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蒙蒙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 01700)
辦好民族院校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民族院校大多處在邊遠地區和經濟不夠發達的地區,新時代的民族院校大學生,承擔著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弘揚中國精神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筑夢人。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做好民族院校大學生的領路人,幫助民族院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要使其形成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這對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進步,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選聘的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理論學養,才能真正做到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傳道、授業、解惑者。
選聘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首先要考察應聘教師是否具備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否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否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此外,選聘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更應該考察是否牢牢樹立和堅守一個中國原則,堅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選聘有信仰的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傳遞給學生。這樣才能保證民族院校思政課不偏離中國共產黨的立場,不偏離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因此在選聘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過程中,要加強對應聘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的政治審查,通過函調、心理測試、訪談等方式了解其思想動態,并對其公開發表的言論或文章進行審查,考察其是否存在政治立場不堅定的問題。確保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素質強,思想道德水平高的教師進入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更能起到榜樣和激勵的作用,思政課教師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自覺成為學生的表率,在潛移默化中用高尚的人格激勵學生,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的喜愛,真正成為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一個人格存在問題的教師是不可能教育好學生的,而人格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師的師德師風。因此,在選聘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的過程中,加強對應聘教師的師德師風考核勢在必行,以確保進入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成員,不僅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同時要具備高尚的人格魅力,從而保證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純潔性。因此民族院校和教師管理部門要結合民族院校特點,出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系列文件,組織全校教職工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將師德師風標準納入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職稱評聘,評獎評優、課題申報等各項工作中。對教師失范行為,依法依規給予警告直至開除等處分。同時,要加大師德師風的宣傳力度,通過樹立師德師風典型,倡導高尚教師人格,引導全體教師將高尚的道德品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選聘的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深厚的民族理論功底以及廣博的交叉學科的知識。扎實、深厚、廣博的理論功底是上好思政課的看家本領。因此在選聘思政課教師過程中,要考察應聘教師是否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基礎,是否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否能夠做到看原著、讀原文、學經典,悟哲理,是否能夠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要筑牢思政課的理論基礎,做到理論講解有深度,思想傳遞有溫度,這樣才能展示思政課思想和理論的魅力,進而做到用理論的魅力感染學生,才能促進大學生真正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從而信仰馬克思主義。在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的選拔上,不僅要考察應聘教師是否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基本功底,同時還要考察應聘教師是否具備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民族學等交叉學科的背景知識,作為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還應具備深厚的民族理論功底,對國家的民族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時要對民族地區體現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有深刻的領悟,比如要深刻領悟蒙古族體現的“蒙古馬精神”,“蒙古馬精神”體現出的是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這種精神根植于草原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同樣也深深扎根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里,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直以來,“五唯”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1]民族院校應按照國家政策和中央文件精神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本學校和師生的特點,以激發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教書育人熱情為目的,積極探索符合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發展和民族院校思政課特點的評價體系。在評價過程中嚴把政治觀、師德觀、業務觀,這就需要構建起以教學和教學研究為核心的評價體系。
在教學管理上,嚴格教師紀律管理,確保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和科研工作中保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和政治立場,堅決維護民族地區的團結與穩定,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加強對民族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和引導,對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堅決持否定態度。但同時也要避免學術問題政治化,為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
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完善督導聽課評課制度,不僅僅要有督導推門聽課制度,還可以通過調查走訪、面對面訪談、調查問卷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學督導模式,督導聽課不只是找出問題,更多的是積極鼓勵。此外,應加重學生和同行對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的評價,學生是教師的學識、水平和人格魅力的直接檢驗者,教師是否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具有的扎實學識,是否具有仁愛之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有深刻的體會的,注重同行評價,是因為同行對彼此的教學、科研和教學態度相對了解得更多,更能夠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在職稱評聘中,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的精神,學校應給予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一定的政策傾斜,特別是向能夠雙語授課的思政課教師傾斜,要單獨合理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的高級職稱比例,在職稱評聘過程中可適當放寬學術論文要求,把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在主流媒體發布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文章納入學術成果范疇。在本校職稱評聘委員會中,要有相應比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家,特別是民族院校要有雙語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家。
加大對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的激勵力度,有利于激發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的熱情,從而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專業認同感、榮譽感、責任感。
充足的教學科研經費事激勵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的重要保障,民族院校要按照相關文件精神要求,單獨設立思政課教師崗位津貼,并貫徹落實,按照培養本科生人均40元,??粕司?0元提取專項經費用于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的學術交流、實踐研修等。同時要對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成績優秀的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給予相應的物質鼓勵,增強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
民族院校在獎項設立、教學比賽、教壇新秀選拔、精品課申報、課題申報等方面列出思政專項;在學術論文獎勵方面,要把在主流媒體上發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文章作為學術論文,應給與相應的獎勵;學校黨政部門的環節干部,原則上要有過講思政課,或者從事輔導員和班主任工作經歷;同時,要落實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聽思政課、講思政課的制度,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每學期至少給學生講授4個課時思政課,高校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每學期至少給學生講2個課時思政課。
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培訓是促進思政課教師內涵式成長的重要舉措,如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思政國培項目,教育部、省、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培訓,各高校組織的高水平思政課教師培訓,以及網絡在線培訓,并做好“周末大講堂”的集體培訓活動,鼓勵青年思政課教師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學位等。這是促進思政課教師思維創新,理論深入、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此外,加強各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邀請校外專家為教師開設專題講座,思政課教師訪名?;顒?,建立名師工作室等,都可以有效增加教師知識儲備,提升業務能力。
思政課教師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要求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必須做到政治立場不能偏、政治信念不能動、政治觀點不能錯、政治紀律不能松,強化民族院校思政課價值引領功能。堅定的政治立場就是要始終站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立場開展教學。堅定的政治信念就是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正確的政治觀點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樹立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觀,樹立公正的國際政治觀,樹立正確的民族觀,自覺以黨的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指導。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做到“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
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做到理論基礎扎實、學科視野開闊、知識結構完善。理論基礎扎實就是要刻苦研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也包括馬克思主義者的著作,練好看家本領,做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方法信手拈來,爛熟于心。學科視野開闊,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思維方法的指導下,打通與哲學、社會學、經濟學、邏輯學、民族學等學科之間的壁壘,運用多學科、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的思維方式解決思政課教學中面臨的現實問題。知識結構完善就是在具備扎實理論功底的基礎上,還有具備廣博的知識,并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能夠做到了解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最新發展動態,并實時關注世界發展動態和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最新成就。
民族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全面提升傳播科學理論的能力,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引領社會思潮的能力、批判錯誤觀點的能力。傳播科學理論的能力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以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語言給學生講透徹,講明白。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就是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困惑、關切、關心的現實問題,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關注的民族問題,要找準問題的關鍵,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維方法的指導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給出科學的解讀。引領社會思潮的能力就是對社會存在的各種社會思潮具備很強的辨別力,能夠用馬克思主義思維方法揭示各種社會思潮的本質及其社會危害,對各種丑化、歪曲黨的領導、國家形象,歷史虛無主義和污蔑國家英雄的觀點和言論進行有理有據的駁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