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春秋
(廣西玉林市陸川縣珊羅鎮初級中學 廣西玉林 537722)
近年來,科學技術逐漸融入現代教育,成為教師開展課堂教育的重要工具,有效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指導方式,通過新的形式吸引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教育質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新技術的應用,適應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學生的素質能力進行培養教育,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對傳統教育方式進行改革,豐富歷史教育內容,營造獨特的教育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觀念,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過去只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講解,在口頭上向學生灌輸各種歷史知識點,整個教學形式單一枯燥,難以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而融合運用新媒體技術,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創新教育形式,而且,學生在課內課外都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教育知識,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展示,播放各種歷史事件的影視資料,或者利用音樂渲染氛圍,創設出獨特的教育情境,在這種情境下,學生會更容易理解課程內容,能帶給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和感受。
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歷史學習大多依靠教材,課堂知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難帶給學生新鮮感,也不利于對學生的指導教育。而在歷史教學中融合新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增添更多內容,在網絡上搜集更多教育資料,如一些歷史事件的影視作品等[1],幫助學生歸納歷史事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良好歷史觀念的形成。
傳統單一枯燥的歷史教育方式,很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對此,教師可以在歷史課堂上運用新媒體創新對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育形式,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對此,教師要加強對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的改革創新,適應新的教學需要。新媒體是一種新的教育工具,在現代教學中可以發揮出重要作用,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各種教育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加更多教材中沒有的內容,幫助學生學習和認知歷史,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新媒體的特點,創新初中歷史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合理創設教學方式,豐富歷史課堂內容,促進歷史教育的不斷發展。
在新型教學模式中,微課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結合歷史教學需要,創新設置各種歷史情境,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歷史氛圍,讓學生逐漸融入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從而使其快速掌握課程知識,理解教育內容。
例如,學習關于“君主立憲制的英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相關的微課視頻,對課程內容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有效分類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將聲音、圖像、視頻進行整合,形成獨特的歷史情境,將學生帶入那種歷史氛圍,感受那個時代的英國,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在現代歷史教學中,單憑歷史教材開展教學是不夠的,畢竟教材都是有局限的,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歷史學習時,可以運用新媒體增加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眼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3]。
例如,學習關于“文藝復興運動”的內容時,教師僅靠教材內容進行灌輸,可能會比較單調乏味,且內容較少,不利于學生理解。而融合新媒體,教師就可以直觀展示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作品,如該時期的代表人物“美術三杰”“文學三杰”等,并結合該時期的封建制度和神學思想進行對比,突顯文藝復興的重要意義——文藝復興沖破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學思想對人類的束縛,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綜上所述,在新技術新媒體融合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新技術新媒體的重要作用,結合歷史教學需要,對教育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輔助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