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巧蘋 鄒俊平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604)
《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對象是廣大青少年。[1]高職英語作為大學公共課程的一門必修課,其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高職英語的教學要將語言與文化的學習有機結合。[2]英語教學有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培養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功能,這說明高職英語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語言知識,同時這門課程還承擔了學生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這要求我們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提高政治站位,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與語言文化知識的傳授相結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深化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內涵建設。有學者認為“學習生活中的德育主要是教育內容的滲透而產生的教育影響”。[3]此外,高職英語教材內容豐富,蘊含著很強的外來文化,因此很有必要在其教學過程中實施德育滲透。
第一,高職英語的教材內容大多數是全文引進國外的原文,囊括了國外的地理、人文、風情、民俗等各個方面,包含了各種西方文化禮儀知識在內。作為高校學生,在接受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的熏陶的同時,他們會對西方文化產生盲目地崇拜感。如果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對本民族本文化的認知,則會導致青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法良好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將會起著非常不良的作用。第二,作為高職英語教師,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非常重視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傳授,而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融入和講解,無法將英語教材背后所隱含的良好的隱性育人元素挖掘出來,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里。第三,高職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他們普遍認為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建設,應該由學管人員或者其他思政教師承擔,高職英語教師的這種理論站位和思想局限了高職英語課程的育人作用,更加說明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刻不容緩。
第一,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高職英語課程所占的課時比例比較大,課程延續的時間比較長,參與的學生眾多,這些方面都給高職英語課程進行國家認同教育,培養大學生的愛國精神提供了較好先決條件。第二,高職英語課程是語言交流和文化傳播的雙重載體。高職英語教材大多以國外原版內容為基礎,而文化是語言的基礎,在學習西方文化的時候,潤物細無聲地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導入到英語課程教學中,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習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理性的思維正確看待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在大是大非面前樹立正確的國家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明確“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邏輯層次和功能實現,構建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維目標體系,充分尊重課堂教學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作用,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過程和環節。[4]明確高職英語教學是從知識傳授到能力培養再到價值引領的相互映射,明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對接式設計中知行合一的相互映射,明確專業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與“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目標的相互映射。
首先,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和主要引導者、實踐者和課堂的領導者,不僅承擔著教授專業知識的能力,還承擔著學生思想素質提高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高職英語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較高的政治站位和理論水平,在日常的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將立德樹人和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高作為工作的核心和關鍵,將學生的價值觀樹立放在重要的位置,將學生的國家認同教育融入各個環節。
其次,挖掘課程中的隱性育人元素。充分運用教材、讀懂教材、挖掘教材,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歷史典故等,將中國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英語教材中,將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文化習得有機地結合起來,將無形與有形深度融合,既能夠緊扣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緊扣時代發展的要求,又跟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密切相關。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職業自信,形成了協同育人、立體化育人的效應,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實現全方位的育人功能。
我國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人文歷史,要求我們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及時地導入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以愛國主義文化認同為主要基礎,選擇合適的方式和方法,在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
首先,在英語教學中增加愛國主義內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在充分挖掘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注意融入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加國家認同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比重,使愛國主義文化認同教育在英語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培養學生的國家榮譽感,將自身發展融于國家發展的大局中。
其次,調整高職英語課程設置,導入傳統文化知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以往一味地引用西方原文輸入的英語教材相比,高職英語課程要積極的調整課程體系,盡可能多的挖掘和收集優秀的教學素材和教學案例,在英語教材中增加我國傳統文化知識的部分,這樣的教材能夠中西合璧,能夠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
最后,在英語課外活動中導入民族文化。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氛圍和學生第二課堂的作用,在舉辦各種英語課外活動中積極地導入傳統文化知識,在活動的過程中,促進中西方文化知識的碰撞與融合。
國家認同教育是否落實到位關系到廣大青年學生的未來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加強青年學生的國家認同教育,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必須不斷創新教育方法,通過加強國家和民族歷史教育、調整課程結構、強化愛國主義實踐等措施,培養和升華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