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妮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新江中心小學 福建廈門 361026)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堂倡導探究式學習。”科學探究不僅是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學探究的重要性已得到廣泛的認識和重視,教師通過課堂探究目標的實現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科學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科學知識的增長。
科學學習能夠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為學生成為創新人才提前奠定基礎。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由于學生的表現差異、教師的課堂引導能力不同以及教師教學管理方法單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科學傳統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線上科學課堂的出現,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打破時間與地點的限制,拓展科學教學資源,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接受教育,促使學生快速地吸收所學知識。另外,教師在開展線上科學教學時,也應當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提供多種形式的線上探究教學,滿足全體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而實現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開展線上科學教學,能夠豐富課前作業的形式,教師可以在線上教學中了解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進而針對性地展開教育活動[1]。目前,許多問題式的課前作業預習情況并不能提供給學生豐富的素材,進而使學生的預習情況欠缺,導致以學定教這一情況成為空談。而教師使用釘釘開展線上科學教學,能夠讓學生從形象思維轉換為抽象思維,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究意識,自主加入到科學知識探究中。同時,線上科學教學也使得教師能夠按照學生課堂預習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最終設計出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案。
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十分有限,教師整理與反饋學習數據的時間不夠充足,導致部分教師會采取問答匯報的形式開展教學,這樣很難在短時間內搜集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無法獲得較為充分的陳述依據、推理或判斷探究結果。而開展線上科學課堂,能夠利用電子設備中的圖表對相關學習數據進行統計,消除口頭傳達的一次性,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所學內容[1]。同時,利用釘釘開展科學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搜集到的資料、數據同步到學生的電子設備上,通過線上引導帶領學生全程參與到學習反饋中,不僅能夠增強探究效率,還能夠給學生提供共同探究的平臺。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科學教學應當面向全體小學生,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使學生能夠在公平、舒適的環境中學習,獲取更多的發展機會,享受到最佳的科學教育。但是,由于傳統的科學教學條件有限,使得不同地區學生所獲得的教育并不相同。但是,開展線上科學教學能夠有效解決教育資源共享以及教育公平性這些問題,消除了空間、地點、時間的限制,讓更多的教育資源進入到學生的視野中,進而加快探究目標的實現進程,使科學探究效率得到提升[3]。
導學作為線上教學的基礎內容,主要目的在于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探究目標,使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之前,應當做好導學這一環節,精心設置導學案,并上傳至釘釘教學群,讓學生提前完成課前預習或準備任務,最終能夠讓學生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進而展開一系列的假設以及猜想[4]。例如,在上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沙子與黏土》這一線上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區分沙子與黏土,可以在課前設置相應的導學案,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在家中完成相應的體驗活動。例如:可以這樣設計:首先,讓學生在家中收集沙子與黏土,并用手進行體驗,通過觸感進行認知,總結出沙子與黏土的不同之處。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將得出的不同之處記錄下來,等到線上教學時驗證答案的對錯。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體驗“觀察思考—提出問題—設計制作—實踐改進—解決問題”這一探究過程。在開展實際線上教學活動時,教師采取釘釘進行直播,并讓學生說出自己之前所總結的知識,一同對內容進行探討與研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勇敢發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最終得出沙子與黏土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完成本節課的探究學習目標,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教育部于在2001年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小學教師應當培養學生整理信息、獲取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獨立完成分析與探究。而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在線上教學中實現探究目標都離不開科學信息的整理與收集,也離不開學生對于這些能力的掌握情況。線上科學課堂的開展,能夠讓教師充分利用網上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整理與收集信息,有效改善了信息反饋不及時、不精準等情況,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5]。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這一課教學時,在傳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會給學生播放相應的教學視頻,使學生了解地球上礦物資源的種類和現狀。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礦物資源正在枯竭,但是在教學資源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教師利用線上科學直播教學,學生的探究空間以及地點不僅僅局限在教室或實驗室這樣的物理空間,學生可以在教師線上教學引導的過程中,登錄教師推送的礦產資源、礦物種信息等網站,搜集相關的學習信息,并歸納、總結信息,最終深刻地意識到人類的不合理開采和利用,不僅使得礦物資源日益枯竭,也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大自然已向人類亮起了紅燈。
科學探究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為學生今后成為創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礎。而對于小學科學教師來說,線上科學課堂不僅優化了教學過程,同時也為課后延伸工作提供了幫助。教師通過線上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在任何地點完成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在課后也可以獨立進行知識的探尋。教師將探究教學與線上教學相融合,能夠時刻監督著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科學探究精神以及態度,進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例如,在上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多姿多彩的植物》這一課時,教師在直播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認識和探究植物的特征外,可以適當地設計課后拓展延伸任務,例如:讓學生制訂相應的植物種植計劃,讓他們選擇一個自己要種植的植物,并制訂出相應的種植計劃以及觀察計劃,更加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長并觀察它是特征,完成課后延伸活動。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還應注重學生各項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時,同樣應設置相應的探究目標,科學地使用探究式學習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靈活應用線上教學平臺,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管理與教學,進而提高科學探究的有效性,有利于線上教學探究目標的實現。不僅如此,教師應創新、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探究、實踐機會,使線上科學課堂具有內涵,消除傳統教學的影響與限制,讓學生擁有更為全面的學習平臺,使學生感受到線上科學教學的魅力與價值,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從而使小學科學教學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