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靜
(長安大學 圖書館,陜西 西安 710000)
2019年底,我國突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直至2020年1月30日,全國31個省市區全部發布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1-2]。對全球來說,2020年的春天,是一個特殊的春天。在這本應該是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的時節里,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共抗疫情。
目前,媒體上討論最多的莫過于“ 新冠肺炎”的來源,“新冠肺炎” 的傳播以及“新冠肺炎”的防治等等[3]。這些固然重要,但“新冠肺炎”帶給我們的還應該有更多的思考。像圖書館這樣的公眾場所,應引發我們更多專業性的思考。
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場所,人來人往,防控工作應是頭等大事,為此全國大部分圖書館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根據《高等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校園防控》等文件精神,長安大學圖書館也紛紛出臺了一些預防新冠肺炎的措施:第一時間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制;嚴格執行每日消毒制度,保持開窗通風;利用網上通知、公共區域張貼、電子屏滾動顯示等各種方法加強宣傳預防工作;調整開閉館時間;嚴格把控人臉識別,謝絕非本校人員入館;不舉辦大型集會活動;所有入館人員需戴口罩,必要時戴手套等防護用品;建立暢通的信息網絡,設專人負責,發現疫情及時上報并處理;洗手間提供專用消毒液和洗手液;各項工作和服務,線上有序進行。 長安大學圖書館館員牢記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堅決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工作部署,緊密配合學校的抗疫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務開展,切實做好防疫和事業發展措施的落實、落地和落細,有力地保障了學校疫情期間資源服務與教學科研工作的有序進行。為防止新冠肺炎交叉感染,保障廣大讀者的身體健康,2020年5月6日之前暫停接待到館讀者的服務工作,圖書館統一將圖書應還時間延長至6月30日,后期根據疫情會進一步調整延長時間。2020年1月15日之前超期的圖書,只計算疫情前超期費用。電話咨詢、網上服務照常進行。
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該病的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為主,亦可通過接觸傳播,或在密閉空間里高濃度氣溶膠進行傳播[1,4]。然而,圖書館館舍建筑存在弊端,尤其是新建的大型圖書館,普遍采用玻璃幕墻和更多的裝飾材料,各種超大閱覽室里窗戶的數量不夠,朝向也不盡合理[5-7]。這些原因勢必導致圖書館自然通風不良,對疫情防控極其不利,而且館內空間的高密度布局也可能加速病毒的傳播,從而讓人覺得圖書館不安全[8.9]。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是一種身體疾病,但此時從某種角度講,它又成為一種社會疾病。讀者由于畏懼“新冠肺炎”,擔心被傳染而遠離圖書館這種公共場所。即使為了教學或研究,也是盡可能把工作往后拖延,或者去圖書館小心翼翼得辦完事又迅速離開。
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教學科研必不可少的文獻信息資料保障機構[10]。“新冠肺炎”作為一個社會影響重大的災害性事件,其影響極大、波及范圍極廣、社會關注程度極高。在這個特殊時刻,圖書館員需要深刻地認識到這場疫情的嚴重性,嚴格遵守學校和館內制度,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疫情,面對讀者。
圖書館管理制度是圖書館組織機構和管理機制發揮作用的保證[11]。疫情形勢下,圖書館只有制定更加嚴格、更加健全、更加精準的管理制度,并且要求全體館員必須切實履行遵守這些制度,嚴格遵守《高等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校園防控》,大家才能更加積極地配合學校、配合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工作,充分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預案,建立緊急應對機制,杜絕病源在校園內傳播的一切可能。
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讀者科研教學工作不受影響,長安大學圖書館迅速響應,積極行動,拓展了一系列線上服務活動,扎實推進“在線”文獻資源與服務再升級——打造線上服務平臺,著力保障館藏資源與服務穩定、高效運行,有效支撐學校線上教學工作,做到“閉館不閉網,服務不打烊”。
確保校內校外訪問和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24小時不斷線,定期推送數據庫利用、信息檢索知識培訓等助學助研相關信息。校園網內用戶可直接登錄圖書館主頁訪問電子資源;校外訪問用戶可通過學校VPN、CARSI訪問;圖書館將定期向師生推送網絡免費資源,并開通了知網研學平臺,A&HCI與ESCI數據庫,Itextbook(愛教材)電子書庫Wiley、CRC、Cambridge、Cengage電子教材,Iresearchbook(愛學術)電子書庫,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知識服務平臺,ScienceDirect教科書平臺等。
堅持線上文獻傳遞服務,滿足讀者需求。文獻傳遞與館際互借服務是對圖書館線上資源的一個有力補充,滿足了師生對文獻資源的需求,降低了教學科研所需文獻獲取成本。通過加入圖書館文獻傳遞服務微信群進行申請,及時向讀者提供電子版文獻(文獻傳遞僅限申請者用于本人的教學科研活動)。
提供在線查新檢索服務與證明材料無接觸領取服務,滿足讀者足不出戶,仍能夠保障教學科研的順利開展。
圖書館作為學校的職能部門,這場疫情危機使圖書館的發展理念、管理制度、服務方式及人員素質等方面都面臨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目前,圖書館還無法實現對每一位讀者量身定做,個性化服務,只能根據學校的學科建設進行數字資源的建設,并對讀者主動進行學科化信息的推送,針對性地對部分教師進行資源推送與服務,在實現對讀者的主動服務,個性化服務的道路上任重道遠[12-13]。
為此,圖書館應盡可能招納計算機方面的人才,能夠以數據庫信息資源和通信設備為依據,以應用軟件為手段,以數據庫信息資源為利用對象,利用大數據捕捉到不同讀者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多樣的服務方式和內容,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14-16]。同時,圖書館應從讀者角度出發,換位思考,為讀者提供最大便利。
圖書館的公共衛生防疫工作不僅要強化領導意識,杜絕麻痹大意的輕敵思想,還要強化衛生工作的重要性。健全館領導到部室主任再到館員的逐層管理體系,制定完善可行的公共衛生防疫規章制度,實現管理體制上的突破和改進。
歷經此次疫情,圖書館應該以此為起點,加強紀律,嚴格制度管理。大家只有都按照統一的規章制度嚴格律己率人,圖書館才能夠有序健康的更好發展。
圖書館對書刊、計算機、公共物品和場所進行消毒,不僅有利于保障讀者和工作人員的健康,也有利于預防疾病的傳播[17-18]。伴隨疫情防控常態化,做好消毒工作將是一項長久的常規工作,不僅是文明管理的政策措施,也體現高校圖書館一切為了讀者的服務精神。此外,要教育讀者保護圖書,保持圖書的清潔衛生,以免讓圖書成為疾病傳染的媒介;只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共同維護圖書館文明、健康的學習環境[19-20]。
中華民族是一個經歷過許多磨難的民族,這次的疫情危機對我們來說是考驗,更是契機。雖然病毒狡猾,疫情隨時面臨再次反彈的危險,只要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科學防護,一切行動聽指揮,就一定能打好防治“新冠肺炎”這場疫情攻堅仗;只要增強意識,嚴守紀律,愛護自己和他人,時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準備,就一定能讓圖書館成為求知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