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婧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8)
隨著網絡時代的飛速發展,網絡直播逐漸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因直播形式多樣化,且內容豐富,深深地吸引了大學生的注意力。網絡直播的興起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教學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抓住網絡迅速發展的契機,通過網絡平臺提供的平臺,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學生多方面發展以及正直思想觀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網絡平臺起步晚,導致網絡上充斥大量不健康信息,伴隨各種問題的不斷出現,網絡直播時效性研究也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正確誘導大學生避開網絡誘惑,也成為當今網絡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題。[1]
傳統的教學課堂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或講座中單方面地灌輸知識,其教育模式單一、枯燥,教學內容不靈活,不容易吸引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息時代,微信、微博等正逐漸成為高校學生日常互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日常生活。而網絡直播以其新穎的方式,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互動性以及真實性,直播平臺的構建為大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娛樂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平臺相結合,可以增加學生的視覺聽覺,更加側重理論知識以及思想的分享,學生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可以直接提出問題或者發表意見,增加教育的時效性,增強了教育的互動性。
網絡直播內容豐富,由最初的專業內容逐漸拓展為娛樂、生活等方面,涉及面非常廣,高校網絡直播在教育過程中,滲透正確的思想,有利于學生正直思想理念的培養,高校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將核心素養價值觀貫穿于整個直播過程。網絡直播存在虛擬性強、溝通交談方便快捷的特點,若將網絡直播與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一起,既能加快政治教育理論的傳播速度,還可以快速收到來自學生的疑問、課程反饋以及思想動態,拓展師生的政治思想交流渠道,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網絡直播是將興趣愛好相同的人聚集到一起,高校可以以此為根據,根據學生的需要,用專業化、分類具體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網絡直播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網絡直播因其方便、快捷、互動性強等原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范圍廣闊、途徑豐富、方法多樣的特點,思政教師在進行直播時,學生使用彈幕、評論的方式提出問題,思政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實現“零時差”教學,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有較大新引力,同時,在直播過程中,表現出了網絡的多樣性、創新性等特點,直播內容也不限于教材理論教學,可以講解當前課題、未來專業發展方向、就業趨勢等,也可以是當前熱議話題、時政時事,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內容,調整講課進度,及時更新教學知識、理論,豐富高校大學生的教育資源。另一點,高校講座活動容易被資金等方面限制,將這些活動進行直播,可以使學生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現場的氛圍,進而提高教育效果。
鑒于網絡主播不需要太高的要求,主播可以為觀眾展示任何形式的直播內容,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對于有些大學生來說,很多不利內容會影響其正確價值觀,助長他們的攀比消費心理等,教師在進行網絡教育的同時,應注意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同時,教師也要提醒學生不要沉溺于網絡,在教學中滲透網絡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嗎,不能與社會現實脫節。目前,我國網絡平臺的搭建并不完善,網絡中存在著大量的不健康信息,教師在進行網絡思政直播時,注意教育學生謹慎面對誘惑,理性面對網絡。[2]
伴隨著網絡直播平臺的不斷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學新思路的同時,也對教育師資隊伍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培養一支計算機網絡操作嫻熟、學術思想穩健、理論知識豐厚的思政教育團隊,應對直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直播思政教師要不斷豐富并完善自己的綜合素養,樹立網絡教育新理念,高校應加強推行思想政治直播教育,打造專業化的思政教育平臺,同時也可以引入教學直播APP,在平臺教育板塊中加入“思政教育”,教師也應該深入了解學生,探討學生參加直播教學的積極性,針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將思政教育直播與學生學習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在進行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側重正思想觀念的滲透,將正確的觀念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學生課堂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直播過程中也要聽取學生的意見,對做得不好的地方及時改正,思政教師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做好榜樣,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行為。
學生學習思政知識的目的是投身于社會生活、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將線上網絡直播教學與線下理論知識培養、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用于自身的生活實踐中。目前大學傳統課堂上,很多學生并沒有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其原因之一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網絡直播教學作為比較新穎的學習方式,可以吸引學生投入到學習中來,通過彈幕、評論等提出問題,與教師進行“零距離”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線下教學則可以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平時的生活、學習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中磨礪技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網絡直播內容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成長環境,生活等方面進行考慮,同時還包括成長規律以及心理特征,教師在直播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播放歷史偉人傳記等,并與學生進行深刻交流,與學生進行人物思想討論,在此過程中為學生滲透價值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的形成。課下可以為學生安排實踐鍛煉,具體內容應與所學知識相結合,通過直播平臺,收集學生的感受,內心思想,教師針對學生的總結,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更容易將所學內容投入到實際生活中。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針對近期發生的社會時事,在直播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傾聽學生的觀點,每個學生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結果可能也不相同,教師應細致分析,對有歧義的觀點,可以針對性地進行討論,學生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將他人的看法與自己的觀點進行對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高校大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這樣做不光能開拓學生的視野,也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深刻交流。
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光要從學生的線下課堂表現入手,還應該參考學生在網絡直播中的表現,可以從學生的課堂活躍度、對問題的反應能力等方面入手,綜合評價學生,針對學生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思政教師要及時糾正,這樣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當前大多數高校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平時課堂考勤以及期末考試成績來對學生就行評價,沒有突出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高校思政教師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作為切入點,著重考察學生在網絡直播課程,以及線下面授課程中的課堂表現,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3]
信息時代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高校教師抓住互聯網發展的契機,將高校學生的學習引入到網絡直播中,打破了傳統教學課堂的單一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網絡直播思政教學可以拉近教師與高校學生的距離,在網絡直播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彈幕提出問題,增加課堂趣味性,課堂中教師也可以對生活案例、政治時事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思政課堂直播過程中,注意思想文化的滲透,引導高校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注重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日后能在社會中立足打下基礎。總之,網絡直播與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