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淄博 255000)
資助工作涉及學生的切身利益,作為輔導員,我高度重視。在迎新、入學教育、軍訓跟訓、進宿舍、班會、班委選舉等過程中注意留意同學們的基本情況,結合學校反饋的《新生家庭情況調查統計表》對于部分學生進行了進一步的關注和了解。在資助工作宣講時,我鼓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積極申請助學金,助力完成大學學業。
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請認定時,有一個低保家庭學生和兩個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并未申請。我找到他們解情況,其中兩位同學果斷放棄并主動提交放棄聲明;還有一位同學在經過一次反復后決定不放棄。經過“充分”的考察、調研和積極地宣傳動員,自認為困難生認定和助學金評選工作開展得很“完美”。然而,事情好像并不是那么簡單。
助學金認定結束后的某一天,學生小白(化名)的家長打來電話,說政府資助低保家庭學生3000 塊錢,需要學校這邊出具收取學費的證明。小白就是主動放棄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低保家庭學生,這引起了我的注意,詢問了家長家里的具體情況。從家長處得知,小白是單親家庭,其父在孩子上初中時因病去世,小白有一個胞妹,因高考成績不理想在復讀。母親單位倒閉,現給私人做車床加工的工作,這也是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小白上初中時被一個阿姨資助過,有一天跑到家就說:“媽媽,我不想要阿姨的資助了。”母親覺得孩子自尊心很強,不想勉強孩子,選擇尊重孩子。此后,小白在學校再也沒接受過任何資助,小白的胞妹也是一樣的性格。掛掉電話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我又想到了進行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時的另一名學生小偉(化名),系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當時跟我說自己不想申請困難生,主動提交了一份放棄聲明,但是在他躲閃的眼神里我能看得到那份不堅定。幾天后,小偉又到辦公室找到我,低著頭弱弱地說,老師那個貧困認定我能不能不放棄了……我把小偉單獨叫到了一個辦公室,了解了一下家里的情況,家在陜西,有一個弟弟,父母沒什么知識和技能,帶著弟弟在西安打零工,主要是做些體力活,收入不穩定,爺爺身體也不好,長年需要服用藥物……知道父母壓力大,可是自己不想申請助學金,覺得很丟臉,害怕同學們瞧不起,想通過做兼職賺取生活費和學費,結果,母親堅決不同意自己放棄。
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時,一般都有比較嚴格的條條框框,為的是避免非困難學生擠占了有限的資助名額。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較內向、怯弱、敏感和自卑,不愿意說出自己的家庭情況,害怕老師和同學們瞧不起。同時也有學生存在著自尊心過強的狀況,不能正確看待資助,覺得自己有手有腳、身體健康,恥于接受資助,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兼職掙取學費、生活費等,然而過重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往往會導致學生不能協調學業、兼職和生活,反而得不償失。
在進行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時,要合規也要合理、合情。需要輔導員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重點學生要用心去觀察和分析。要充分考慮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能存在的內向、怯弱、敏感、自卑以及過強的自尊心等,對待此類學生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通過談心談話等方式,走進這些學生的內心,讓學生知道,階段性的家庭經濟情況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不是學生本人及父母的過錯,學生在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情況下,依靠自身的努力與其他同學進入同樣的平臺學習,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老師和同學不僅不會瞧不起他們家,反而會高看他們一眼;此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能會背負著更多的父母和家庭的期待,自他邁入大學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期待學生能夠學有所成,改變家庭甚至是家族的命運。過重的思想包袱和面對現實的無力感、挫敗感,會對學生的健康人格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而與學生和家長做好溝通,減輕學生可能存在的思想壓力也是極為重要的。
心理疏導是前導,擺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面前的一個需要實實在在解決的問題還是經濟上的幫扶。一方面是需要學生正確認識資助,這不是施舍,是國家的好政策和各種社會正能量的體現,目的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暫時的經濟困難,完成學業。確有需要的學生申請資助是一件很正常、很正當的事情,不必因此感到羞愧,大家應當正確地看待;再者,可以為學生聯系、推薦合適的校內勤工助學崗和靠譜的校外兼職,此類經濟上的支持,既可以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又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得以歷練和成長。
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在解決心理和經濟問題的同時,應當指導困難學生做好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珍惜寶貴的在校時光,用知識武裝自己,將來邁入社會,更好地回饋社會、感恩社會,將愛與溫暖傳遞下去,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教育、家庭、個人等原因,不太愿意參與集體活動,更不愿意“出風頭”組織各種活動,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也相對欠缺。高校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我校又提出了“五有”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要有“專門知識”,還要有“社會責任”“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健康身心”。要特別注意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或者學生管理工作等,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在實踐中實現全面發展。
我翻看了小白的入學信息登記表,家庭成員一欄里赫然寫著父親的姓名、職務和移動電話等信息,照片上那位小姑娘眼眸里都透著傲氣。那個個子高高,很清瘦,自帶一股傲氣,有點小高冷的女生形象清晰地出現在了我的腦海里。我悄悄找到小白的室友和任課老師了解她生活、學習方面的情況,同學眼中她是一位很內向的小姑娘,不愛說話,不張揚,很節儉,平日里從不亂花錢,最多每周買幾塊或者十幾塊的水果,老師眼中她愛學習,課上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會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就是有點怯生生的……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更多地關心關注她,鼓勵她勇敢地表達自己,鼓勵她擔任學習小組組長,擔任宿舍舍長,鼓勵她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鼓勵她申報學校職能部門的助理崗,更多地去她的宿舍,找機會與她開展自然的交流……開始的時候,小白對于參與這些集體活動,有點抵觸,尤其是覺得自己可能會“出風頭”更是有些抗拒,后來在我的鼓勵下,勇敢地進行了嘗試,由于小白的認真仔細負責,得到了不少同學和老師的認可,漸漸地我能感受到小白比以前更自信了,也更加愿意融入集體了,做事情的思路更加明晰、有條理了,有時也能主動提出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期盼著下一年度進行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時,她能勇敢地提出申請,在學習、生活、工作上也能更加勇敢、有底氣。
在本年度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評選工作中,我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了深入的考察,在與學生的交往和接觸中進行了密切的觀察,在認定和評選之前進行了細致全面的宣講,在評議過程中也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機制,整個流程科學規范。
但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評定,不能僅僅依靠簽字蓋章的證明材料、具體細化的認定標準、嚴格規范的認定流程以及對學生衣著外表等的研判,還要做到“以生為本,以愛為源”,把資助工作做得細致、有溫度,還要針對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幫扶和教育引導,真正實現陽光資助,用心解困。以下幾點,僅供交流。
目前,我校每位輔導員所帶學生基本為300 人以上,在不可能實現逐一家訪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電話、微信、QQ 等方式密切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實現對于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深入了解。
輔導員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更是學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作為輔導員要多一份耐心和愛心,多走進學生,融入學生,多開展一些主題教育,多參與學生的活動,主動約談學生,多與學生進行深入的心靈溝通,用真誠感化學生,在與學生的平等相處中與學生建立堅不可摧的信任關系。這樣,學生們會更加愿意和輔導員進行敞開心扉的交流,也會更加陽光自信、積極向上,同時,也會更加允許別人看到自己的不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存在著具體的差異。這就需要輔導員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很多細致的工作,摸清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心理疏導、經濟幫扶、學業指導、綜合發展等方面上制定差異化、個性化的幫扶和引導。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和評選看似是階段性的工作,但是卻需要常年性、長期性的開展,是貫穿在教育、管理、服務的全過程中的,只有用心去體會,用愛去感悟,用責任去透視,才能做好困難生的甄別、心理疏導和價值引領等,才能把資助育人做細做實做精,助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