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賢
(廣東理工學院 廣東肇慶 52604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高校學生的創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校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在學生就業方面提倡自主創新,推動了我國高校的發展。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改變了傳統的行業運營模式,給學生提供了創業的機會,學校也迎來了新的挑戰。但是,部分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對自己的認識不足,關于對互聯網+背景創業的理念還不清楚,這嚴重影響著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所以,學生要抓住機會,站在時代的前沿,結合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征,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學校、社會也要給學生提供創新機會,幫助學生完成創新創業夢想。
自主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包含的事項方方面面,學生在創業前要做好心理準備,完善自己的心理建設,做好應對挑戰的準備[1]。在創業中,工作的運行、涉及到上下游產業、內部管理等都需要了解清楚,這樣才能實現創業的經濟最大化。很多大學生非常想創業,與在外面的單位上班,更傾向于自己當老板,他們更愿意在輕松的環境下工作,也渴望掙更多的錢;部分學生對創業沒有自己的認識,盲目追隨發展潮流;也有學生對自己創業沒有規劃,對工作內容沒有詳細的計劃,沒有把重點放在產品質量方面,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部分學生急于求成,缺乏耐心,對創新創業沒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現在,高校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便是學生就業率,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的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社會高校就業浪潮中,但是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就業市場逐漸飽和,很多學生畢業后無法找到工作。高校是培養學生的主要陣地,不僅承擔著培養學生文化素質的重任,還肩負著指導學生就業的責任[2]。面對這種就業壓力,高校要支持學生創新創業,給學生自主創新提供思想和物質方面的支持,鼓勵學生創新創業。在互聯網+背景下,學校要把創業放在重點位置,指導學生創業,給學生提供環境支持,讓學生樹立創新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斗志。但是,學校目前還沒有濃厚的創業氛圍,有部分學校開設了有關學生創新創業的課程,但是效果一般。
一方面,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的機會,很多機構也給學生創業提供了優惠。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人際交流方式,人們可以在線交流,這給學生創新提供了人力資源;另外,在網絡發展下,很多資源都可以多元利用,供貨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渠道,學生通過網絡就可以實現貨物支配。目前,高校學生已經朝著這方面發展,但是學生還沒有發現隱藏性的資源,或者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在創業中僅僅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領域,新的領域很少涉及,創新創業跟風嚴重,導致行業發展不均衡,學生創業成功率低。
另一方面,國家結合我國的發展國情,適時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針,倡導高校學生畢業后投入創新的浪潮中,提高我國的創新能力。但是,學校在管理方面還存在不足,這削弱了創業的積極性。部分學校在學生創業中有自己的平臺,激勵學生畢業后創業,但是整體創業動力缺乏。另外,家長的就業觀念難以改變,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鐵飯碗,追求工作穩定,導致我國高校創新教育發展緩慢。
首先,政府是推動學生創新創業的引領者,因而要發揮引導作用,完善創業法律,給學生提供創業支持。高校學生在創業中主要面臨的問題是資金,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可以完善融資政策,在稅費、補貼、社會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在互聯網+背景下,政府要完善網絡技術、資金服務,在各個方面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其次,要完善教育體系,讓高校把學生創新創業納入重點環節,建立專門的創業服務機構,監督、引導國家出臺的各項創業政策,提高學生創業審批的效率,鼓勵更多的學生進行創業[3]。最后,要落實相關法律制度,把高校學生創新創業上升到穩定的法律層面,保護學生的創新利益。在公共服務方面,要成立監督創業網絡平臺的部門,審查創業機構的運營情況,引導學生創業更加科學和專業,同時提供創業學習和實踐的網絡平臺。
要推動學生的創新創業,社會就要營銷良好的創業氛圍,引導輿論導向,給學生提供創新支持。良好的創新環境不僅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新興趣,還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因此,社會要營造輿論環境,通過網絡積極宣傳,普及創新創業的知識,提高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認同感,同時建立線下和線上的機構,展開創業培訓服務,給學生創業提供支持。企業也要發揮作用,加強和高校的合作,在學校建立創業扶持基金,并把優秀的創業案例分享給學生,增強學生創業的信心,為高校培養新型的人才提供實踐基地。另外,家庭和學生的關系不可分割,家長對學生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家長要鼓勵學生創新,提高孩子對創新的意識,轉變就業觀念。在互聯網+背景下,很多職業都出現了蓬勃發展的趨勢,家長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摒棄鐵飯碗的思想,為高校學生創業提供家庭支持。
在互聯網+背景下,學校是推動學生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因此,學校要營造創新文化,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在具體的工作中,高校要給予學生資金和資源的支持,注重學校創新社團的發展,發揮學校社團的作用,以直觀的方式影響學生,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優化創業社團管理,注重實踐,通過反饋的方式考評社團效果。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學校要不斷優化創業環境,給學生提供創新服務。與此同時,要加強課堂教育作用,提高老師的能力,給學生搭建創新的網絡平臺,并和企業做好對接,把學生創業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在課程開設方面,多設置互聯網+創業的課程,引導學生挖掘互聯網中隱藏的創業機遇,督促學生學習創業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4]。另外,還要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分辨網絡信息,讓學生把創新和網絡信息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對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目前大學生對創業還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創新創業活動中,缺乏獨特的眼光。如果高校未對其進行引導,學生在面對大量的網絡信息時,不知如何辨別,會迷失在互聯網復雜的信息中。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就業模式,給大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的機會,也給學生帶來了創業的挑戰。面對復雜的創業信息,學生難以分辨,同時自身對創業的認識還不清楚;受家長因素的影響,學生不敢投入到創業中。所以,社會各界都要認識到互聯網+背景下隱藏的機遇,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業之中,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讓學生全身心自主創業,減少我國的就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