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榮偉
(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朱店教委三合小學 甘肅平涼 744699)
在當前新課改教育背景下,不論是對城市小學生,還是對農村小學生,都要重視對其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而自主閱讀能力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就在于實現學生自主閱讀,也就是說教師還沒有教,學生已經完成閱讀。但就當前農村小學生閱讀現狀而言,其中還是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就此本文通過依托“大閱讀”活動,分析如何提升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因學生家庭因素帶來的教育影響,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自我閱讀習慣,學生家長過于重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對學生閱讀方面也就采取了忽略態度,這就使得學生在閱讀學習上處于被動狀態,對閱讀缺乏興趣。
就當前農村小學生閱讀書目來講,童話類、漫畫類的書目占比比較大,而這也更能吸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但這也從側面體現出學生所看的書目比較單一,對學生全方位發展有一定的阻礙影響。
就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來講,其在認知、理解等方面的能力相對不是很成熟,無法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文章的閱讀主旨和主要內容。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很多學生都屬于留守兒童,學生的父母都出門務工頻率高,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因此對學習方面也就無法給予實際性的幫助,同時也就對學生在閱讀方面的監督和學習也無法提供幫助。
對于農村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培養,首先要求教師對當前學生自我閱讀現狀以及閱讀能力有個基本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據其中存在的閱讀問題來制訂相應的閱讀方案。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對學生自主閱讀情況進行了解。根據收回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針對學生在自主閱讀上存在的不同問題進行針對性閱讀指導,以此來規范學生閱讀方式。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同時,應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對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習慣進行正確引導,為學生構建一種輕松的、愉悅的閱讀環境。通過以上措施,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有很好的作用。除以上之外,教師還要重視學生閱讀質量,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對閱讀作品中所表達的寫作情感進行感知和體會,運用自己的語言來評判作品,以此來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1]。
依托“大閱讀”活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其基礎就在于加大學生的閱讀時間活動,為此這就需要農村小學教師將課內與課外閱讀模式兩者相結合,以此引導學生自行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閱讀對象,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閱讀思維進行培養。隨著當前新課改不斷深入,促使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師轉變了以往“教材”的內容限制,很多語文教師都會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以及語文學科教育專家向小學生推薦的一些課外書目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而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為“大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素材支撐[2]。
為有效將課內與課外兩種閱讀模式相結合,教師可先對班級中學生進行與閱讀相關的問卷調查活動,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將班級中學生比較喜歡的書目類型進行分類匯總,通過匯總發現一部分小學生比較喜歡內容比較跌宕的小說、故事類型的書籍;一部分小學生比較喜歡內容上圖文并茂的、色彩表達比較豐富的閱讀繪本式的書籍。根據上述匯總的學生閱讀喜好,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一些比較經典的讀物,例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這部分類型的書籍在內容上比較豐富,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能夠明白書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一方面進一步豐富學生課外知識的儲備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導其精神生活,在未來的生活學習生活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從“大閱讀”活動的角度來講,比較重視學生自身對閱讀書目的個性化解讀。認為學生在進行閱讀文本分析或者是閱讀內容探究活動時,應將自身的成長經歷以及對知識的儲備量融入其中。基于以上因素,教師可通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尊重不同學生對閱讀文本產生的不同感悟,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對文本中的遣詞造句、文章布局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分析,通過以上促使學生在主動進行閱讀的同時來提升自身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積極性教育作用[3]。
例如在閱讀《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這篇文章時,教師可根據班級中人數進行平均分組,通常情況下為五人一組,通過分組的閱讀模式引導學生小組內探討黃河發生變化的根源是什么,對文章寫作所用的說明方法以及寫作結構進行剖析,對文章中進行段落劃分,劃分后還要將每個段落所表達的大意總結出來。基于以上,學生們為完成教師交代的小組探究閱讀活動,首先需要對本篇文章中生字進行學習,其次對文章中對黃河變化過程、變化原因、治理方式來對文章的主題進行總結,以此來對本文布局結構進行確定;最后,學生通過總結全文,對文章作者對本文創作意圖進行推測分析,從中體會因黃河變化而帶給人類的教訓,對文章寫作主旨進行升華,最終將與文章內容相對應的環保知識總結出來。除以上之外,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章中的黃河變化提出的治理方法,提出自身的見解,引導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來提出環保方法。
從根本上來講,要想切實保證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成效,其基本條件就在于教會學生進行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同時這也是引導學生參與到“大閱讀”活動的興趣載體所在。基于以上,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的訓練教學,以此促使學生在參與“大閱讀”活動時,從中體會自身閱讀綜合素養的變化,更好地推動“大閱讀”活動的改革發展,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通過開展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教學,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實現小學生閱讀成功這一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對增加小學生的閱讀效能感有積極性作用,更好地提升學生對閱讀的積極參與度[4]。
例如在進行《古朗月行》《山行》等一些古詩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以朗讀為主進行古詩閱讀,從中體會詩歌中特有的節奏美和韻律美,以此促使學生在朗朗上口的文學詩歌中感受其中的韻律,以此來激發自身對這些詩歌的朗讀興趣。另外,因古詩歌都是由作者所處生活背景以及經歷來進行的創作,對此語文教師還可向學生著重強調詩歌中的文學寫作背景對進行古詩歌閱讀的重要性,這樣做的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一方面通過課文中的注釋理解文章,另一方面培養對詩歌文化背景知識進行收集的學習習慣。除以上之外,在進行詩歌閱讀時,教師還可適當引導學生學會在空白的位置填寫批注,在批注中填寫自己對詩歌內容的見解,通過這種方式便于教師在進行教學指導時對比見解,從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從缺乏閱讀學習興趣、閱讀內容比較單一、閱讀能力比較弱以及閱讀自制力差四個角度分析當前農村小學生閱讀現狀,然后從開展問卷調查,制定相應閱讀方案、課內與課外閱讀模式相結合、重視學生在大閱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開展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教學四個角度提出依托“大閱讀”活動提升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旨在通過多種大閱讀活動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投入閱讀中,以此來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