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聰 戶秀瓊 郝小江
(攀枝花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傳統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政課程教育,其存在建設周期長、內容相對滯后等問題,其他各類專業課程應當作為思政教育的輔助渠道,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到專業課程中,與思政課程相輔相成。
中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青年將接手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優秀人才和先進科學技術是現代化建設的剛需。高校是培養青年人才的主力,培養青年相應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讓中國的傳統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深地扎根于當代青年內心。當代青年能夠客觀理性的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現代化建設相呼應是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關鍵。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長期的思政教育不可或缺。
思政教育建設周期長,意味著當下思政教育的改革策略不可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傳統的思政教育僅僅依靠思政課堂,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思政課程內容過于生硬,親和力不夠,教條式的思政內容如果沒有具體的事件作為載體,很容易造成學生反感;
2.思政課程內容相對落后,沒能與時俱進;將時代元素帶進思政教育建設,需要思政教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為應對現有思政課程的不足,課程思政應運而生。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到專業課教學中,使思政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以此提升課程育人能力。目前課程思政建設正處于初步探索階段[3-7],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易操作的評估辦法。目前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有:
1.專業課教師應當增強在社會人文領域的文化底蘊,有堅定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加課程講解的感染力;
2.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參與,教師在此過程中作出相應的思想引領,以此提升課程思政教育的親和力;
3.形成一套課堂思政教育的評價標準,可有效評估本次課程的效果,為下一輪課程思政教育提供經驗。
本文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核心課程《電力系統穩態分析》為例,介紹我校在專業核心課程上,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實施經驗。
在《電力系統穩態分析》開篇第一章中,需要講述電力系統的基本概念、電力系統運行的基本要求和電能指標等內容,強調電能質量和電力系統發展的重要性。在介紹電能質量內容時,適時融入思政元素,如通過介紹世界上影響較大的大停電事件:美加大停電、印度大停電以及2008年中國南方大停電,展開對自然、人文、技術的討論,使得學生對電力行業基本的職業操守與素養有大致的定位。在講解電力系統發展時,通過對比介紹中國和其他國家電網的最新數據,應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各種數據,不僅僅要看到中國電網的發展速度相較他國的優勢,也要看到中國電力技術水平相較他國落后的現實,使學生明白中國現在完全有讓國民自豪的資本,但是面臨的挑戰也需要當代青年客觀嚴肅地對待。用現實激勵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憂患意識;激發奮斗激情。
第二章講述電力系統各元件的數學模型。在介紹不同輸電線路的模型時要區別對待,潛移默化中引入思政元素。輸電線路的精確模型是分布式參數模型,但分布式參數模型過于復雜,實際應用中通常將線路的數學模型簡化,區分為短長線路、中等長度線路和長線路進行建模,而對區分后的數學模型精確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也會存在不同類型線路數學模型上的差異。深入淺出的講解會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工程以及科學上秉持的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也會讓學生體會到唯物辯證法中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第三章主要講解的是通過手算實現簡單電力網絡的潮流計算和分析。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進行電力線路、變壓器以及簡單網絡運行狀況的計算,引導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分析,通過手算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結合實際工程中可以對潮流計算作相應的簡化,如環形網絡可以簡化為阻抗支路,讓學生體會到面對復雜問題要分清主次矛盾,把刀刃放在主要矛盾之上,次要的矛盾可以適當忽略。同時,在對現象的分析過程中,激勵學生要勇于探索,嘗試使用區別于現有教材中的方法來對電力網絡進行潮流計算,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時代精神。
第四章介紹運用電子計算機編程實現不同算法對復雜電力系統網絡進行潮流計算。循序介紹高斯-賽德爾迭代法、牛頓-拉夫遜迭代法以及PQ分解法,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潮流方程的求解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曲折前進發展的,各種算法有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及應用范圍。針對電力系統發展中出現新現象、新問題,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改進創新再發展?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啟發學生思考,培養精益求精態度,建立科學發展觀的有效途徑。在本章的學習中,可布置作業讓學生編程實現某一算法對指定網絡潮流問題求解,進一步加深對算法知識以及工匠精神的認識。
第五章闡述電力系統頻率調整和有功功率最優分布兩個問題。在介紹頻率調整內容時,介紹頻率偏差會對生產實際產生各種危害,向學生介紹電力行業內主流的價值觀念和職業操守,愛崗敬業是電力工作者應該具有的基本良知;在講解有功功率的最優分配內容時,以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4月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保護環境為切入點對有功最優分配內容進行展開,探討如何最大限度的減少能源損耗去實現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讓學生體會到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并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國家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與我們每個人切身利益相關。
《電力系統穩態分析》最后一章探討電力系統的無功功率和電壓調整兩個問題。在講解介紹無功調節的措施時,首先探討發電機、變壓器調壓方式及其不足,接著介紹為了彌補該缺陷而引入補償式調壓的策略,最后介紹針對不同調壓措施的優缺點而提出的取長補短方案——組合調壓措施。該過程體現著唯物辯證法中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即事物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曲折與前進性的統一,讓學生明白工程建設并不是存在一個完美的、可以經受長期考驗的方法,新的工程問題總會在實踐中產生。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現實社會問題,將個人發展置于時代和國家的發展中去考量,努力提高專業素養,時刻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做準備。
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到專業課教學中,與思政課程形成合力,提升課程全方位育人能力。本文以《電力系統穩態分析》的教學實踐為例,通過深入挖掘蘊含在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將愛國主義、工匠精神、職業素養、唯物辯證法等思政內容與專業教學目標相結合,在知識傳授中融入價值引領,正確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機結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