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捷
(福建云霄第五中學 福建漳州 363300)
現階段,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也能使課堂教學生動化、形象化,學生也容易接受和理解,由于信息技術傳遞的信息量比較大,且敘述簡潔,可以將繁雜的知識理論簡單化,學生學習起來也容易輕松。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合信息技術,有助于幫助教師構建一個系統化的教學體系,根據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以利用現代化的網絡信息,將課堂教學內容錄制成視頻,這樣,學生在課外時間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將課堂上沒有弄懂的問題回顧一遍,從而加深印象。同時,學生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在網上查到更多有關道德與法治的內容,豐富自己的知識視野,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欲望,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實際情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完善。由于學生在剛開始聽課時,注意力無法完全放在課堂上,不能集中精神學習,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導入信息技術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強烈好奇心,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一些豐富有趣的圖片、動畫、歌曲等,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1]。
例如,學習“和朋友在一起”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朋友關系的視頻,從而加深學生對朋友的印象和了解,還可以在課堂上導入關于朋友的歌曲,這樣也能引起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關注,并結合教師課堂上展現出來的視頻深刻理解所學內容,通過這種信息技術導入的方式,也能為學生呈現豐富的學習內容、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進而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過程,這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理論方面的知識,同時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在生活中也能約束自己的行為,通過課本中獲取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積極采用信息技術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還需要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術的方式,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和交流,這樣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2]。
例如,學習“尊重他人”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給學生講解關于尊重的內容,并引導學生在課外積極收集關于尊重他人的資料及生活故事,通過故事分享的活動,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這樣也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學生不僅能學到基礎的理論知識,也能學會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同時,故事交流分享活動也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通過課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有效進行生活實踐,也能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責任感,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提高自身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信息技術的方式,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并且,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還能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以后的課堂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