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奔月
(開封技師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4)
由于中職教學授課內容較為復雜且知識點廣泛,因此教師往往在授課過程中采用課堂講授、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教師糾錯、學生再練習以及最后的點評總結的傳統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過于強調對學生的知識灌輸而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協作。由于學生存在基礎較差的狀況,就更加使得他們不愿意和教師進行問題的探討。久而久之在這種情況下,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過程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這就會從根本上影響教學質量,從而對我國技術人才的輸送造成阻礙。
在“互聯網+”背景之下,中職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關鍵還是在于教師,畢竟教師若缺少“互聯網+教育”理念,在課堂上自然也不會應用“互聯網+”技術來優化中職教學,這種情況下中職教學自然也就只能局限于傳統形式。就目前中職學校教師教學現狀來分析的話,還是有部分教師無法及時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還有部分教師自身電教化能力不足,不能緊跟“互聯網+”時代發展來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對學生展開教學,這種情況下中職教學質量自然也無法有效提升。
照本宣科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使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常將理論教授和實踐操作割裂開來,大多數教師認為只要做好理論講授學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技能的操作流程,這種夸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做法對提升整體的中職教育質量造成了嚴重阻礙。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教師對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培養的忽視造成了現階段許多學生在接受完中職教育后不能滿足工作需求的現狀。無法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過程中是現階段中職課堂教學存在的一大問題,值得每一個中職教師去深入反思。
慕課是“互聯網+”背景下的產物,將其應用于中職教學課堂,能夠有效打破知識與地域之間的限制,有效突破了教室圍墻,相較于其他教學方式而言具有開放性、個性化、即時性等特征,將其應用于中職教學課堂是“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教學模式創新的具體表現,也是優化中職教學的重要舉措。慕課作為“互聯網+”背景下常用教學手段,其教學形式十分多樣、開放且滲透性強。可是需要注意慕課在應用的時候大多是以視頻作為媒介而呈現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有可能會因為被動接受而產生學習隨意等情況。為此,慕課在中職教學模式中的應用雖然能夠改革優化中職教學,卻不能完全地替代傳統課堂教學,中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準確對“互聯網+”背景下的慕課教學手段形成有效認知,在課堂上盡量挖掘慕課優勢來將其合理應用于中職教學課堂中,這樣才能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涵、優化中職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升中職教學實效。
正所謂“溫故而知新”,作業幾乎是每一堂課的標配。通過作業一方面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但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一方面并沒有建立起及時認真地完成作業的良好學習習慣,另一方面由于基礎較差,作業的完成率、準確率普遍較低。這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互聯網+”下的作業平臺可以有一套較為完整的作業系統,既要便于學生完成作業、訂正作業,也要能便于任課老師布置作業、批改作業以及點評作業等。而且要能常態化,能夠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橫向、縱向對比分析,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業反饋,讓任課老師時刻掌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從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輔助學生主體開展教學。教師借助信息教學平臺,可以將各種類型的習題上傳至教學平臺,相同課程之間的習題資源可以共享使用,既可以減輕任課老師的壓力,也可以達到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目的,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學優勢。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只需從習題資源庫中抽取相對應的習題布置作業,極大地減輕了任課老師的教學工作量。同時對于選擇題、判斷題等客觀題,可以由系統自動完成批改,并對每道習題的作答情況進行橫向分析對比,生成統計數據。學生借助信息學習平臺,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作業,并從實時生成的數據中檢驗學習效果,了解自己所處的水平,更好地評估自己,適時調整學習方向。
首先,由學生主導學習過程,教師本位思想退出課堂教學。翻轉課堂重點就在于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分配,使學生成為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的主導者,也使他們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索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以及德育過程的約束。其次,翻轉課堂使學生學習的思路更為清晰,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翻轉課堂將聽課過程留到課余時間進行不僅可以起到知識預習的作用,而且使學生對針對性和復雜的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有助于后續的記憶和復習效果提升。最后,翻轉課堂的形式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師生互動效果,形成了良好的反饋和反思情境。在翻轉課堂進行過程中課堂內容主要通過師生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生可以對在課外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教師探討,這樣就大大提升了學習效果、有助于因材施教局面的形成。
微課同樣也是“互聯網+”背景下的常用教學技術,其主要是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作為主要形式,教師在應用的時候,需要圍繞著某一個知識點亦或者是教學環節而展開完整、簡短的教學活動。將微課有效應用于中職教學課堂本就是“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教學模式創新與改革具體表現,教師在應用微課進行中職教學的時候,對于微課設計與制作則可以按照生動、美觀、簡潔與精美等原則來進行合理設計,而且在設計期間還需要將其與中職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在一起,真正以課堂講解作為基礎,結合不同的現實課堂訴求來合理采用微課教學手段,并且將其有效應用于課前預習、課中講解以及課后復習等環節中,這樣才能在優化中職教學的同時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職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都不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微課來為學生設計懸念作為預習任務,這樣中職學生學習興趣自然能夠得到提升。而在課堂講解這一環節的話,微課的應用則不再只是局限于簡單的知識點講解亦或者是新舊知識概括,教師還可以借由微課來為學生展示出實操具體步驟,這樣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也能在微課有效應用中得到提升與發展。
在當今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中職教學要不斷規避之前模式死板、形式單一的弊端。通過挖掘各項信息技術的優勢運用到自身教學過程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職學生理論實踐的同步發展。在各項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在可控的范圍內對學生進行差別化管理,從而為向社會提供高質量技術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