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宴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了更好地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前進力量,讓學生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成為祖國未來優秀的接班人,很多學校都積極開展了以讀、看、演、講、述、唱、畫、訪、展為抓手的黨史學習教育。那么,如何在學校切實把“黨史”學進去、講出來、用起來,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筆者以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管齊下,讓黨史學習教育走進學生的心田。
耳濡目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黨史學習教育成為校園的一道風景。對于學生,特別是小學生而言,由于其年齡、認知的局限,黨史學習教育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學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園文化宣傳陣地,在校園、樓道、教室、讀書吧、閱覽室等地方,開辟專欄專版,借助多樣化的文化展覽形式,將挖掘的紅色資源和黨史資料,采用豐富多彩的樣式展現出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耳濡目染,學生自然會在心里對黨史學習產生親近感,從而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校園就會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大課堂。
學科融合,讓黨史學習走進各個學科,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更是培養祖國優秀接班人的主陣地,要讓黨史學習教育取得預期的效果,就不能把黨史教育與教育教學完全割裂開來,唯有實施學科融合,讓黨史學習走進各個學科,學生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其實,縱觀我們的學科教材,每一門學科都滲透了黨史資料,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準確把握,不但能夠讓課堂教學容量增大,而且在知識、技能和思想教育上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音樂課上教唱紅色歌曲,了解背后的相關故事;科學課上指導學生制作紅船,感悟紅船精神;語文課上,結合相關的課文了解黨史,感悟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充分實施學科融合,把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全學科,就能夠很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有信仰的人。
動靜結合,在主題實踐活動中落實黨史學習教育,讓學生在參與中銘記歷史,懂得珍惜。黨史學習要創新,就必須動靜結合,讓學生通過主題活動真正參與進來。比如,通過歌曲、舞蹈、詩朗誦、課本劇等,再現歷史場景,力求以更加貼近師生、最能反映歷史的表現內容和舞臺形式,真實重現黨領導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偉大成就,以史勵志,以史鑄魂;通過邀請專家、黨課微講座、黨史講解員宣講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讓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組織學生赴烈士陵園掃墓,走進革命英雄紀念館,開啟紅色研學旅程,實地觀看了解黨史,獲得深刻認識,接受紅色教育。
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打開的不僅是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更能浸潤學生的心田,會讓他們心懷感恩,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