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
(膠州市第十中學 山東膠州 266300)
體育的核心素質主要是在體育課堂能力中使學生養成自我鍛煉,獨立健身的習慣,增加體育運動的知識,增強運動的實踐能力和對于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目前新課程正在不斷進行創新和進一步深入,改變教育體制下的能力模式已成為當前教育界的重要課題。在這種情況下,成為體育老師最重要的任務是根據初中生的實際特點,選擇更科學的能力方法,優化課堂能力質量。
在體育運動中,不僅有跑步等個人比賽,而且還有足球和籃球等團體比賽。大多數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是以贏得勝利,為班級和學校贏得榮耀為目的,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自我發展和合作共贏的意識。
調查顯示,大多數體育運動員一開始并不喜歡運動,但逐漸積累地培養了體育運動的核心素質,對體育運動有了新的認識,并逐漸對體育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國家有著強烈的忠誠感,因此開始了自己的體育運動生涯。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核心素質,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意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為國家爭光。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國家不僅需要具有學術知識的人才,而且還需要綜合型人才。體育運動不僅能使人學到體育知識,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核心素質。個人修養是人們在心靈深處的自我知識和自我完善,使人們的心靈得以凈化。初中時代的人格發展不完善,如果不加以綜合考慮,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誘惑。學校通過體育教學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可以使得學生具備更加優良的素質。
體育不僅是田徑運動,其中還包括舞蹈、體操、瑜伽、健美操等活動。在許多高校中,都有類似的有氧運動和廣播體操比賽,需要進行新的練習,這就要求大多數學生在參加這些比賽時要在現有基礎上對動作和形式進行創新。體育運動要求學生具備體育知識和實踐能力,這對體育運動的創新具有著一定的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創新贏得比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
首先,目前的相關初中院校中,絕大部分學生在體育能力上面有著一定的局限性,能力方法相對簡單,使得體育課堂很無聊,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其次,大多數父母過度寵愛自己的孩子,并為學生配備智能手機,這使沉迷于游戲和互聯網的學生成為“天堂”,并對運動失去了興趣。在最新的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檢查中,發現中小學生的青少年近視、營養不良、身體早熟等情況增多,這主要是因為中小學生缺乏鍛煉造成的,還有一些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導致他們的身體素質偏低,缺乏基本的體育素養。日常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自主開展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頻率都比較低。
傳統的應試教育制度下,大多數父母都給學生灌溉了片面的思想,所以他們的想法是只有學習知識才能使他們脫穎而出,從而壓制學生的天性。 最后,大多數農村中學取消了體育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些不良的現狀都嚴重阻礙了學生對于體育的正確認識,使其無法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
在目前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針對體育課程開展的教學形式和內容都比較單一,主要是課程實踐教學,對于相關體育理論教學不足。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會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比如籃球課上,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一些基本的運動規范動作,但是,對于理論部分的教學卻不重視,導致學生在運動中存在運動損傷。有些體育教師在完成課程教學指導后,就以為大功告成,放任學生自主進行運動鍛煉,導致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出現偏差和失誤,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因為運動不當帶來的損傷。
在初中生的體育素養提升中,實際上,家長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個良好的家庭運動氛圍能夠帶動初中生自主運動鍛煉,養成良好的運動鍛煉習慣。但是,現在很多初中生家長也被成績最重要的思想影響,他們在孩子的日常照料中,比較關注他們各門功課的成績如何,而對于孩子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卻不關注,甚至有些家長認為體育運動會浪費孩子們的寶貴學習時間,應該將全部的課余課后時間都放在學科學習上。因此,很多家長在學生寒暑假期間,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特長班,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大,日常運動鍛煉不足等,嚴重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目前,對于初中的體育課程考評機制中,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很多初中院校對于學生的體育成績的考評,只是授課教師的自主評價,教師會根據日常學生的表現大致地定一個成績,沒有具體的考核指標和權重計算,主觀意識影響比較大。這種考評機制是不科學、不完善的,無法對學生的體育素養進行科學考評。也正是因為這種考核機制的不完善、隨意性,導致家長和學生都認為體育課程無關緊要,在具體的落實中也比較隨意,缺乏重視。
由于大多數農村地區都遠離城市地區,而且鄉村思想的陳舊和腐朽使得有些學校沒有按照教育部門的政策來實行。對于這種現象,有關部門可以派人去當地監督,其不僅僅是在監督過程中進行調查和指導,發現一旦有學校取消有關的體育課,就必須予以嚴懲,在最大限度上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使得初中學生為體育能力和核心素質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相關教育部門要提升體育素質教育的重視度,完善相關的課程教學對策,明確體育素質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并制定完善相關的執行落實對策,確保相關初中院校對此進行有效執行。
要進一步提升初中教育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度,除了要完善相關的教育政策外,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體育課程的地位,讓學生明確體育課程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大綱中,明確相應的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考評機制,將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納入教學考評中,提升整體課程重要性。要進一步深化初中院校的素質教育理念,讓相關初中教師能夠認識到體育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提升體育課程地位。
在開始上課之前,讓學生預習需要學習的內容和相關知識。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等實際情況,為學生開展更加合理科學的體育活動。例如,在進行排球活動時,學生可以首先觀看排球運動的基本要點,以及接球的手勢和起始位置,以及如何防止扭傷。學生們也可以在課后自行練習,這可以使得學生增加對體育運動的感覺。
為進一步提升體育課程的學習趣味性,在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進一步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就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設計,體現體育課程的多樣化教學。創新應用體育視頻、體育電子教學資源、電子白板等來開展體育課程教學,組織個人體育運動項目、游戲教學項目、團隊訓練項目等,讓初中生在多樣化的體育運動學習中,切實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培養體育運動興趣,促進體育課程學習成效不斷提升。例如,組織開展初中生相關體育技能競賽,通過多樣化競賽形式應用,激發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和熱情,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增強學生的體質,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更好地體現“我運動,我學習,我快樂”的宗旨,展現學校陽光體育活動的成果。健康是最寶貴的財富,身體是最根本的根本。初中學生正處于學知識、長身體、育習慣的關鍵階段,通過體育競賽,喚醒孩子內心的潛能,使不同孩子找到自身的優點,激發熱愛體育,養成運動的習慣,培養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是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基石,對于教育的成功,不能簡單地以一時的學習成績來評判,而要著眼長遠,放眼未來。
在初中學生體育能力和核心素質的培養中,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手機不僅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而且占用學生的所有體育活動。家長在為學生配備手機時可以選擇使用非智能手機,也可以限制學生玩手機的時間。當學生沒有任何娛樂項目時,家長可以敦促學生多做運動。必要時,家長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去,在運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體育運動的意識培養,使學生能夠自覺鍛煉。
日常假期時間,家長要避免給孩子報太多的輔導班、補習班,而要給孩子留足時間,讓孩子可以加強鍛煉,培養孩子良好的運動鍛煉習慣。家長要認識到,有效的運動鍛煉能夠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還能夠改善孩子的精神狀態,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學習。
有關教育部門建立評價機制,完善評價能力評價機制,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發展核心素質。在過去的評估機制中,它明顯偏向于學生的知識素質,而忽略了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評估。在運動評估中,可以設置幾個評估項目。例如,男孩更喜歡運動,可以設置球類運動、武術等。女孩更喜歡優雅的運動,例如體操、舞蹈和跳繩,以便學生自由選擇,這也激發了學生的運動潛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以及對體育的興趣。此外,為提升體育課程評估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激勵性,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體育課程運動評價機制,可以采取多元化評價機制,組織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評價活動開展,確保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指標設置合理有效,提升評價效益。這樣才能夠根據評價結果,發揮對于結果的有效應用,促進體育課程教學改革。
簡而言之,良好的體育素質是學生學習各種學科的基礎,也是學生釋放壓力的良藥。 良好的體育能力和核心素質不僅有益于學生的學習,而且有益于學生各個方面的健康發展,還可以良好地應對各種競賽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