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吾銓
摘要:二十世紀初,美國古典管理學家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管理學理論研究由經典管理理論階段進入了科學管理論階段。近百年來科學管理理論仍然在世界范圍內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學管理理論逐漸被廣泛運用到企業的改革建設中并日益發揮出重要作用,科學管理是科學技術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愈益高度分化和更加綜合科技研究的規模擴大;難度和代價空前提高,使得科學管理工作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重要。這就需要通過復雜的管理工作,把專業化和協調化、管理化和應用化統一起來,完成綜合性的研究任務。從而來達到預期的目的。
關鍵詞:科學管理;適用技術;建筑
一、科學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科學管理的重要性體現在科學技術管理是科學技術領域內生產關系的問題。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就必須做好科學管理工作,這樣可以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達到促進企業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科學管理工作的內容,從戰略上講,它包括制定科技政策,確定科技發展的長遠規劃和確定重大攻關課題等等。從戰術上講,是指科技部門對科技工作的具體管理。包括選題、計劃、組織、用人、協調、控制、簽定、開發、推廣和總結提高等。科學管理的必要性表現在幾個主要方面:
1、解決資源有限性與欲望無限性矛盾的手段和方法,世界上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欲望是無限的。管理與法律、戰爭、貿易、倫理道德一樣是為了協調這一矛盾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可以使組織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獲得最佳收益。
2、管理以目標為出發點,思考和組織企業的內外資源,并積極開發潛在資源,以保障組織目標順利完成。
3、管理是一種科學方法。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可能保障組織各項活動的協調性、統一性,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在創新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升華。
4、管理追求資源合理利用。盡最大可能創造有效價值。
二、“適用技術”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
“適用技術”在建筑行業當中應用十分廣泛。建筑業機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分項工程都采用手工操作。特別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筑儀器和建筑設備十分稀少,人們普遍采用“采用技術”。如測水平時,適用透明塑料管,灌滿水,在塑料管兩頭的液面上分別劃上線,然后用墨線或鐵紅布包彈出的線就是水平線。又如吊裝,材料采用雙滑輪,獨立擺桿,既省力又實用。人們在夯實地基時,長方形的條石或其他材料做成打夯機。在放線放樣過程中,沒有經緯儀等其它儀器,采用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的原理,進行直角坐標的放樣,在垂直度的檢測中,采用線錘檢測這個技術,目前,也還在使用。因此“適用技術”對企業的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是不可磨滅的。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生活設備不斷改進和開發利用,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建筑設備和儀器不斷運用到施工項目當中,老的舊的生產技術不斷被淘汰。原先采用的透明塑料管測水平,現在采用紅外線水平儀進行測量,經緯儀,全站儀代替了傳統的三角型勾股定律的原理,這樣所測量的數據更精準,蛙式打夯機壓路代替人工打夯機,壓實系數和壓實質量比人工的提高很多。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漿代替了傳統的自拌混凝土和砂漿,因此現在看來是比較先進的技術,在幾年或幾十年以后變成了“適用技術”,甚至會被淘汰,因此一種技術的應用,是否適用當時當地的生產條件和生產水平。如果適用就能生產生經濟效益,我們國家發展水平很不平衡,發達地區落后的甚至被淘汰的技術,在落后地區可能還是比較先進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建筑行業中,普遍叫響的一句口號“深圳速度”,六、七天能夠完成一個樓層。在當時國內的其它地區都無法想象。現在我們也能實現五、六天完成一個樓層的速度。因此“適用技術”的應用,在各行各業中都會發揮重大的作用。在推動建筑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 、科學管理“適用技術”的應用,能促進企業的發展
國外有人把“適用技術”歸結為三個目標:環境—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和循環使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組價生態環境的協調;社會—最大限度滿足人類的最基本的需要,提供創造性工作技術與傳統文化相交融;經濟—消除經濟發展不平衡狀態,提供就業機會,采用地方資源和生產地方消費品把經濟引向分散經營。這種評價技術的價值觀念是合理的,不是簡單地用某一或單一標準來評價技術而采用經濟的、社會的、環境的標準對技術進行綜合評價,提倡采用“適用技術”就是要根據不同的經濟、技術、文化條件,把先進技術、一般技術、傳統工藝三者進行適當的組配,加以科學的管理以達到經濟的、社會的綜合最佳效果。從大范圍講,我國各個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技術、文化水平的差距很大,必須充分注意到建筑業的發展與當地、當時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甲地被認為是落后的、必須淘汰的,在乙地卻可能是相當適用的技術。從小范圍講,本地區的國營與民營私營企業,從經濟、科技人才、管理水平等方面差距很大,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準確地采用“適用技術”加以科學引導和管理,這樣才能提高本單位的經濟效益。脫離具體條件,單純地、過分地追求“先進性”反而可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如混凝土內澆外砌大模板住宅建筑體系,中型砌塊和小型砌塊建筑體系,從工業化、機械化程度和技術水平來看,并非十分先進,但由于適合我國大多數地區的條件,技術上難度較小,綜合技術經濟效果比較好,因此發展得很快,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又如對現搗樓面的框架結構,采用預應力預制薄板代替模板的做法,我認為這種做法可以采用,因為他既代替了結構層減少支模,又節約模板,同時也能加速工程的進度,不同程度提供經濟效益。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建筑業采用“適用技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倡“適用技術”并不排斥先進技術,而且“適用技術”一般都具有相對的先進性。只要合理使用,科學管理“適用技術”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產生更高的效益。
四、科學觀要尊重客觀規律,這樣才能促進企業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促進生產的一個極其重要因素。科學的發現,必須通過技術的中介才能大大推動生產的發展,這就說明要發展建筑,必須發展建筑科技、而科學技術的產生、發展和淘汰有其本身的特點和客觀規律。因此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必須遵循其客觀規律,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違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有害無益的。建筑業的技術比較落后,機械化程度不高,手工操作比重相當大,需要進行改革和發展的工藝、技術、材料比較多,又需要同時存在多層次的結構,尊重科學技術的客觀發展規律尤為重要。例如,一種技術被淘汰,必須要有另一種比之高級的技術加以代替,絕不會先破而后立,否則將會引起極大的混亂。資料記載,六十年代初,曾在沒有足夠的、有效的代替措施情況下,用行政命令手段強制在期限內全部禁止使用竹木腳手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又如我省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鋼管腳手架全部代替了傳統的竹木腳手架,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一事實說明,尊重客觀規律,才能促進企業發展,才能提高經濟效益。
五、加強科技管理隊伍,才能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大數據、云平臺、云計算應用到各個領域,使各個領域的管理水平有著長足的發展。像建筑行業運用互聯網及云平臺技術,采用無線遠程監控加以科學的管理,極大地提高生產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效益。因此科學技術成果能否推廣應用,取決于科技管理隊伍的好壞,一支好的科技管理隊伍,必須具備下列基本要求:(1)有為發展我國科技事業而奮斗的精神,有實事求是的作風;(2)有學識懂管理,不但要有專業的知識和管理科學的知識,還要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3)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決策和表達能力以及總結歸納能力。建設一支革命化的有知識的,懂專業的合格科技管理隊伍才能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也是加強和改善科技管理,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需要。因此必須加強科技管理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從而達到促進企業的發展、提高效益的目的。因此必須強化建筑科技管理,才能發揮科學技術在建筑業中的作用,才能推動建筑業的發展,對于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結束語:
科學管理的核心問題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和社會追求的方向和目標。特別是科學管理“適用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企業少投入多產出。因此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對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敏,張寶生.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在我國管理實踐中的應用[J].2021(2016-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