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紅川
(甘孜州白玉國有林保護管理局,四川 甘孜藏族自治州 627150)
在我國長期以來采用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雖然加快推進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但是也不可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現階段,人們對于環境保護與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國家也重點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霧霾空氣等生態安全問題,針對我國森林植被覆蓋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現狀,我國近年來加大了退耕還林和綠化力度,使森林資源規模在逐漸擴大。林業資源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產業也是我國的重要支柱型產業,對于現代工農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育苗是林業發展的基礎工作,在現代林業發展形勢下,傳統的育苗技術已經無法滿足要求,這就需要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對育苗技術加以創新,通過現代林業育苗理念的應用來改進育種技術和造林方法,加快林業發展速度。
現代林業育苗理念主要體現在營養繁殖、容器育苗和大棚育苗等幾個方面:一是針對營養繁殖來說,由于應用傳統的林業育苗理念表現出林木成活率較低的問題,而通過營養繁殖育苗理念的應用,通過推廣優質秒鐘的方式,加快苗木生長速度,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苗木種植面積的擴大和快速生長,縮短苗木生長周期并降低育苗成本。基于此種育苗理念,發揮苗木內部細胞在生理的作用,促進新根和新葉的快速分化,實現林木面積的迅速擴大來滿足現代林業發展要求,目前比較常用的嫁接育種技術就是營養繁殖育苗理念的一種應用形式。通過此種育苗理念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母本優質特性的保留,在分化過程中遺傳母本特性,實現苗木品質的改善。而且可以縮短苗木的生長周期,使其枝葉可以快速長成,尤其針對無核果樹來說,可以實現苗木繁殖系數的增加,提升林木的結果率等。
二是針對容器育苗來說,由于近年來我國的造林面積以及森林撫育面積逐漸下降,想要加快林業改革速度,就需要提高林業工程建設質量并確保苗木可以高品質生長。在提出容器育苗的十幾年的時間內,容器育苗在育苗規模中的占比較小,只有10%左右,遠低于國外容器育苗的整體水平。但是從2019年開始,容器育苗理念在逐漸深化,表現出容器育苗面積的逐漸增加,同時也給我國林業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
三是針對大棚育苗來說,通過在大棚中采集1 年多的苗木,通過工業技術的應用開展合理的插條處理,在某個區域中固定并采取盆栽的形式使其生長面積擴大。在應用上述方式時還要在插條之后加強苗木管理工作,保證在插條之后可以長出木質化的葉片,防止破壞組織并對其后續生長速度造成負面影響。基于此種育苗理念,在苗木采集之后可以形成多達60 多個插條數量,并且可以針對不同地區的苗木種植要求制定針對性的育種計劃,推動林業產業的健康和快速發展。
目前應用容器育苗技術主要經歷以下幾個培育階段來提升苗木成活率,一是建立苗圃。苗圃選擇重點是地址的選擇,為了保障高發芽率,應盡量選擇在陽光和水資源充足、便于管理的位置,還要通過遮陰棚的修建,避免室外溫度超過30℃而導致其失去活性,影響其發芽。二是選擇催芽容器。基于所確定的苗圃位置以及對應的催芽法,合理選擇催芽容器,可以幫助種子快速發芽并長出樹苗。這是由于種子在休眠期中以及受限于自身種皮厚度、硬度以及透氣性等因素會影響其發芽規律,通過層積催芽法的應用以及泥炭杯式容器、罐裝盆式容器等容器的合理選擇,有助于提升育苗質量。三是配制基質。基質質量直接決定容器育苗質量,也是決定容器育苗成敗的關鍵。基質主要分為輕型、重型和半輕型三種,在配制基質過程中需要將適量的磷、鉀等元素加入其中,為苗木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比如針對馬尾松等苗木來說,育苗基質主要由蛭石、樹皮粉等按比例配制而成。四是針對播種管理來說,針對選擇苗圃時所確定的播種時間,在上述基質配制好之后,比如在北方的4 月份左右,根據樹種類型確定每個容器中的播種數量并開展澆水和施肥作業。比如針對樟子松或者油松,通常在每個容器中播種2 粒,如果在7d之后容器中的樹苗數量少于播種數量則需要進行補苗。五是包裝栽種。由于容器中存在營養基質,因此對容器苗木可以通過包裝之后進行長途運輸,但是要求在運輸過程中做好保護,避免容器苗木受到外力而損壞。
此技術與上述容器育苗技術類型,最大的不同是不需要使用容器,而是在常規的田地或大棚中開展科學育種工作,在苗木長成之后進行移栽,這也是最為常見和常用的育種技術。具體地說,在播種之前應該在溫水中浸泡種子4h 以上對其進行催芽,然后在土壤中通過撒種或者條播的方式播種,控制播種量為100g/667m2,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在10d 左右長出小樹苗。還可以采取在壟溝中播種的方式,此壟溝的深度為30cm,在壟溝的10cm 深處播種并覆蓋厚度為1cm 的薄土,此種播種方式可以比上述播種方式減少一半的播種量。如果是在冬季寒冷時候播種,可以在大棚中開展。
應用此種育苗技術,首先應該確定每年的春季作為最佳育種時機,避免土壤中的凍層影響苗木生長,在秋季溫度較高且土壤濕潤的地區也可以選擇在秋季開展。在選號育種時機之后則要開展選種插條工作,選用優質的無性繁殖苗木種子以及不存在病蟲害的插條作為原材料,在土壤中插入成苗后的苗木30d 之后對其進行修剪,在1 年之后則可以在林區中栽種。在選擇插條時應注意插條的尺寸,針對楊樹苗來說,應控制插條長度在15cm 左右,切口與側枝的距離為1cm 左右,將選擇好的插條進行打捆處理,每捆數量為100 根。
針對根系發育能力較弱的樹種,比如紅楓、月季和五針松等植物,通過嫁接育苗技術有助于提升其省長李并促進其優質發育,實現栽種面積的擴大,滿足現代育苗理念的要求。在應用此技術時,不僅要選擇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做好苗木的消毒工作,避免嫁接作業中出現苗木畸形問題。而且還要首選砧木作為嫁接材料,在嫁接過程中做好科學的水肥管理工作。比如在苗木長到10cm 高度時可以施加尿素,控制施肥量為25kg/667m2,如果在7 月份開展嫁接作業,則應噴灑灑磷酸二氫鉀溶液來提升苗木的抗凍能力和地域外界環境影響的能力,有助于發揮嫁接的優勢。
在此技術應用時,首先應開展細致整地工作對土質條件加以改善,通過全墾或局墾的方式,清除雜草,改善和發揮土質理化性質。最好是通過整地方式,促進幼林生長并提升人工林的生長效率。其次是適地適樹,也就是要求樹木與土地特性之間保持高度的適應性,全面分析立地條件和樹種特性,合理選擇樹種和造林地,因地選樹并因樹選地。再次是良種壯苗措施,通過相關部門提供技術支持的方式,發揮良種壯苗的優勢,加快其生長速度和提高產量、抗災害能力。最后是合理密植。保證樹木的良好通風性,創造吸收水分的良好條件,同時也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和空間,提升林木產量和種植水平。此外,針對苗木生長階段的各種病蟲害,應針對不同蟲害等開展差異化的防治手段來提升防治效果。
現階段基于現代育苗理念和育苗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林業產業中的育苗技術和理念不斷改進創新和發展,首先是向品質化育苗方向發展。林業建設的速度與質量直接受到健康苗木的數量和質量的直接影響,且由于林木種苗既是生產資料又是商品,在林木種苗的生產經營以及林業生產過程中就需要基于其生態適應性和使用定向性的要求對其品質進行調整,保證符合市場規律。為了基于現代育苗理念來發展新型林木育苗技術,有助于加快林木種苗產業化和持續健康發展。其次是定向化培育方向發展。由于不同地區的土壤、氣候和環境等因素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育苗過程中所應用的種植培育方式、播種方式以及管理模式也存在較大不同。因此在發展林業育苗技術的過程中,就需要由專家小組因地制宜開展定向研究,結合以往的育苗數據在此區域中開展重新排列和劃分不同類型,通過定向化培育來實現效益最大化。再次是向集約化育苗方向發展。基于目前不斷加快的城市化建設進程,我國社會發展中對各種林木資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為了保證社會發展所需的木材供給量,推動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就需要采取集約化的科學育苗方式來縮短林木的生長時間,也就是通過對基因組合方式的改變來提升苗木品質,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后是向持續發展方向發展。正是由于林業產業是推動我國工農業發展的基礎和后盾,為了滿足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對林木資源所需,就需要在發展林木培育技術時不斷提升林木品質,起到改善和強化生態環境,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首先要成立高品質的林業平臺。通過林業基地平臺的打造,在苗木培育工作之前應全面評估和考察土地質量,為苗木生長提供一個高品質的生長平臺。在此林業培育平臺中,技術人員應不定期做好觀測、記錄和評估等工作,并進行苗木生長記錄手冊的制作,詳細總結不健康生長的苗木和存在病害的苗木并加以改進。其次要加大資金投入并加強宣傳工作。為了打造高品質的林木育苗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保證基地品質。尤其是在目前人們更加關注林業生態并加強林業保護工作的當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打造上述基地平臺,還要基于不斷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和多樣化的新媒體加強宣傳工作,吸引更多優秀年輕人加入其中,創新育苗結構,加快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最后要改善經營方式。目前我國的林業育苗經營方式比較固定,不夠靈活并缺乏可持續性。面對上述問題,則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和要求,創新更多育苗工具和設備,通過提升機械化水平來減少人力成本,打造一種全新的節約育苗管理和經營模式。
目前常用且快速發展、推廣應用的現代林業造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栽苗造林。此種造林方法就是通過選取優質種子進行栽種的方式來提升苗木的存活率并降低栽種成本,通過此種造林方式有助于保護苗木根部,保證其養分和水分充足,加快苗木的生長速度,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并可以高效使用種子。二是劈植造林。應用此種造林技術時,需要對種子所在地區的溫濕度、土壤密度、性質性能等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對上述參數加以嚴格把控來保證培育幼苗的溫床滿足其生長條件,保證足夠的生長所需養料,加快其生長速度,避免出現苗木枯萎或幼苗死亡等問題。通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將母本的良好性質加以遺傳和繼承,便于培育更具優良品質的品種。三是插條造林。此造林技術比較適合在早春或初秋開展,尤其是在春季,此時沉睡的土地和種子逐漸蘇醒,溫度在逐漸升高,此時可以在土地中栽種插條并進行保溫層的覆蓋,做好溫度調控,為幼苗生長提供養料供應,有助于優良品種的推廣,實現林木種植面積的擴大。在插條選擇時對林木年齡和苗木的尺寸有著嚴格的要求,還要采取疏剪等方式,有助于使用完整樹木枝條來培育整棵苗木。四是直播造林。造林技術中比較簡單就是條播、撒播和穴播等方式,這些種植方式比較簡單,比較適合在林區中大規模的開展播種造林工作。通過此種造林方式的應用,簡化了育苗工序并便于實際操作,但是對造林地的條件有著嚴格的要求,還要在造林之后做好幼林撫育管理工作,比較適合對種子較大且容易發芽的品種開展大面積的造林推廣種植工作。
在現代林業發展進程中,為了有效改善生態系統,發揮其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推動林業經濟發展和現代社會發展,就需要針對不同苗木類型研究科學育苗手段,基于現代林業育苗理念中的營養繁殖、容器育苗和大棚育苗等理念,加快新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打造有效的植樹造林方式,同時重點做好容器育苗技術、播種育苗技術、插條育苗技術和嫁接育苗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林業發展以及林業產業、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