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旭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十一中學 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獨立”“主動”,自主學習是建立在接受學習的基礎上而產生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實踐,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現新知識的能力,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說過的“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p>
首先要有好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室布置得整潔明亮,這會讓學生感到身心愉悅;還有師生間的關系,讓之前所謂的“上下級”關系轉變為像同學之間的“朋友級”關系,教師和學生在交流中一起學習,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融入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不同點,對癥下藥可以讓學生產生主動性,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有懸念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性學習習慣。還可以結合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化學現象,讓學生體驗化學的奧妙[1]。例如,鐵會生出鐵銹,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有獎競猜的模式讓學生思考其中的奧秘,鐵在潮濕環境下會與空氣中的O2、CO2、SO2等產生反應生成FeO、Fe2O3、Fe3O4等附著在鐵的表面,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鐵會與空氣中的哪些成分發生反應、反應的產物會是什么,最基礎的便是鐵與氧氣與水的反應(2Fe+O2+2H2O=2Fe(OH)2),讓學生自己思考出來的答案才是印象最為深刻的。學生之間協作獲得的往往不只是答案,還可以在討論過程中開拓新想法,擴展新交流,得出具有創新性的結論。
化學的本質是動手操作與實踐。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動手操作讓學生觀摩,但往往教師講十遍百遍不如學生自己動手做一遍,所以,教師可以把一些難度系數不大的演示性實驗交給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有顯著作用[2]。例如,教學“常見的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時,教師纖維學生介紹完常見的放熱反應:所有的燃燒與緩慢氧化;酸堿中和反應;金屬與酸、水反應制氫氣;大多數化合反應。常見的吸熱反應:以C、H2、CO為還原劑的氧化反應如C(s)+H2O(g)=CO(g)+H2(g);銨鹽和堿的反應,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大多數分解反應,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然后讓學生對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和疑惑進行討論和解答,教師只對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問題進行深一步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化學是一門萬千變化的學科,不同的化學反應映射著不同的魅力,也會時而枯燥時而有趣,正如學生一樣,不同的人之間興趣愛好不一樣,學習能力不一樣,知識接受能力不一樣。所以,教師要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學生帶動學生的方法,或是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可以接受的方法和目標等,采用多元化教學,如化學學科中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可以采取實驗法、對比法、類比法、歸納法、觀察法等。教師要針對性地教給學生有這些方法的使用,簡化教材中繁瑣的過程,可適當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如活躍氣氛的小表情圖,可避免學生上課犯困),輕快的環境可以帶動學生情感上的認可,不斷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會使其由“我要學”變為“我能學”進而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有收獲[3]。例如,新切的鈉有銀白色光澤,但很快發暗;方程式為4Na+O2=2Na2O;該產物不穩定,鈉在空氣中燃燒時發出黃色的火焰;同時生成淡黃色的固體,方程式為2Na+O2點燃==Na2O2;鈉與水劇烈反應后,滴有酚酞的水變成紅色,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有趣的化學現象能全面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同時,利用學校的優質資源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做到的則是有疑必答,有惑必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思路,教師也要及時跟進,隨時指導,點撥、提示相結合,不斷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難度系數較大、知識點復雜,且部分學生還處于叛逆期,自控能力不足,需要教師多加關心和引導,教師可利用化學反應中一些有趣的現象對學生進行一鬧,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身化學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