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華
(廣東省江門市江華小學 廣東江門 529000)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聽、說、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學會英語。在英語課堂上唱起來,是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常常使用的教學方式。
音樂無國界,美妙的旋律總是能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人。音樂作為人們生活中快樂的源泉,把它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英語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學生的記憶特點是以形象直觀記憶為主,形象記憶和情感記憶先于邏輯記憶。而唱歌是聽覺為主的形象記憶,悅耳動聽的旋律讓學生在有意和無意中記下英語歌詞。因此,在英語課堂上唱英語歌非常受學生的歡迎。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覺得英語歌曲在英語教學中有以下具體作用:
作者簡介:陳燕華(1979—),女,漢族,廣東江門人,廣東江門市江華小學教師,小學英語中級職稱,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學活動是小學生學習的動機。唱歌是幼兒和小學生非常喜歡的活動。在英語課堂中,我把教學內容和音樂結合起來,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中去。
馬克思說:“音樂是人類第二語言”。音樂是一種語言,是人類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特殊的手段。英語歌曲也是一種音樂,它的節奏輕快,文字簡單,配上優美的旋律,讓低齡的孩童也能一下就郎朗上口,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英語的發音方式與中文不一樣,一遇上長句,讀起來感覺很拗口、吃力,而英語歌曲中恰好常常出現語調變化、連音、爆破等語言現象,通過學唱英語歌曲,學生可以在愉悅的音樂氛圍中得到美的熏陶,還學會了有關的語言技能。
把新學的單詞和主要的句型編成歌詞,讓學生在愉快的歌唱中去加深理解和鞏固,這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例如,在教三年級《開心學英語》上冊的家庭成員時,我編寫了Father, father, I love my father. Mother, mother, I love my mother...通過我深情的示范,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加入了演唱的行列,真切地體會到了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的感情,并從中學會了課外單詞love 的含義。他們還可以自信地用其他的家庭成員brother ,sis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uncle 來改編歌詞。
作為外國語言的學習者,要適當去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在一些西方節日的到來時,我會趁機給學生講講有關節日的習俗,和他們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地理。例如圣誕節時,我先告訴學生圣誕節的由來、時間、圣誕樹、圣誕老人和慶祝活動等,然后讓學生在學習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Jingle bells》的歌曲中感受節日的氣氛。
英語歌曲是調動小學英語課堂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可以把它運用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小學生天生好動愛玩,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不能馬上控制好注意力,我會要求他們一齊唱《Glad to see you》,在Hello,hello,glad to see you .Glad to see you ,glad to see you,too.的歌聲中及時喚回他們的注意力,讓歌曲振奮他們的心靈,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的狀態。有時,我會要求學生復習前面學過的歌曲,達到快速復習鞏固剛學過的單詞和句型。
在進行課堂游戲的時候,為了避免觀看的學生出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我會要求他們邊觀看邊唱歌來幫忙發出指令或限定游戲的時間,例如學習了三年級《開心學英語》下冊的方位詞in,on,under 和句型Where’s the...? It’s in the...,我設計了尋找物品的游戲,讓任意一個學生去尋找物品,其他同學一起chant: Pencil,pencil,where’s the pencil?當尋找的學生越接近物品時,同學們就唱得越大聲,節奏越快。反之,就唱得越小聲和節奏變慢。這樣,讓全班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注意力不持久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不能急于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開小差的部分學生,以致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學習的首要條件,當我察覺學生出現疲倦狀態或注意力不集中時,我會要求全班學生站起來邊唱邊做動作《I can do it.》I can nod, nod my head. I can touch, touch my nose. I can clap, clap my hands. I can stamp, stamp my feet.及時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動感活力的兒歌又讓孩子們精神抖擻起來。
乏味機械的重復操練在學習中固然收到一定的成效,但這樣的做法很大程度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復習的環節中利用英語歌曲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在復習詞匯和句型時,我把詞匯和句型整合在歌詞里,例如學習了六年級《開心學英語》下冊的動詞短語和一般將來時的句型,我編寫了這樣的歌曲: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I am going to sing song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I am going to plant tree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I am going to wash the dishe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I am going to fold the clothe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I a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
在復習固定句型時,讓學生通過反復吟唱,就會牢記重點知識。
下課前,師生互相道別,除了可以要求學生再重溫課堂上學過的歌曲,也可以通過歌曲提醒學生注意課間休息和做好下節課的課前準備。學生可以齊唱《Goodbye song》Goodbye teacher! Goodbye friends! Goodbye everybody!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ime to put all things away,things away ,things away !來取代傳統簡單的一句式道別,讓英語課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圓滿結束,也可以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
在課堂中穿插英語歌曲,主要目的是有助于教學,因此歌曲的教學步驟要盡量簡單容易操作。
在教學中,我首先用投影儀顯示歌詞,然后播放音樂,讓學生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結合剛學的新詞句,初步感知歌詞里的生詞、短語或句子。
在初步感受音樂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了解歌曲,我范讀歌詞,然后簡單講解一下歌詞中所設計的重要單詞、短語或句子。對于一些課外單詞,通過動作、表情、簡筆畫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教師在這個環節可以要求學生先朗讀歌詞,然后讓學生模仿光盤逐句跟唱,重復數遍,直到學會為止。
歌曲的練習就是對知識加深鞏固的過程,具體的練習方式如下:
對于剛學的和學生相對比較難掌握的歌曲,讓學生集體大合唱數遍,在增強自信的過程中活躍課堂氣氛,也增強孩子們的集體感。
分組唱包括多人小組唱,男女小組唱和分角色唱。讓學生在自由練習中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組合或按老師要求去練習和表演演唱,這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歌詞內容編加上動作,進行小組演唱比賽。
有些小學生天生有一定的語言天賦和音樂技能,教師可以適當安排機會讓他們進行個人表演,以鼓勵其他同學勇于鍛煉和展現自己。
要使歌曲和歌謠真正達到活躍課堂,服務于語言的作用,應該要注意如下的問題:
歌曲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太簡單,學生會覺得沒意思而失去了學習的激情;如果太難,學生唱不熟唱不會,也不能達到加強記憶的效果。
一節課可以使用一首或多首歌曲,但時間與數量要符合教學的需要,不要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走形式。
根據不同的需要,把歌曲滲透到不同的教學環節,以求收到最佳的促進效果。只要運用適當,課前注意力的喚回,課中教學的輔助和知識的加強,課堂結束前的歡快道別,都能充分發揮它的不同作用,甚至在學生安靜作業和閱讀時,也能播放合適的英語歌曲作為背景。
歌曲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健康、旋律優美、基調高昂。在編寫歌詞的時候不妨多參考和模仿英語課本中的范例,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根據需要教唱一些廣為流傳的經典英文歌曲,例如電影《音樂之聲》的“Do、re、me”,電影音樂“It’s a small world.”等。
語言學家反復告訴我們,要讓孩子在娛樂中快樂地學習,這樣的快樂體驗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讓小學英語課堂充滿音樂之美,讓音樂服務于教學,孩子們在樂中學,學中樂,這就是我們的教學主旨。讓我們的英語課堂充滿音樂,讓孩子們乘著音樂的翅膀,在英語課堂中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