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青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鶴壁 458030)
新媒體是指網絡媒體,是新型信息傳播渠道,但相對于傳統媒體更具有實效性與多元性等特征優勢,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產物。大眾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與便利,尤其是手機等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學生利用手機軟件即可完成信息獲取,更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應當迎合學生溝通方式轉變與學習需求加強對新媒體的運用,實現思想政治教學方式與途徑等方面的創新,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展開。[1]
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先進性特征: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分析,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主導與主體地位,學生想法與意見被限制,逐步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實現學習效果停滯不前,不利于學生思想覺悟意識逐步強化。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帶動下,微信與微博等基于網絡平臺的社交工具逐漸衍生,大學生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與好奇心強,善于利用新型媒體溝通交流與獲取資源。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社交軟件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日常生活的有效滲透,起到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引導作用。[2]二是互動性:相對于電視與報紙等傳統媒體,新媒體的互動性特征更強,更善于學生主體地位提升,學生通過新型媒體獲取學習與了解社會發展動態等信息的途徑更廣泛,利于學生知識面與眼界拓展。學生通過評論與討論等功能,能夠對當下社會時事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應當打入學生之間的討論中,尊重學生三觀的同時,從層面與學生感興趣話題入手積極引導,傳遞更多正能量,讓學生在互動中加強理論知識與社會素材的有效整合。[3]三是即時性:高職院校是向社會培育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場所,相對于學生專業知識技能掌握,更應當注重學生素質水平提升,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與就業競爭力。但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抽象,學生理解片面,不利于實現理論知識學以致用與觸類旁通。利用微信等新媒體傳播媒介,結合網絡素材展開思想政治教學與教育活動,更利于理論知識及時與透徹性理解,從而提高學生思想覺悟與判斷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4]
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無界性:新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長,處于無序發展狀態,在互聯網產品帶動下,為人們獲取價值信息提供了重要載體。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篩選有價值網絡素材資源增大了難度,信息內涵不斷豐富,整合不到位,易出現本末倒置或思維混亂等教學問題。同時學生在社交軟件中留下的足跡信息多樣化,大數據分析難度增大,雖然能夠精確了解學生個體化學習需求,但整理無序且分散的信息資源也是對教師信息素養的考驗。[5]二是虛擬性:網絡發展尚未穩定與成熟,具備一定的匿名性與虛擬性等特征,信息真假參半,尤其是虛假與不實言論,對思維判斷能力尚未成熟的學生來說,無法理性看待,易形成錯誤思維與政治觀點,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展開帶來了挑戰。新媒體有言論自由與開放性等特征,可以在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想法與見解,但學生處于不良網絡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及時與不到位,會讓學生逐步染上不良行為習慣,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三是多元化特征:學生沉迷網絡,部分互聯網產品為自身經濟利益,會對信息內容進行主觀性與隨意性的改動,學生接受不良信息文化,不具備篩選信息的能力,會對正確價值觀形成產生一定影響。
教育工作者是學生獲取專業知識技能的重要媒介,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與專業能力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學成效,以及學生學習質量。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包括輔導員與任課教師等,教師應當養成終身學習意識,積極參與培訓活動,逐步強化教學能力水平,豐富專業知識結構體系,還需掌握藝術溝通技巧,迎合學生發展需求,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整合現代教育技術,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多學習與靈活利用網絡語言,提高思想政治教學語言與形式的生活化及趣味化,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實現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教師應當加強協作交流,分享思想政治教學經驗,實現優勢互補與取長不斷。年長的教師隊伍可向年輕的教師傳授豐富課堂教學經驗,年輕的教師可向年長教師傳授課件制作等經驗,實現相互輔導與帶動,進一步強化專業教學能力。[6]教師在課上應當注重新型媒體輔助教學作用的發揮,豐富教學內容,確保教學成效。學校可以積極開展基于網絡平臺的培訓活動或視頻會議等,讓教師對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創新發表自己的看法,加速新媒體與教育工作者培訓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推動學校現代化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進程加速。
教師應當加強網絡媒體資源與教材內容的整合,迎合社會發展進行思想政治教學,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更全與更加實用的學科知識。一是可以向學生多傳播就業有關的信息,幫助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形勢與所需人才的職業素養等,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二是社會經濟發展對創新型人才更加缺乏,應當加強傳統教學模式改革,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方式的同時,將理論知識舉一反三與技能觸類旁通及思維拓展等教學目標貫穿教學全程。在課上注重生活化教學方式引入,引入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事例,通過多媒體視頻與圖片等信息載體形式引導,幫助學生直觀了解教學內容,主動發現學科內容對生活的服務性與引導性等作用價值,讓學生逐步意識到學科教育的魅力。三是通過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理論實踐綜合能力。[7]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主題,引入社會時事現象,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網友評論與新聞報道等信息資源,在教師引導下開展角色扮演與辯論賽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逐步豐富知識體系,從而實現做中學與學中做。四是實現翻轉課堂教學,課前圍繞教學重點難點錄制微課視頻,引導學生結合網絡資料自主預習。課上重點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問題,采取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給學生更多自我表達與發揮的空間。課后向學生推送相關的專題系列視頻資料,強化教育效果。五是對實習就業學生展開思想政治繼續教育活動,定期向學生推送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包括慕課視頻等方式。通過網絡建立討論組與臨時會議,解決實習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等問題,確保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展開。傾聽學生心聲,了解學生學習需求,針對性幫助學生解決心理與工作生活中的問題,促使學生三觀盡快成熟。[8]
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班級管理的結合,利用新媒體媒介,班主任結合思政教育建立班級微信群,單獨交流解決個人行為問題,在群中討論解決班集體共性問題。將微信群作為德育重要平臺,輔導員參與思政課程資料分析與師生交流,確保日常思政工作成效,協同強化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二是引導學生與專業對口企業的崗位工作人員積極展開交流,切實發揮企業協同教育作用,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引導學生將思想政治學科知識與行業發展及未來就業結合,將學生從以往的思想觀念態度中脫離出來,同時逐步適應崗位環境,滿足人才培養需要。[9]三是協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可同時出現在學生身上,依靠單一思想教育難以達到理想教育效果,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兩者教育策略與方法及內容、目標的整合,借助新媒體網絡手段,實現兩者協同優勢有效發揮。如發現學生點贊關于心理現象分析的文章,或是發現學生在文章下有錯誤思想評論,應當及時通過評論回復與制作心理疏導宣教視頻等方式,及時讓學生明白心理狀態與思維及個體化發展的影響,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三觀與積極向上的心態。四是協同其他專業課程教學,在講述克服生活困難與自我情緒疏導等教育內容時,可引用古代詩人的詩句,結合相關影視片段資料,讓學生通過古代詩人品質熏陶,快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中,從而摒棄自身的狹隘思想,實現思想品質升華與思維高度提升,實現全過程與全方位及全員育人,整合思政教育力量,切實發揮協同教育的作用價值。[10]
培養學生信息判斷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為新媒體與高等教育結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開提供基礎保障。學校應當從教育制度等發展方面入手分析,盡可能地完善信息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尤其是各種互聯網產品的推陳出新,對學生綜合素質帶來了挑戰,學校更應當加強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強化學生理性判斷思維與辨別是非的能力,減少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二是通過樹立榜樣與示范等途徑,加強學生言行舉止規范力度,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了解學生思想發展動態,針對性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教師在瀏覽學生關注度高的網絡輿論時,應當切實發揮專業優勢,及時對不良網絡輿論現象與發布人員行為的指導教育,敢于與不良輿論正面交鋒,理性與言簡意賅的剖析言論中的錯誤觀點,本著堅定政治理想與地位的正確觀點加強點撥,給學生樹立榜樣作用,讓學生趁機學習到更多思想政治學科知識。鼓勵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網絡評論,以此當做考查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程度與學以致用能力的機會,引導學生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快速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統性工程,針對學生思想品德意識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主觀隨意。尤其是在新媒體教育環境下,應當注重各教育主體與資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學形式與途徑等方面加強創新,將學生從傳統學習觀念與態度中脫離出來,實現師生共同進步與教學效果持續優化。教師應當多聽取學生想法意見,實現新媒體有效應用與教學計劃有效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