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華
摘要:目的:分析推拿治療單純性肥胖癥治療中的價值。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單純性肥胖癥90例,根據患者的意愿分組。對照組45例,常規膳食、運動干預治療,觀察組45例,聯合推拿治療。結果:5個月后,觀察組俞對照組SSS、FAI、BMI低于治療前,觀察組5個月后SSS、FAI、BMI下降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推拿治療單純性肥胖癥有一定的療效,不僅可加速體重控制,還可減輕疲勞等癥狀。
關鍵詞:單純性肥胖;推拿;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肥胖是一種體重嚴重超出正常水平的疾病,我國肥胖癥患者已超過美國,成人、兒童肥胖發生率均呈快速上升趨勢[1]。肥胖的危害極大,與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膽管癌等疾病關系,這可能與肥胖所致代謝紊亂、生活環境改變有關[2-3]。單純性肥胖癥的治療方法較多,近年來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青睞那些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法。推拿治療肥胖癥的歷史較久,但關于其療效仍然存在爭議,本次研究對比分析,評價推拿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的療效。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2月~2017年1月,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單純性肥胖癥患者入組。納入標準:①單純性肥胖,未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重大疾病;②年齡18~55歲;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無法獲得隨訪;②家族性肥胖癥;③計劃采用其他方法治療。入選對象90例,根據患者的意愿分組。對照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齡(40.3±6.7)歲。身高體重指數(BMI)(27.6±1.1)kg/m2。有肥胖家族病史10例。獨居8例。有治療訓練、喝減肥茶等常規減肥治療對象45例。觀察組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41.4±7.5)歲。BMI(27.1±1.5)kg/m2。有肥胖家族病史11例。獨居10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BM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重視以飲食、運動干預治療為主的減肥治療。(1)膳食干預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體重、運動量計算能量需求,合理的安排膳食的結構,需要將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占總能量控制在50~60%,釋放控制在20~30%,蛋白控制在10%左右,重視食物質量控制,蛋白以植物蛋白為主,適度補充微量,適當增加冬瓜、黃瓜、大蒜食用量,可通過沖服多種谷物、蔬菜碾碎干粉補充,根據血糖波動曲線安排飲食時間,少食多餐,避免過飽,早、中、晚的比例可為3:4:3,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多次進食,增加飲食的次數。留下聯系方式,提供免費咨詢服務,設立家庭監督員,配合膳食管理。(2)運動干預治療:推薦有氧運動,脈搏≥(220-年齡)×(60%~85%)次/min,方可視為有氧運動,評估患者的耐受與運動強度,制定有氧運動計劃,每次30min/次,1周2-3次,訓練方式主要為小跑、肢體伸展為主。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推拿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推拿治療,以局部以及整體推拿為主:①整體推拿,選擇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陽、足三陰,肺俞、脾俞、肝俞、膽俞、三焦俞,進行推拿治療,以推、按、揉、拍、搓為主要手法,進行開源節增流、補償平衡、解痙通暢,調整整體功能;②推、按、揉、拍、搓、運、點、掐等收發,作用于腹部,禪推法作用于天突經膻、中脘,按揉神闕、關元、氣海穴,合攏脂肪,推蕩。以紅花油為介質,重視肥胖部位的推拿,若伴有氣喘、心慌,按揉風門、外觀、神門,每隔部位按揉至少1min,以透熱。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5個月后, 兩組對象《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SSS)》、疲勞評定量表(FAI)、BMI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學計算,SSS評分、FAI、BMI水平以及差值通過正態分布,采用()表示,治療前、5個月觀察組俞對照組組間同時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組內對比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5個月后,觀察組俞對照組SSS、FAI、BMI低于治療前,觀察組5個月后SSS、FAI、BMI下降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本次研究顯示,相較于常規運動、飲食干預治療,觀察組聯合推拿治療5個月后BMI下降水平更高,同時SSS、FAI水平也顯著下降,提示推拿治療不僅可控制體重,還可減輕乏力等癥狀。Meta分析也證實,推拿聯合中醫療法可增進療效,觀察組相較于對照組3-6個月后的體重下降會多3-5kg[4]。值得注意的是,針刺、中藥復方制劑等傳統的中醫療法治療單純性肥胖也有一定的療效,且可與推拿聯合。對于肥胖控制意愿較強的對象,可嘗試聯合應用多種療法。推拿治療單純性肥胖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改善代謝紊亂、加速熱量消耗有關。
小結:推拿治療單純性肥胖癥有一定的療效,不僅可加速體重控制,還可減輕疲勞等癥狀。
參考文獻:
[1]張瑩,焦怡琳,陸凱,等.中國成年人超重肥胖影響因素meta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02:232-235.
[2]宋桂杭,劉興榮,趙越,等.肥胖與女性乳腺癌預后因素相關性的Meta分析[J].腫瘤,2013,3312:1074-1080.
[3]馬丹,郭懷蘭,徐少勇.肥胖與大腸腺瘤相關性的Meta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02:107-113.
[4]許一鶴,崔瑾.推拿及其聯合療法治療單純性肥胖癥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