。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天安門前的閱兵儀式和開國大典時的閱兵儀式作比較,在這樣的氛圍下一定能使學生積極探究歷史知識,將學生的愛國情感充分激發出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從而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2]。
教師在構建歷史探究課堂時,要高度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加互動機會,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只追求學生學習效率的模式,而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歷史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辨析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3]。
例如,教學“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為學生設計有效的歷史探究活動,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其中,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及辨析史料的能力,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總之,在核心素養大環境下,教師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活動時需要轉變以往只注重傳授歷史基礎知識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在知識講授過程中融入立德樹人、素質教育等教學理念,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以此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