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學 寧夏石嘴山 753000)
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下,人們的生活和學習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教育有了巨大變革,各種教學模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可以說,互聯網給教育注入了無窮的力量。為此,我國大力發展互聯網教育,旨在讓教學觀念得到更新,教學技術得到更新,讓教學設計更符合學生的需求,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為物理教學提供良好的幫助。
如今社會,各行各業都存在互聯網的應用,合理使用互聯網優化不同的行業,能讓行業發展變得個性化。“互聯網+教育”指的是借助信息網絡技術把互聯網加入教育,讓整個教育體系變得全面化、個性化,切合時代的發展,培養出新時代所需的人才??偟膩碚f,“互聯網+教育”意味著將互聯網與教育進行深入融合,借助互聯網的各種形式打造出不同的教學思維,讓教學理念得到更新、教學方式得到改善,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學習,提升教學有效性,更好地推動初中物理教學的進步[1]。
教學設計是一節課開展的前提,是一節好課的基礎。正如我國著名的何克抗教授所言:“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優化學習目的,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痹诮虒W設計中,要以學生為核心,以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為主進行教學,提高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憑借的設計和規劃,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提前進行教學設計,這是提高教學質量、彰顯老師教學能力的關鍵內容。物理教學設計也是如此,在進行物理教學設計時,應該從培養學生入手,讓學生具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靈活的思維,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物理學科的特點,保證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得到進步。將互聯網技術與物理教學相融合,能讓教學變得更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會學生學習,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在初中物理教學設計中,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讓學生能夠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在教學設計中,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轉變自身的教學身份,合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2]。
1.在教學設計中提高學生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中,老師占課堂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呈被動模式,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能力較弱,這讓物理教學的開展變得十分復雜,教學效果不理想。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學設計中,老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增長學生的學習意識。在教學設計中,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引入各種智能教學手段,以學生為核心,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性,促進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可以結合“互聯網+教育”,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內容,老師結合學生所喜歡的內容提供教學資源,讓學生結合視頻等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3]。
2.在教學設計中加強與生活的聯系
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在學習中,應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給學生構建生活情景,促進教學設計的完善,提高物理教學質量。老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為教學設計提供幫助,讓學生能在老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中提升對知識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真實情況認識和了解知識。合理借助互聯網技術讓學生在抽象的物理知識中得到學習,為學生構建真實的生活情景,將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最有利的幫助,以便讓學生全面學習知識,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在互聯網下,充分利用各種互聯網技術創建智慧課堂。讓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形成一整套的教學活動,徹底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還可以進行家校合作,促進物理教學的開展。
1.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和復雜性讓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習望而莫及,逐漸對物理學習喪失信心。在互聯網技術下,能將課本中枯燥的文字知識展現得活靈活現,教師可采用動畫形式或生活化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輕松理解物理知識,提高對物理學習的信心。
例如,在“光的傳播”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皮影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讓學生借助陽光在教室的墻面或地面上比劃手影,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對物理學習充滿動力。結合種種現象詢問學生光是靠什么傳播的,結合物理實驗給學生展示光在空氣水、煙霧中及水中的不同傳播方向,得出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根據動畫形式展示日食和月食,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在生活中觀察自己影子,與同學一起進行手影游戲,在重溫童年樂趣的同時學習光的知識。
2.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但在互聯網技術下,課堂并不是唯一的學習陣地,學生能在互聯網技術下實現多元化學習。老師可以針對教學設計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結合互聯網進行學習,在保證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養成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教學中,老師可以提前制作微課進行教學,讓學生根據微課進行學習。家長和老師都可以在教學監控平臺中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管理。學生利用微課能夠實現對知識的預習,還可以借助各種互聯資源掌握更多資料,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覺性。最后,再將不能自主解決的學習問題進行整理,在平臺上給老師留言,老師負責整理后在課上進行講解,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學生依靠自學就能完成教學任務,還能清楚掌握自己對知識的學習程度,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4]。
在互聯網技術下開展教學評價,能讓評價體系更完善,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下建立學生的個人成長檔案,以往的學生成長檔案都是由老師進行評價完成的,在互聯網的作用下,成長檔案也能加入學生和家長的意見,能讓學生的成長檔案更加完善,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到學生的優點和不足。而且,在評價形式上,還可以采取自評和同學之間的互評,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反思能力,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進行全面評價。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中,老師要提高自身對互聯網的認識,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水平,讓物理教學更加現代化,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學習,讓物理教學得到良好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