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靠投資拉動、優先獲取布點與廊道資源的電網發展模式,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也為后續電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和電力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電網發展也將朝著精細化的方向轉變,尤其是在一些發達城市,稀缺土地資源與配電網建設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迫切需要通過網架結構優化和未來數字化自動化等手段,并合理計及分布式發電、儲能、需求響應等資源的支撐作用,在保障用戶供電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系統供電潛力,盡量提高配電資產利用效率,減少或延緩所需的電網投資規模與所占用的土地資源。
為展示配電系統資產利用效率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分享最新學術研究和技術研發成果,本專刊圍繞資產利用效率指標評估與提升技術主題,吸納了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資產利用效率評估、資產利用效率提升規劃、資產利用效率與新技術結合應用3個部分。
在配電系統資產利用效率評估部分,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袁博定義了配電系統利用效率的3類內涵,在設備和系統兩個層面梳理了現有研究成果,并對未來的適應性評估方法進行了探討,提出了拓展研究思路。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白浩等針對當前中壓線路運行效率評價中因N-1準則導致裕度偏大以及未能充分考慮負荷結構等問題,解析了基于負荷時序特性的供電可靠性與線路負載率之間的關系,提出了以計及可靠性成本的經濟性最優為目標的線路最佳負載能力優化模型。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黃存強等針對當前運行效率評價過程中對西部地區負荷分散、電壓偏低場景考慮不足的問題,挖掘了可靠性、電壓偏差、網絡結構與負荷時空分布等因素的影響機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設備合理負載率的計算方法。
在資產利用效率提升規劃部分,國網吳忠供電公司張浩然等將資產利用效率融入儲備項目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以單位投資綜合貢獻度為基礎的儲備項目動態優選模型。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規劃研究中心高崇等針對不同區域的投資分配問題,提出了一種投資最優的可靠性指標空間分解模型和方法。
在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今天,初中數學微課程從學生需求的視角出發,深挖教材資源的內隱性素材,用數學的方式,從整體觀下建構微課程的教育體系,用自主、實踐、探究、合作、反思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知識與經驗的整合,注重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獨特的價值.
在資產利用效率與新技術結合應用部分,山東大學姜心怡等針對彈性配電網災后恢復問題,考慮可移動儲能利用效率、最短移動距離和最短移動時間,提出了一種以最小化災后綜合費用為目標的負荷分層可移動儲能優化配置方法。國網溫州供電公司趙璞等針對海島微電網儲能系統和聯絡線均衡利用問題,采用目標隸屬度函數將聯絡線資產利用率和儲能壽命特性整合為單目標,提出了考慮源荷不確定性的海島微電網優化運行策略。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規劃研究中心郇嘉嘉等針對綜合能源系統開展研究,提出了考慮多類型負荷不確定性的資產利用效率與運行可靠性協同分析方法。國家電網公司西北分部王鵬等針對因當前西北電網調峰市場基于日前預估的棄風棄光離線開展而導致實施匹配度差、各層級市場補償基準混淆的問題,探討了調峰市場與電能量市場耦合運作的實現方式,并分析了對提升電網調解效率和體現市場價值方面的優越性。
感謝各位作者對本專刊的支持和踴躍投稿,感謝專家對本專刊稿件嚴謹細致的評審,希望本專刊能夠為科研、工程及技術管理人員提供配電系統資產利用效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配電系統的研究、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