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龍
【摘要】現如今,中華武術進校園活動在各個學校如火如荼的推廣,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其不僅有利于強健學生的體魄,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讓學生領會到中華傳統武術的魅力,為傳承和發揚中華武術奠定基礎。為此,學校要全方位地向學生展現中華武術,將武術的力量感和美感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具有個性化的武術社團,激發學生參與武術活動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體現當代學生的精氣神。
【關鍵詞】學校管理;中華武術;社團;意義;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1—0086—02
武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學習武術不僅能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團結拼搏的良好品質,還能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為此,學校要堅持以“陽光武術”為載體,向學生滲透健康第一的思想,將具有中華元素的武術運動與學校德智體教育有機結合,營造校園武術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校園武術實現安全、文明、健康可持續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建設武術社團,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錘煉學生體育精神,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為推動武術進校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加強對武術知識和精神的宣傳,為學生創造武術活動的空間和機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武術社團中,進而達到以武育德、以武益智的目的。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學校建設武術社團的意義
1.有利于優化校園文化建設。武術的傳統文化魅力具有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特殊意義,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和身心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助推劑。武術文化是在特殊歷史環境下形成的,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和哲理。武術強調參與和公平競爭,學生在參與武術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會強化他們自身的公平競爭觀念,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而且,習武者往往注重誠信,武術社團的成員之間是一種相互尊敬、團結友愛的關系,對于改善人際關系,形成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良好校園風氣的形成。
2.有利于培養終身體育習慣。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注重內外兼修,形式內容非常豐富,既有競技,又有個人演練,既有各種拳術,又有器械訓練,而不同的武術內容有不同的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運動量,可以適應人們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鍛煉需求,具有廣泛的適應性[1]。而且,武術是唯一可以貫穿生命始終的體育項目,建設武術社團,學習武術精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習慣,使其在未來的生活中充滿動力。
3.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中華武術進校園,建設校園武術社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武術社團活動中,能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促進其身體素質的提高。在活動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既磨煉了意志,增強了面對挫折、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又學會了團結合作,樹立起積極向上、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學校建設武術社團的長效機制
1.轉變傳統觀念,重視武術教育。武術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體育價值,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但從目前來看,武術在民眾間的傳播面臨著退化的困境,學校忽視武術教學,大部分學校的武術教學只是走過場而已,甚至被忽略了。為此,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深入研究武術教育,并且將其作為體育教學的重點。教師要精心設計武術課程,培養學生的武術基本功和武術修為,讓學生從武術教學中受益,掌握武術鍛煉的科學方法,使其真正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使優秀民族文化得以發揚光大。其次,學校要認真調研,將武術納入學校體育教育規劃中,積極建設武術社團,提高武術教學的質量,使武術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此,我們可以從外面聘請專業的武術教師到學校進行授課,使社團里的學生都活躍起來,與教師共同研究武術,切磋武術,實現“發展武術、弘揚國學”的宗旨,以及武術社團的長效運行。最后,學校還要及時地補充武術教學器材,構建完善的武術教育體系,給學生帶來內容豐富的武術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濃厚興趣,打牢武術文化發展的根基[2]。
2.舉辦武術社團活動,宣揚武術精神。武術社團是武術教學的有效補充,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靈活性和可塑性,深受學生的喜歡。通過武術社團活動,學生的武術特長會得到更好的提升,也加深了學生對武術基本知識的了解,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運動能力。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武術技巧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各式各樣的武術社團活動,來檢驗學生的武術學習情況,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可以根據武術種類,開展專項訓練活動,設置單練、對練等訓練形式,突出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彰顯謙虛好學、以賢為師的尚武精神。對于武術專項訓練不達標的學生,教師則要單獨地進行教導,釋放學生內心的壓力,使其輕松地掌握武術技巧。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各類活動,舉辦武術學習成果展示,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增強學生武術學習的自信,向更多的學生來宣揚武術精神,吸引學生參與到武術社團中。
3.挖掘本地資源,彰顯武術特色。首先,教師要積極開展本土武術文化研究,搜集家鄉人取得的武術成績和武術造詣,梳理家鄉武術文化的發展歷史,并將這些材料進行歸納,融入到校園武術文化中,用學生熟悉的人和事喚起學生對武術的熱愛。其次,學校要重視校園武術文化的建設,充分挖掘校園內、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武術訓練場地和器材,克服重重困難,為武術社團開展活動創造條件。最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傳承本土的武術文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校實際和當地的武術文化,編寫具有地方特色、圖文并茂的校本武術教材,使學生深入地了解、傳承家鄉武術文化。
4.豐富學習內容,培養武德修養。武術社團要逐步摒棄傳統滯后的武術內容,選擇內涵豐富、動作簡練、實用性強的武術,外塑形象、內修品德,一招一式都透著學生的精氣神。為此,教師首先要嚴格遵循武術教學大綱要求,以中華武術段位制來規范武術社團活動,按照武術段位制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設計武術內容,提高武術學習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武術段位制的考核標準是對武術知識和武術技能進行規范,教師可以依托互聯網等途徑,積極向學生推廣段位制,拓寬武術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滿足不同學生對武術的需求。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來推廣武術段位制,將段位制的細則和規定制作成學生喜歡的視頻,引導學生學習規范的武術套路,同時還可以方便學生在課后自學,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3]。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專業武術比賽,總結武術搏擊技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借助護具組織學生開展武術訓練,強化武術的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武德修養。最后,教師還要實時關注武術發展的前沿動態,不斷地在原有的教學內容上融入新的時代元素,使武術社團活動更加豐富,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強,鼓勵學生通過武術段位制考試獲得相應的段位,吸收更多武術精髓,提高學生自身的武術底蘊。
5.組織武術比賽,傳承中華文化。武術作為我國的傳統項目,以套路和格斗為主要的運動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競爭性。為了增強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武術社團里開展武術比賽,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讓更多學生接觸武術,深入了解武術的含義。學生為了獲得武術比賽的勝利,會積極地準備和認真的籌劃,在武術技巧的學習上也會更加主動和積極,使武術進校園工作得以穩步推進。為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武術這一優秀文化傳遞給廣大學子,并將其打造成為學校特色項目和品牌,這樣學生在比賽競爭過程中就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促使學生不斷充實自己,在武術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綜上所述,中華武術是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蘊含著深厚的武術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推行中華武術進校園,建設武術社團,是傳承武術文化,提升學生愛國情感的重要途徑。為此,學校要提高對武術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學生的武術教育,弘揚武術精神,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素養。此外,還要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武術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指導,激發學生對武術的興趣,讓武術在校園內綻放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王燕.以學生社團為載體的武術文化傳播[J].中華武術,2017(06).
[2]蔣海兵.武術進校園助力健康中國建設[J].拳擊與格斗,2020(02).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華武術進校園建設社團的長效機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068)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