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富,趙立敏,郭佳林
[摘要]遼寧省政府對國家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做出積極響應,努力建設和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圈,推動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發展。文章從遼寧省創新創業生態圈的發展狀況入手,探索創新創業生態圈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為了進一步改善創新創業生態圈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遼寧省創新創業生態圈的研究對于遼寧省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關鍵詞]遼寧省;創新創業;創業生態圈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1.032
1引言
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擁有1700多家科研機構及194所高等院校,具有創新創業的基礎。然而,受“路徑依賴”“體制障礙”等約束,遼寧經濟產生下行趨勢。因此,遼寧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著手點,多頭并舉,振興遼寧經濟。而建設遼寧省創新創業生態圈能夠有效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要素深度融合,改變遼寧省固有經濟發展態勢,為遼寧省經濟全面振興起到推動作用。
2遼寧省創新創業生態圈發展現狀
2.1創新創業生態圈含義
美國經濟學家Moore(1993)首次將“生態系統”一詞引入經濟領域,創新生態圈為一系列由共享的技術、知識、服務、產品的企業和其他實體組成的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群體。Li和Gamsey于2014年提出生態圈內的主體通過資源共享和相互合作實現價值共創。Stam于2015年提出創業生態圈是指一系列主體間相互協作來完成創業活動。他還強調創業者是創業生態圈的核心,研究創業生態圈應該以創業者入手,不能忽視創業者對于創業生態圈運轉的核心地位。
2015年,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國家及各省對創新創業的重視達到新高度。在遼寧省政府的推動下,涌現了大量的創業者、創業企業和創業平臺。而構建創新創業生態圈對于創新創業企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為了能夠提高孵化創業企業的質量和效率,加快企業成長的速度,引用了創新創業生態圈概念。我國對于創新創業生態圈的研究還比較少,對創業生態圈沒有做出統一的定義。隨著創業生態圈逐漸引入我國并應用,創業生態圈有了更全面的定義。2016年孫金云、李濤結合國內外學者研究總結出創業生態圈的概念:以創業者創業活動為核心,為創業企業建立、發展和成長提供互相支持的平臺載體、組織、機構等,以共同創造價值為目的,構成的有機總體。
創新創業生態圈的特點是生態圈的各個組成部分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生態圈的內部各個組成部分能夠構成商業閉環,由于組織之間互利共生,內部交易成本低于外部交易,因此對外部交易有排斥性。另外,生態圈隨著環境影響將不斷創新完善,由內部其中某個個體引導創新,帶動整個生態圈的其他個體跟隨創新,從而帶動整個生態圈的強化升級,并且其具有經濟溢出效應,帶動生態圈外部經濟發展,源源不斷地吸引人才、投資,孕育新的企業。
2.2遼寧省創新創業現狀
截至2020年,沈陽市創新創業載體場地面積已達到505萬平方米,服務創業團隊及企業1.2萬家,創新創業就業人數16.4萬人,有39家國家級雙創載體、38家省級雙創載體、57家市級雙創載體。其中,沈陽國際軟件園充分發揮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用,與合作伙伴共建博眾青年創業工場等國家級眾創空間,引入中科創新產業孵化園等省級眾創空間,與東北科技大市場的專業服務互融互促,形成創新創業載體集聚效應,孵化了美行科技、向日葵科技、天眼智云等高成長性企業。截至2020年9月月底,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4.62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12.34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31.96萬戶,新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0.32萬戶。從企業發展情況看,2020年前三季度新登記戶數占比達86.73%,相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一個百分點。以公有制企業為主,新登記2200戶,相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6.43%。創業企業的產業結構主要為第三產業,行業發展以批發和零售業為主。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記100101戶第三產業企業,占新登記企業戶數的81.13%。從新增數量上看,全省新登記企業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制造業、建筑業,五個行業占新登記企業總戶數的74.63%。從區域上看,前三季度遼寧省新登記企業主要集中在沈陽市和大連市,分別占全省新登記企業戶數30.99%和23.83%,兩市總占比超過全省新登記企業總數的一半。目前,沈陽、大連是遼寧省創新創業發展的核心區域。
2.3遼寧省創新創業生態圈發展現狀
在雙創發展之中涌現了大量的創新創業企業,但創業組織缺乏創業經驗、融資困難等問題讓一些企業遭受打擊。因此遼寧省開始建設如創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科技園區等的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創新創業孵化載體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和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為中小微企業降低創業成本,掃清創業之路的障礙。遼寧省企業孵化器經歷了30年的成長歷程,至今形成了綜合孵化器和民營孵化器共同發展格局,融聚各類創新資源和創新模式,加強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形成科學的創業孵化鏈條,發揮創業載體領軍作用。
然而僅僅有創新創業孵化載體是不夠的,構建創業企業、融資機構、創業孵化載體、服務平臺、政府和高校相互協調共生的便利化、全要素、低成本新型創新創業生態圈是十分必要的。
隨后遼寧省不斷探索出多個“雙創+”新模式,形成了“雙創+骨干企業”模式,通過促進龍頭企業內部員工再創業,形成龍頭企業帶動孵化企業發展模勢;打造了“雙創+產業園區”模式,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雙創生態鏈條與“技能實訓平臺+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研發檢測平臺”的技術服務鏈條相互耦合的創新創業生態;鼓勵互聯網企業探索“雙創+平臺”模式,建設網商孵化服務綜合體,幫助傳統企業“觸網”轉型;探索出了“雙創+產業鏈”模式,搭建產、學、研一體的高新技術研發平臺和海外學子歸國研究技術轉化平臺,打通全產業鏈,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影響力。遼寧省科技創新孵化聯盟于2018年5月在沈陽成立,由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加速器等創新創業載體和投融資服務機構等共同成立。推動組建創新創業孵化聯盟,重點解決雙創載體之間缺乏聯動性的問題。聯盟充分發揮平臺匯集、橋梁紐帶作用,整合各方資源,凝聚力量,協同推進創新創業發展,加強和組織載體間、企業間交流合作,促進雙創載體抱團取暖、共同提升,推動創新要素與產業要素深度融合,促進科技創新能力、產業發展活力和帶動就業能力全面提升。
3遼寧創新創業生態圈發展驅動因素分析
3.1孵化器創新發展政策
遼寧省政府對于推動孵化器創新發展上先后出臺了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等文件,提出促進孵化器發展的相關政策,明確了相關稅收、扶持政策。根據孵化功能和孵化績效,對科技企業孵化器給予補助支持。采取多種孵化管理和服務方式,提高創業孵化能力和孵化器服務質量。遼寧省結合自身經濟發展定位,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創業孵化器發展之路。為探索出更完善的創業孵化鏈條,采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創新創業孵化器。
3.2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
遼寧省政府對高校畢業大學生自主創業、創業項目給予補貼。政府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創業大學生、小微企業享受創業擔保扶持政策,提高了貸款額度。進一步減稅降費,提出鼓勵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取消涉企行政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經營服務性收費,落實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和創業負擔舉報反饋機制。健全寬容失敗的創業者保障機制,減少創業者創業失敗風險。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通過轉讓、許可和作價投資等方式轉移科技成果,積極舉辦創新創業競賽相關活動,圍繞產業和企業發展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3.3構建創業激勵機制
遼寧省構建了創業激勵機制,加大對創業者扶持力度。落實和支持創業創新相關政策,重視創業企業、孵化載體、資金等各類扶持,提高創業成功率。吸引大量國內和國外高精尖人才來遼科研創新、創業。鼓勵并規范創業服務平臺向高層次專業化建設,探索并完善創業成果利益分配機制和回報機制。支持勞動者按照貢獻的創新要素參與分配,實行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措施,以市場價值回報人才,激發勞動者更大的創業熱情。
3.4良好投資融資環境
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良好的融資環境共同發展。企業的發展分為初期、發展期、成熟期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企業可靈活采取不同的融資方式,初期創業主要以自籌資金和政府扶持資金為創立基礎,發展期吸引風險投資,成熟期以上市投資為主。遼寧省在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方面,鼓勵銀行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建立小微金融服務體系,一定條件的增設小微支行、社區支行,增加對創業企業金融供給。引導各銀行機構改善服務方式,簡化流程審批效率,加強對創業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引導發展成熟的創業企業到滬深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和股權市場上市、掛牌。積極舉辦創新創業企業投融資路演活動,增強創業企業與創投機構、上市公司等投資金融機構對接。
3.5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完備
遼寧省孵化器建設至今有30年的發展歷史,聚集各類創新資源和創新方式,加強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形成較完備的孵化體系和創業孵化鏈條。遼寧省充分利用創新資源豐富、孵化器比較集中的優勢,推動科技創新創業孵化資源和服務的有效集成,探索雙創與骨干企業相結合、雙創與產業園區相結合、雙創與產業鏈相結合的創業新模式,構建“創業平臺—孵化器—加速器”等新型孵化器的全鏈條孵化體系。沈陽國際軟件園、錦聯新經濟產業園等全鏈條孵化模式形成,并有效帶動了遼寧省孵化器升級。目前遼寧省大批的雙創載體正在不斷提標升級,增強雙創載體孵化轉化能力。
3.6重視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
培養高質量科技人才對于提升遼寧省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產業振興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建立創新創業生態圈加強了創業企業、科技創新、金融機構、人力資源共同發展,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成長與發展環境。為了減少遼寧省科技人才的流失,增加人才在遼寧省發展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促進遼寧省創業生態建設發展,遼寧省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不斷健全人才激勵機制,鼓勵園區、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對于高精尖人才給予資助,支持遼寧學子回遼工作,為高校畢業自主創業大學生給予各種補貼。建立創業者保障機制,營造寬容失敗不斷創新的創新創業氛圍。
4促進遼寧省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的對策建議
4.1提升創業創新能力
雖然遼寧省在工業制造業上具有明顯優勢,但企業創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要鼓勵遼寧省機械制造業企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加強生態圈內企業間的協同創新,由骨干企業結合自身科技創新需求,分享優勢資源,引導其他中小企業和科研單位開展協同創新共同發展。政府應該增加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投入,加強企業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創業企業科技轉化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根據不同企業不同時期發展需要,建設大批基礎設施完備、綜合服務完善、孵化能力強的科技創新創業孵化載體,不斷探索更加完善的創新創業孵化鏈條,推動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相協同、企業組織融合的創新創業生態圈。
4.2加強組織協同合作
創新創業生態圈是以生態圈內創業企業、機構組織、平臺載體之間資源共享、互相合作為發展前提。而遼寧省創業生態圈的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生態圈內個體之間缺乏聯動性,僅僅是單一產業鏈條運作模式,沒有達到整體的協同合作。為了創新創業生態圈的進一步建設,遼寧省應加強創業企業、投資融資機構、創業孵化平臺、中介服務機構等組織的聯動性,不斷完善各個組織間協同合作機制,促進信息資源交互共享,提高生態圈整體的聯動性。
4.3完善創新創業金融支持政策
遼寧省應當加強金融環境建設,改善營商信用環境,建立融資征信體系和完善的融資服務機制,加強地方融資擔保機構建設,創新科技融資服務模式和產品,建立融資風險擔保補償機制。加強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合作,推進遼寧省統一綜合信息平臺、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建立信息披露機制,加強數據共享,推動金融服務創新。加強政府、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聯動機制,建立政府推介、企業融資信息發布等渠道和平臺。鼓勵和推動遼寧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納入試點銀行業金融機構。鼓勵金融機構在客戶評價、業務模式、風險緩釋方式、貸款額度和期限、擔保方式等方面不斷創新,提高科創企業信貸獲得能力。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積極推動創業企業與投資金融機構聯動,鼓勵高新區、大學科技園等與金融機構合作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務。
4.4完善人才和創業政策支持體系
近年來受到遼寧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經濟走勢影響,人口增速放緩,城市人口吸引力不足將影響遼寧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遼寧省人才總量中,高層次人才特別是近些年行業發展緊缺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科技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人才支撐是實現遼寧省創新創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保留問題,是加快遼寧省振興發展的首要問題。構建良好的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是促進科技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主要舉措之一。大量的科技人才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的基礎。遼寧省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政策,支持科研人員創業,吸引大學生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在招聘環節吸納高質量人才,并結合工作崗位,對人才進行合理配置。其次,企業將構建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將信息化手段全面融入企業人才生態系統及組織層面的建設當中。高校是培育人才和輸出人才的主要力量,應以校企合作為主要手段,聯合科研院所、行業等人力資源培養主體,構建基于企業群的人才需求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多元化主體的人力資源協同培養機制,通過高校與企業、高校與行業、高校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全方位地解決遼寧省企業人才的流失和保留問題,推進產學研合作,引進智力成果,增強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楊帥.區域創業生態系統運行效率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8:19-23.
[2]孫中博.東北地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的新挑戰與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6):129-130.
[3]康宇航.遼寧創業生態系統協同發展研究[J].價值工程,2020(19):99-100.
[4]趙永.試探生態視角下的區域創新創業政策體系設計——以遼寧為例[J].科學管理研究,2020,37(5):82-88.
[5]任聲策.沈陽市獨角獸企業創業生態環境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24):7-17.
[6]孫金云,李濤.創業生態環圈研究:基于共演理論和組織生態理論的視角[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6,38(12):32-45.
[7]MOORE J F.The death of competition: Leadership &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M].New York: Harper Business,1996.
[8]LI J F,GARNSEY E.Policy-driven ecosystem for new vaccine development[J].Technovation,2014,34(12):762-772.
[9]STAM E.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nd regional policy: a sympathetic critique[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5,23(9):1759-1769.
[基金項目]2019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項目“基于根植性視角的遼寧特色小鎮與創業生態圈的聯動機理及治理路徑”(項目編號:L19AGL007)。
[作者簡介]楊士富(1964—),男,遼寧省錦州人,遼寧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創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