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華


摘 要:實施“1+X”證書制度,對高職院校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參照“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從書證融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實施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為本專業繼續推進1+X證書制度提供經驗。
關鍵詞:1+X證書 人才培養 課程體系 實踐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Professionals i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Lin Zhenhu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 +X" certificate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ompound technical tal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erring to the 1 +X vocational skill level standard of "Automobil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Major", the article explores and practices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gration of book certific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o as to provide experience to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1 +X certificate system of this major.
Key words:1 +X certificate,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自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來,已經啟動了三輪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由于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不在試點范圍內,我們參照“汽車運用與維修”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與課證融通等工作。
1 書證融通模式的選擇
1+X證書本質上是一個整體,“1”凸顯的教育功能,具有主體性和基礎性特征,“X”凸顯的是職業功能,具有針對性和引導性,二者是育訓結合,書證融通的完整關系。[1]
1)書證融通有兩種基本模式
(1)“X”與“1”部分融合的模式
該模式中,“X”中只有部分課程、內容與“1”融合,“X”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實現融合必須認真分析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通過對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環節的調整,完成“1”與“X”有效融合。[2]。
(2)“X”完全融入“1”的模式
這種模式是職業教育推廣1+X時的基本模式。通過過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育教學模式、教學組織與教學實施、學習成果評定[2]等環節的系統策劃與重新設計,使之能夠同時滿足“1”和“X”的要求。
2)選擇書證融通模式
在現有情況下,我們選用第一種即學歷證書“1”的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培訓內容部分融合,為此需調整原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
3)選擇證書模塊
由于學生學習時間和精力的有限性,不可能獲得所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因此選擇證書時要有針對性,要有利于學生就業與職業成長,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特長和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因此我們從“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16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模塊中選取了5個證書模塊。
2 人才培養方案調整
1)課程設置調整
根據我們選取的5個證書模塊,整合現有11門課程構建5個證書模塊課程(如表1所示),共有14個等級證書模塊,每個等級證書模塊需60個實訓學時,加上理論學時,總學時數量驚人,所以我們先考慮5個中級模塊。最后以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中級)證書模塊作為試點。
2)教學計劃表調整
根據中車行“培訓考核實施方案說明”中培訓60學時的要求,我們調整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計劃表”,一是單獨開設“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中級課程,二是將原來1周的汽車修理中級或高級工考核培訓改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培訓考核,三是為了不減少其他課程的學習時間,增加了學期2個周課時。
3)畢業條件更改
汽車修理工與汽車裝配工等級證書是專業原畢業條件之一,在制定2020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已將“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作為畢業條件之一。
3 課程內容改革
1)原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
在原課程體系下,證書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分散。例如“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中級)職業技能,包含工作安全與作業準備、動力系統、變速箱系統、分動箱系統、傳動系統、差速器系統6項工作任務。這些內容分散在第3與第4學期的6門課程(表1所示)中,存在課程內容重復、銜接不緊密等情況,影響教學、培訓效果。[3]
2)課程內容改革
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將“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模塊設為初級、中級、高級。初級的檢查與保養能力是職業入門的基礎技能;中級的檢測維修能力是職業的基本技能;高級的故障診斷分析能力是職業的高級技能。我們以該模塊的中級證書課程內容為主線開展課程內容的整合,將初級與高級的內容融入。接下來以“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中級)”——潤滑系統為例說明。
潤滑系統初級的職業技能是“潤滑系統檢查與保養”;中級的職業技能是“潤滑系統檢測維修”;高級的職業技能是“潤滑系故障診斷分析”,技能要求、知識要求層次分明、逐級上升。我們把潤滑系整合成4個部分內容(如表2所示),課程內容在深度、廣度上逐漸加深。由于潤滑系是發動機保養的重要內容,有其特殊性,初級內容比較多,所以我們安排了7課時。
4 實踐過程
2019年下半年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教師開始自主與集體學習1+X證書制度理論,討論1+X證書制度在本專業的實施方法;2020年3月開始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內容改革;2021年2月開始“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模塊(中級)的教學工作;2021年4月開始與中車行及其他有培訓考核資質的學校聯系培訓考核事宜,因疫情防控等因素未能如愿;6月初邀請到校外汽車維修職業技能實訓指導培訓師按“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中級)”標準進行培訓與指導。通過這次培訓活動,我們的教師受益匪淺,學生則收獲更大。為了檢測教學改革效果,在自愿報名的基礎上我們隨機抽取20位同學參加中級證書的實際測試,結果全部合格。充分說明我們前期1+X方面的改革是成功的,增強了我們繼續推進1+X工作的信心。
接下來我們做兩項工作,一是穩步推進已有的5個證書模塊的教學、培訓考核工作;二是參照“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裝調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開展汽車整車生產方向證書的考核工作。
5 存在問題分析
1)1+X課證融合工作量大,各校單獨進行費時費力,希望能統一開發每個模塊的理論與實訓教材,供各校參考或使用。
2)目前有5家培訓評價組織,分別負責汽車行業不同方向的技能證書,我校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有汽車服務與汽車整車生產兩個方向,這兩個方向的技能等級證書,由兩個不同的培訓評價組織實施,不利于我們1+X工作的開展。
3)對于未能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考核站點”的院校,在疫情短期不能消退的情況下,“1+X”證書的培訓考核工作如何進行是個大問題,希望有培訓考核資質的學校對外開放或設立公共培訓考核站點。
備注:2019年院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X證書制度背景下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JG201907)。
參考資料:
[1]職業院校有效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思路與途徑,卜天然,黃飛,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年第4期.
[2]1+X證書制度與書證融通實施方法探索,王亞威,趙林,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年第6期.
[3]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重構探析,馬錚,龔福明,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