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梅
(重慶文理學院 重慶永川 402160)
圖書編目工作是一個專業性工作,工作內容是圖書編目員對文獻資源進行分類,編制目錄,建立館藏目錄體系,建立圖書館文獻資源系統,供廣大讀者閱讀和使用。圖書編目員給采購的圖書貼條形碼,然后按照中圖法分類,錄入電腦,分好類后給每本書貼標簽,最后按照順序擺放上架,這就是整個圖書編目過程[1]。圖書編目工作曾經是圖書館重要工作,其技術含量高,處于圖書館工作核心地位,因此受到圖書館員的青睞。但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圖書編目工作也逐漸社會化,圖書館編目工作就不再受到重視,核心工作地位被動搖了,于是出現了圖書編目人員職業倦怠現象。
隨著數字圖書館時代的到來,社會信息環境的變化,傳統編目模式開始轉型為現代編目模式。作為圖書館核心工作的編目工作也不再被人關注和重視,特別是興起了編目業務工作的外包,使編目員產生了極大的危機感[2]。再加上編目員一般又不與讀者直接接觸,而只是在幕后為讀者提供間接服務,對于眾多讀者而言,編目工作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行業,根本就不知道編目員的存在,以至于編目員的辛苦不被人了解和重視,編目員的社會地位和價值也得不到認可[3]。因此,長期從事編目工作的編目員,其工作性質是兼顧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工作也非常辛苦和枯燥,他們體會不到工作的價值,對自己的工作也很難產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從而對自己的工作產生抵觸情緒,并逐漸對工作產生倦怠。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對于圖書館而言,這就意味著讀者量的增加,為了滿足更多讀者的要求,圖書館的藏書量也相應要增加,當然,圖書館的購書量也要增加,圖書館編目員的工作量也就增加了[4]。同時,學校還要根據社會的需求,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和新專業的設置,這就使得圖書館文獻數量大幅度增加,服務種類增多以及服務范圍更加廣泛,購書種類更多,這樣編目員工作量變大,工作強度加強,涉及面更廣,編目工作任務更繁重等,這些因素都使得編目員心力交瘁,身心疲勞,從而產生倦怠感。
1.工作機械性強,缺乏創新性
編目工作是一項腦力兼體力的技術工作。其強度大,編目員必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但在編目工作過程中,編目員必須嚴格遵守一定的操作規則、數據格式、分類標準、著錄規則等,其中工作流程繁雜單調,重復機械,容易產生疲勞感,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編目員的創造性和創新性,降低了編目員的工作積極性,長此以往,編目員慢慢就開始拖沓,煩悶,產生厭倦的情緒,因此,由于編目工作重復機械的特點,催生了編目員的職業倦怠[5]。
2.工作地位被邊緣化
圖書館圖書編目工作是圖書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圖書文獻資源供讀者使用的第一道工序。以前,編目工作一直被視為圖書館的核心基礎工作,編目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圖書館流通工作有關圖書的上架、借閱等,也影響到了為讀者服務的效果,編目員也是圖書館隊伍中的骨干力量,在圖書館整個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數字圖書館時代的到來,圖書館編目工作有很大的變化,編目業務工作的外包,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這些都加劇了圖書館編目工作逐漸走向邊緣化,因此,留給編目員自身的工作也越來越少,編目人員的工作僅僅校對、查錯、改錯,編目員的價值也逐漸降低。編目員面對這種變化,如不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極易產生自卑心理,從而產生職業倦怠。
3.個人原因
編目工作是一項腦力兼體力的技術工作,勞動強度大,任務量重,工作時間緊,管理制度嚴,需要求編目員既要細心又要耐心。隨著數字圖書館的到來,編目社會化已成為圖書館編目工作發展的主流,使編目員的角色職能和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特別是曾經的圖書館核心部門,專業性比較強的編目工作不再那么重要,編目數據也是由圖書供應商做好,編目員只是做套錄數據,基本上對《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中國機讀目錄手冊》等工具書不再學習和利用,對新進圖書只是根據本館要求對數據稍加修改,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了,有的編目員就連圖書分類的22大類都不知道,每天只是機械性地做同樣的套錄數據工作。至此,編目員反而變得不再愛學習,不再去追求新知識,變得懶惰、疲憊,從而對工作產生厭倦。
圖書館是高等學校的文獻信息收集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機構,是教師和學生進行科研活動的重要場所。然而受到傳統圖書館觀念的影響,人們對現代圖書館的工作依舊存在偏見,認為圖書館工作的技術含量不高,人員素質偏低,是學校作為安排某些剩余人員的場所,是解決校內教師家屬和關系戶的地方,任何人都能勝任,其實不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今天的圖書館工作也具備了新時代的特色,不再是借借還還,圖書館編目工作也不再是簡單地給書蓋個章,打個號,貼貼標簽,整理卡片等,而全部是現代化的操作,不但會編目紙質圖書,還要學會搜集網上信息資源。因此,編目員要轉變觀念,要從傳統的觀念中解放出來,正確面對新時期的圖書編目工作,加強計算機知識、圖書館專業知識、網絡知識、英語知識等的學習和應用,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轉變社會對圖書館的偏見,讓讀者能夠多多關注和了解只在幕后為他們提供間接服務的編目員,增加編目員對編目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消除編目員的抵觸情緒,以積極的心態去完成編目工作,提高編目質量[6]。
編目員個體心理的自我調適是緩解其心理疲勞的有效途徑,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善于掌握自己,克服自己是一種最必要的能力,它既能關系到教師的工作成就,也關系自身的健康。不會正確地抑制每日每時的激動,不會掌握局面是折磨教師的心臟,消煞教師的神經系統的事。”職業倦怠源于自己面臨的心理壓力,在今天充滿競爭的社會里,每個人的壓力是客觀存在的,只有將壓力變為動力才能適應社會競爭[7]。因此,編目員要勇于正視現實的困難和問題,采取積極的態度,充分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多學習,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和愛好,走出自己封閉和孤立的工作環境,積極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和體育鍛煉活動,以此來調適自己的情緒,并學會放松自己的情緒,從而緩解和釋放自己的壓力。
編目工作是圖書館的一項基礎業務工作,繁瑣、枯燥而繁重,特別是在網絡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編目工作也具備了新的時代特色,編目對象的變化、編目技術的革新、編目環境的改變等都對編目員提出了新的要求,編目員因而變得焦慮和不安,乃至產生心理失常的情況,為了減輕編目員的工作壓力和心理焦慮,圖書館應創建和諧寬松的工作環境,進一步激發編目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編目員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加強對編目員的關心和照顧,有意識地疏導編目員的不良情緒,了解他們的合理要求,為他們排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適應新時代的編目工作。
隨著數字化經濟的發展,圖書館的發展也逐漸走向成熟,讀者在這種信息化、電子化的時代下,需求也在逐漸變化和增加,作為圖書館既是核心又是基礎工作的圖書編目工作,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圖書館的其他工作:圖書的上架、圖書的統計、讀者的檢索和借閱等,圖書編目質量的高低在于編目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因此,要新的形勢下,編目員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和研究,要及時掌握前沿的編目信息,要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業務能力,同時,圖書館也要盡量給編目員提供出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參加各種培訓和研討會,增加編目人員與同行接觸的機會和繼續教育的機會,通過學習交流和比較,讓他們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