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瓊
(深圳市高級中學(集團) 廣東深圳 518040)
義務教育生物新課標在理念上要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和倡導探究性學習,并期望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從而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GLOBE教育,是融品德教育、技能培養、行動與服務、核心素養提升為一體的未來公民教育項目,其主旨是:秉持“發展為先,科學育人”的辦學理念[1]。筆者所在學校響應新課標要求,提出GLOBE課程理念,運用于課堂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背景下,筆者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應用GLOBE課程理念,運用全新的教育思維,創新教與學的方式方法,旨在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未來意識、未來思維、未來文化的未來公民。
“開花和結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研究是在“開花和結果”教學中應用GLOBE教育理念的實踐和探索。
GLOBE課程教學中以問題導向和合作探究為核心,以聚焦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線,發展學生學科素養。教師運用GLOBE課程理念,依據學情、教材與生活需要聚焦問題,確定核心問題。在“開花和結果”研究中,聚焦問題如下。1.學科知識層面: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2.學科素養層面: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過程習得知識,體驗過程,領悟方法,訓練思維,養成科學態度,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一些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3.價值觀引領方面: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宗接代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愛護花草、節約糧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培養學生生命觀念和社會責任。其中,花是如何形成果實,怎樣能提高結果率是本課聚焦的重點問題,即本課的核心問題。
問題導向式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學生原有知識、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2]。
GLOBE課程理念的核心是問題導向式下的合作探究。教師設置情景,問題引領,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解決層層問題后完成課堂目標。
在本研究中,確定核心問題后,分解核心問題。分解問題一:花的結構是什么?分解問題二:什么是傳粉和受精?分解問題三:花如何發育成果實和種子?
教學過程中首先創設情景,通過在桌上放置有花和果實的西紅柿植株,學生觀察后引出本節課主題。然后對分解問題一設置情景:在學生桌面放有多種被子植物花。問題引領1:花的形態各異、大小不同,那花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學生觀察各種各樣的花并進行小組合作,認識花的各部分結構。接著教師順勢引導,問題引領2:花的主要結構是什么?為什么?學生解剖雄蕊、雌蕊,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得出結論。
對于分解問題二設置情景:播放傳粉視頻。問題引領1:什么叫傳粉?傳粉的方式有哪些?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已有生活經驗,理解傳粉概念,探究自花傳粉、異花傳粉的方式。再播放受精過程的無聲視頻,問題引領2:受精的過程是什么?小組合作探究植物受精過程,通過給受精過程視頻配音或繪圖演講等方式展示探究結果。
對分解問題三設置情景:學生剝開花生米,觀看花生果實形成的視頻。問題引領1:果實和種子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對比果實和花的結構,得出花生殼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花生米是由胚珠發育而來。再次進行情景設置:放映玉米缺粒的新聞資料,觀察桌上的缺粒玉米棒。問題引領2:怎樣提高結果率?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并討論果實缺粒的原因,提出提高結果率的方法。
在GLOBE課堂中,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層層解決分解問題,最終得出核心問題的結論。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跨學科綜合運用所習得的知識解決一些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
GLOBE課程理念認為,教學評價應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等進行多種方式的綜合評價,將過程式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評價過程注意評價內容全面、評價方式多元化、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等。
在“開花和結果”教學中,根據課堂聚焦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科知識、素養、價值觀進行多種方式的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科知識評價主要采用量化的題目測試評價。學生素養評價主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小組評價、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等。學生價值觀評價主要通過學生交流展示,如展示以花、果實、種子為主題的節約糧食、珍愛生命的作品。
通過研究實踐,筆者認為,GLOBE課程理念適合初中生物教學。在教學中運用GLOBE課程理念,確定核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問題導向式教學,以問題為導向,創設學習情境,學生進行自主或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用跨學科知識、思維和方法來解決問題,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并通過多元評價,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