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驥,董南,張春生
(營口市中心醫院腫瘤一科,遼寧 營口 115000)
晚期消化道腫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腸癌、膽囊癌、胰腺癌等,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由于晚期消化道腫瘤類型較多,且惡性程度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臨床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化療、放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等,由于晚期患者的年齡和身體情況,患者一般不耐受正規化療和手術治療,化療藥物雖能抑制腫瘤的發展,但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患者的身體。卡培他濱是一種新型抗代謝腫瘤化療藥物,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但存在相關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等。因此,需調整給藥方案,選擇最適合患者治療的藥物劑量,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1-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卡培他濱不同給藥方案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7~85歲,平均年齡(71.00±5.00)歲;疾病類型:食管癌9例,胃癌13例,腸癌18例。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58~86歲,平均年齡(72.00±4.00)歲;疾病類型:食管癌8 例,胃癌15 例,腸癌17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均經內窺鏡、CT、核磁共振等檢查確診為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包括食管癌、胃癌、腸癌3種類型的消化道腫瘤。排除標準:合并心、腎等其他器官功能疾病;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精神系統疾病者;不配合治療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卡培他濱(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365,規格:0.5 g/片,12 片/盒)治療,但給藥方案不同。對照組以2 500 mg/m2計算卡培他濱服用劑量,每天 2 次,早晚餐后 30 min 溫水送服,3 周為 1 個療程,每治療2 周,休息1 周,連續治療4 個療程。觀察組以2 000 mg/m2計算卡培他濱服用劑量,每天2 次,早晚餐后30 min 溫水送服,6 周為 1 個療程,每治療 4 周,休息 2 周,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生存質量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療效判定標準:部分緩解,腫瘤組織明顯減少,嘔血、疼痛等癥狀好轉;穩定,腫瘤組織及嘔血、疼痛等癥狀均得到控制,病情未惡化;進展,病情無好轉,持續惡化。總有效率=部分緩解率+穩定率。采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評估患者生活質量,滿分100 分,包括生理功能、情感、社會功能、身體疼痛、活動、精神、心理和總的健康,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白細胞降低、口腔炎、手足綜合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生理功能、情感、社會功能、身體疼痛、活動、精神、心理、總的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總的健康23.14±2.38 21.82±3.20 2.093 0.040例數40 40生理功能22.41±7.11 19.91±3.15 2.033 0.045情感21.23±3.26 19.98±2.12 2.033 0.046社會功能25.33±3.20 23.65±3.23 2.337 0.022身體疼痛10.23±2.05 9.21±2.18 2.156 0.034活動23.45±2.47 22.10±2.56 2.400 0.019精神20.21±3.03 18.75±3.07 2.141 0.036心理20.25±5.41 17.75±5.56 2.038 0.04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消化道腫瘤是我國發病率、致死率均較高的一類惡性癌癥。隨著科技水平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飲食不合理和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均會增加發生消化道腫瘤的風險,導致消化道腫瘤發生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健康。晚期消化道腫瘤主要分為食管癌、胃癌、腸癌、膽囊癌、胰腺癌等類型,食管癌又稱食道癌,是來源于食管上皮的惡性腫瘤,主要臨床表現為進食有哽咽感、劍突下疼痛、灼燒、嘔血等癥狀,易產生食管穿孔、肺部感染等并發癥。胃癌是指來源于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主要臨床表現為早期無明顯癥狀,后期會出現上腹痛、體質量減輕、貧血、厭食等癥狀。腸癌又稱為結直腸癌,是指來源于大腸上皮的癌癥,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兩種類型,主要臨床表現為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貧血、疲勞、消瘦等癥狀,具有易復發的特點。膽囊癌是指來源于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主要臨床表現為早期無明顯癥狀,逐漸出現腹痛、腹塊、黃疸、消化不良、低熱、腹水等癥狀。胰腺癌是指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及腺泡細胞的惡性腫瘤,具有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特點,主要臨床表現為腹部不適、腹痛、黃疸、消瘦、乏力、糖尿病相關癥狀、厭食等癥狀,還可出現精神或情緒障礙,如抑郁、煩躁、焦慮等。因不同類型的晚期消化道腫瘤的臨床表現不同,具體的治療方法也有所差異。目前臨床上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化療、放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等,由于晚期患者的年齡和身體情況的影響,多數晚期患者不能正常進行化療。化療藥物雖能發揮抑制腫瘤的作用,但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患者的身體。而卡培他濱是一種新型抗代謝腫瘤化療藥物,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較其他化療藥物相比,安全性較高,臨床效果顯著,適用于消化道腫瘤的臨床治療。但患者服用后還是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口干等。因此,需調整給藥方案,選擇最適合患者治療的藥物劑量,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4-8]。
卡培他濱是一種口服化療藥物,屬于氟嘧啶甲氨酸酯劑范疇,藥物性狀為雙凸、長方形的桃色包衣片,去除包衣后為白色,規格為0.5 g/片。主要通過消化道抵達病變部位,同時與胸苷磷酸化酶作用對腫瘤細胞具有抑制作用,基本不會對患者身體產生損害,但會引發一些不良反應。卡培他濱的適用證有結腸癌輔助化療、結直腸癌化療、乳腺癌聯合化療、乳腺癌單藥化療、胃癌化療等。卡培他濱的禁忌證有卡培他濱過敏、氟尿嘧啶藥物過敏、DPD 缺陷、嚴重腎功能損害等。服用后可產生惡心嘔吐、口腔炎、手足綜合征、骨髓抑制、皮疹、精神障礙等不良反應。但卡培他濱與其他化療藥物相比,對機體產生的毒害作用較小,是一種相對安全有效,便于服用的化療藥物。近年來,臨床通過不斷的研究,對卡培他濱的給藥方案進行優化,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生理功能、情感、社會功能、身體疼痛、活動、精神、心理、總的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進行不同給藥方案治療時,適宜的給藥方案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最佳,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