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成 馮華明
(廣州工商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中明確提出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構建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在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展下,必然對高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商務英語筆譯是商務英語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核心課程之一。然而,傳統的商務英語筆譯課程仍以線下教學為主,信息化程度較低,普遍存在教學模式單一、評價體系不科學、學生翻譯練習不足、師生互動缺乏等問題,使得學生的商務語言應用能力不高,普遍缺乏在商務環境下的專業應變能力。
為此,國內學者積極探索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筆譯課程的應用路徑。李華芳(2017)通過建構翻譯實驗實訓室和其配套的系統,開展以翻譯過程為取向的啟發式的翻譯實踐教學方式。陳友勛(2015)建議利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演示翻譯的過程,筆譯過程圍繞“翻譯單位”的選擇、處理、重組三個步驟操作,通過腳本控制網頁輸出而達到最大的效果。劉艷芳(2015)提出應增加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的多維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掌握機器翻譯軟件及網站系統,學習語料庫中多樣的表達,增加網絡評分的多維評價方式。通過人機、人人之間的信息流動,培養適應社會信息化的應用型人才。
隨著“互聯網+”概念不斷普及,信息化手段的推陳出新,把信息技術應用于筆譯課程中的研究在近年來也不斷涌現,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仍處于理論階段,實證研究較少。為此,筆者在廣州工商學院商務英語筆譯課程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起網絡教學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旨在解決傳統筆譯教學中的基本問題。同時開展定量及定性研究,通過調查問卷、個別訪談及觀察法,檢驗該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信息化技術在商務英語筆譯課程中的有效應用路徑,擬回答以下問題:1.信息化教學模式能否解決傳統英語筆譯課程的基本問題;2.學生對該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接受度如何。
本研究在廣州工商學院商務英語筆譯課程中開展,學生為該校商務英語專業2017級兩個班共87名學生。其中一個班共44人接受信息化教學模式,設定為實驗組;另一個班共43人接受傳統的教學模式,設定為參照組。兩組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專業知識結構平均,參照依據為兩組學生歷年成績平均分及四級分數,歷年參加的必修及選修課程基本一致。
參照組與實驗組均以必修的形式學習商務英語筆譯的課程,每周學時為4學時,共16周。其中參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線下練習、教師線下批改及課堂講評的單一模式,基本基于線下教學;實驗組采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借助騰訊課堂開展“對分課堂”“翻轉課堂”等創新教學,同時利用學習通實現貫穿全課程的線上考勤、作業與批改、問答互動等環節,此外在課程組建立線上教學資源庫,融入大量多模態、時效性的教學資源,為信息化教學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期末采用相同的命題試卷進行閉卷考試,題型包括商務短語翻譯匹配、縮略語翻譯、正確譯文選擇、翻譯技巧判定、句子翻譯填空、段落翻譯題。本研究通過對比參照組與實驗組的期末成績,比較傳統模式與信息化模式的教學效果。同時在學期末開展問卷調查、個別訪談,進一步檢驗該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及可行性。
通過對比參照組與實驗組學生期末成績,以及對調查問卷、訪談內容進行分析總結得出:通過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庫,信息化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積極作用。
通過比較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得出,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模式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驗組與參照組期末平均分分差約5分(參照組平均分約78分,實驗組平均分約83分),其中實驗組在翻譯技巧判定、段落翻譯兩類題型中表現明顯優于參照組。結合課堂觀察及訪談分析得出,實驗組學生對于基于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的關于翻譯技巧的教學內容印象比較深刻。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翻譯技巧的理解及掌握。同時基于學習通,學生在整個課程進行了大量的翻譯練習,并得到了教師的及時反饋,因而對翻譯技巧的理解及綜合運用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從而在翻譯技巧判定題及段落翻譯題中獲得較優表現。
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得出,學生對商務英語筆譯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認可度及接受度較高。90%以上的學生認為我校在大三年級開設商務英語筆譯課程屬于合理范疇,并認為筆譯課程在促進就業和提升個人專業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教學效果方面,84%的學生認為線上教學平臺可以促進筆譯教學效果,主要表現為提升課堂互動性、增強課堂緊張感、方便作業收集和批改、方便課后復習。此外,從訪談中得知,學生認為傳統翻譯課堂的教學內容不夠推陳出新,實用性不夠強,不夠緊跟時代,同時由于課后練習較少、教師反饋不及時等因素,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效果不如意,而本研究中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能夠解決以上問題,學生對此持有積極態度。
目前,商務英語筆譯課程已建立起高效、可行的網絡教學平臺,充分結合與發揮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等軟件的優勢,有效解決了傳統筆譯課程教學模式單一、評價體系不科學、學生翻譯練習不足、師生互動缺乏等問題。主要表現為:
1.教學模式更新。通過搭建網絡教學平臺,借助騰訊課堂及超星學習通的信息化技術,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分班級分階段嘗試“對分課堂”“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代替傳統的課堂問答模式,大大豐富了課堂活動,增加師生課堂互動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積極性和課堂效率。
2.評價體系升級。基于超星學習通,商務英語筆譯課程建立起有效的網絡評價系統,實現教師任務實時發布、學生作業即時提交,大大縮短了學生作業周期,同時對學生學習進度及效果實現全面監測,并利用網絡展示對學生作業進行即時反饋與點評。此外,教師還借助軟件的數據分析技術,根據學生的線上考勤、作業完成情況、課堂活躍度等數據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進一步完善評價系統。
3.學生翻譯練習增加。在實施過程中,商務英語筆譯課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推行“電子化、無紙化”作業,為學生精選大量翻譯練習,學生每周按要求在超星學習通完成翻譯練習,教師實行電子批改,及時給予反饋,極大地提高效率,打破“聽多練少”的教學現狀,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同時告別傳統落后的筆譯練習模式,讓學生學會應用網絡多媒體和機器輔助翻譯,提高了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
4.師生互動加強。商務英語筆譯課程利用超星學習通、微信及 QQ 等軟件的即時通訊功能,分班級創建群組,搭建起高效的網絡答疑平臺。學生通過平臺留言、參與話題討論、語音連線等功能與教師聯系,即時解答疑問,大大加強了師生間的聯系。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商務英語筆譯課程改革初步取得成效。教學模式的更新、評價系統的升級、學生翻譯實踐的增加、師生互動的加強,以及教學資源的更新升級,實現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角色設置,通過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平臺與多媒體輔助工具的極強的表現力、重現力和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基本解決傳統英語筆譯課程的問題,同時改變學生對筆譯課程單一、枯燥的刻板印象,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翻譯理論,著實提升翻譯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