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彬
(邯鄲市圖書館,河北 邯鄲 056000)
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連續5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1]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公共圖書館作為傳播文化知識,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在滿足社會大眾閱讀需求的同時,更應該關注面向特殊人群的閱讀推廣,創新閱讀推廣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點與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2],可知,圖書館領域的特殊群體主要指一般讀者以外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因為自身或環境的因素,特殊群體無法接收或者在普通的閱讀推廣活動中得不到一般讀者收到的成效,使得數字鴻溝越來越深。使特殊群體獲得無差別的文化服務,滿足公共文化服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大多注重的是普通讀者的需求,對特殊群體的關注較少,普遍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的現象,往往重開頭、輕堅持;重熱鬧、輕時效;啟動時聲勢浩大,啟動后門庭冷落。
這里的“主觀意識”既包括公共圖書館向特殊群體提供閱讀推廣的服務意識,又包括特殊群體自身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意識。基于服務效果和成本的考慮,公共圖書館普遍存在“重視常規服務,輕視特殊服務;重視普通讀者的吸引培育,輕視特殊群體讀者的群體養成”[3]。特殊群體由于家庭條件、地理位置、身體狀況等原因,信息渠道不暢,對自身應享有的權利不了解,缺乏自覺利用公共圖書館提供的信息資源及服務的意識。
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主要是面對面的實時服務,如:紙質圖書的借閱、館內培訓、展覽等。特殊群體往往因為身體、經濟、地理位置等方面局限性,很難經常走進圖書館享受實時服務,因此,被動地等待讀者上門的服務模式,并不能滿足特殊群體讀者的需求,圖書館需要提供主動的交互式的線上服務。
專業的設施設備是為特殊群體,特別是有視覺、聽覺或行動障礙的殘疾人服務的硬件基礎。但是我國公共圖書館為特殊群體服務的專業設備種類匱乏、數量稀缺、硬件設施建設較少。據統計,我國公共圖書館盲人閱覽座席18 976個,僅占總座席的2.34%;盲人閱讀設備平均每館不足2臺。其他適用于特殊群體設施設備幾乎為零。設備落后、設施數量不足嚴重制約了公共圖書館為特殊群體閱讀推廣服務的開展。
美國傳播學哈羅德·拉斯韋爾的“5W”傳播模式,將傳播過程分為5個要素: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謝蓉教授指出:閱讀推廣活動從本質上可以歸納為一種傳播活動,符合傳播學的一般原理。任何閱讀推廣活動,均可以看作是對推廣主體、推廣客體、推廣內容、推廣途徑和推廣效果五要素在一定時空范圍重新設計組合的結構,通過其相互作用,達成相應的閱讀推廣目的。
推廣主體是閱讀推廣活動的組織者,如:教育機構、出版機構、書店、圖書館、民間組織、企事業單位、媒體等[5]。本文中即為公共圖書館。
3.1.1 提升館員素質。 圖書館員是公共圖書館的要素主體,是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主力軍。為了更好地服務特殊群體,圖書館員應學會尊重和善待弱勢群體,消除歧視心理,與弱勢群體平等溝通,在思想觀念上對服務弱勢群體要實現從讀者走進圖書館到圖書館走近讀者的轉變[4]。還應該具備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能夠為特殊群體提供個性化、專業性的服務。
3.1.2 成立專門服務機構。 很多公共圖書館沒有提供服務的機構和人員,使得設施精良的盲文閱覽室、豐富的盲文視聽資料成為擺設。組織專門人員負責特殊群體的閱讀推廣活動,并且建立健全各項相關管理制度,為長期有效的開展活動提供組織保障。有了專門的部門和人員負責,才能保證特殊群體服務的常態化,規范化,切實保障特殊群體的利益。
3.1.3 加強和社會力量合作。 由于特殊群體的類型多樣性,僅靠公共圖書館的一家之力很難滿足各類群體的需求。公共圖書館應積極與社會力量合作,將專業的人才、資金和設備等引入圖書館的閱讀推廣中。①鼓勵熱心公益事業的單位、組織、個人為特群群體事業提供捐助;②在閱讀推廣具體實施過程中同醫生、特教老師、盲文出版單位等專業人員合作,使推廣活動更具針對性。
推廣客體是公共圖書館通過組織開展各項活動所要作用及影響的對象。本文即為特殊群體。
3.2.1 調查研究,掌握群體分布。 只有充分了解本地區各類特殊群體的特征和信息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為各類特殊群體提供具體服務。與當地的殘聯、學校、社區聯系,對本地區特殊群體的具體情況進行搜集整理;同時對特殊群體利用圖書館的情況就行統計,如:到館時間、信息需求種類、獲得服務方式和滿意度、對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認知和期待等。將調查搜集到的信息分析、整理成檔,為今后更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推廣提供豐富的資料準備。
3.2.2 擴大宣傳,吸引群體關注。 特殊群體閱讀推廣服務很難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特殊群體對自身享有的平等使用圖書館的權利不了解。因此,公共圖書館應通過多種渠道,對特殊群體進行宣傳,使其了解圖書館,進入圖書館,享受圖書館提供的各項服務。借助微信、抖音、微博、QQ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有規劃的深入特殊群體聚集的社區進行現場交流指導也是很好的方式。
本文中推廣內容即信息資源,包括紙質和數字文獻。豐富完善的信息資源不僅能夠滿足特殊群體的需求,更能激發特殊群體的閱讀積極性。
3.3.1 開發特色資源。 在優化整合已有資源的基礎上,針對特殊群體的信息需求,在圖書采購和數字資源整理上要注重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形成特殊數據庫。如針對老人閱讀推廣,可以多采購些養生保健、書法繪畫、歷史傳記、棋類等資源,特別注意對大字版圖書的采購;對于農民工,多采購些計算機、專業技能、休閑娛樂等方面的資源;對于盲人,多采購些盲文、有聲讀物等。
3.3.2 教育培訓,引導群體閱讀。 由于特殊群體自身的原因,很少走進圖書館,在利用圖書館方面難免存在各種問題,為了提升特殊群體對圖書館的認同感,提高對圖書館的利用率,可以通過對特殊群體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向其介紹圖書館館藏分布、教其使用自助設備,引導他們愛上閱讀。
推廣途徑是指推廣主體通過何種方式方法來達到閱讀推廣的目的。推廣途徑是推廣主體、客體、內容三要素實現的載體和媒介,是影響推廣效果的重要因素。
3.4.1 人性化服務,把書送到需要的地方。 特殊群體利用圖書館存在諸多不便,公共圖書館應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懷,減少其利用圖書館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為特殊群體提供人性化服務。采用“流動圖書館”的模式,將圖書送到需要的地方、需要的讀者身邊。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圖書館建立了 “圖書流船”,為漁民傳授科技養殖知識、交流讀書心得;上海的浦東新區圖書館在外來務工人員密集的金橋公務設立了分館,為藍領居民提供圖書期刊。適度放寬政策,為特殊群體提供人性化服務。對于老年人憑退休證免費辦證;對行動不便者,增加外借冊數,延長借閱時間,代借代還,送書上門等。
3.4.2 加強館際合作。 我國公共圖書館,尤其是縣級圖書館,面臨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經費不足、專業知識的缺乏。公共圖書館應該轉變思路,采取館際互借或者是總分館的方式,增加館藏資源,提高圖書利用率和閱讀推廣經驗方法的交流學習,能更好地滿足特殊群體讀者的推廣需求。
3.4.3 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 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不僅可以使讀者在快樂中獲得知識,還可以在活動中體會人際交往的樂趣。因此,對于特殊群體的閱讀推廣要善于用好各種類型的活動,針對不同類型群體,開展針對性強的閱讀推廣,提高特殊群體參與的積極性,使特殊群體從內心愛上閱讀。例如:針對兒童的繪本故事表演、親子閱讀推廣等;邯鄲市圖書館免費開辦“夕陽紅老年計算機培訓班”;對于盲人開展的盲人聽電影、我為盲人讀書等活動。
構建科學合理的策劃、組織、評價、反饋、調整[6]體系是特殊群體閱讀推廣有序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健全有效的評估體系不僅是對當前推廣活動的規范和監督,同時為今后更好地開展推廣活動提供了借鑒。①基于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評價指標,包括預算情況、參與人數、活動創意性等;②基于讀者的評價指標,如讀者滿意度、讀者辦證人數、讀者借閱冊次、讀者閱讀能力提升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