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稱秀
(江西省贛州市腫瘤醫院腫瘤科,江西 贛州 341000)
子宮內膜癌屬于中老年女性患者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女性子宮內膜的上皮性惡性腫瘤[1]。近年來,隨著肥胖、糖尿病、老齡化的增加及子宮良性疾病盡可能保留子宮的倡導,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既往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被認為是治療盆腔腫瘤的有效手段,但近年來調強放療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已被證明可降低周圍危險器官的輻射劑量,預后較好[2-3],但相關研究較少?;诖?,本研究選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1 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子宮內膜癌患者98 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子宮內膜癌應用三維適形放療與調強放療的效果對比和預后的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子宮內膜癌患者98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颊吣挲g43~74歲,平均(63.29±5.76)歲;病程6 d~3 年,平均(2.05±0.43)年;體重指數20~25 kg/m2,平均(23.12±0.74)kg/m2。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醫學中子宮內膜癌診斷標椎,且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4];②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意識清醒,能與醫護人員進行良好溝通。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或入院資料不全者;②合并精神異常、表達不清者;③依從性差者。
1.3 方法 兩組均采用相同放療方案。靶體積包括陰道上部、陰道穹窿、區域淋巴結、血管等。計劃的目標體積是陰道上部1/3加上1 cm邊緣,其中,ⅢC期患者還接受主動脈旁區域放療。對照組采用三維適形放療,給予前后及兩側的射線束,觀察組采用調強放療。采用靜態IMRT技術,給予5~10個射線束,患者每天接受X射線掃描以控制體位。從醫院信息系統中調取子宮內膜癌患者信息,電話隨訪出院患者信息,整理患者的臨床資料和病理資料,包括發病年齡、性別、BMI、組織學類型、分期、惡性程度分級、淋巴結切除情況等。將收集到的信息分別進行整理并分析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指標,進行單因素、多因素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精確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復發率、無病生存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治療后,觀察組復發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無病生存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復發率、無病生存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分析顯示,BMI、組織學類型、N 分期、淋巴結切除與預后不良無關,年齡、T 分期、惡性程度分級與預后不良的有關(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預后情況單因素分析
2.3 兩組患者預后獨立危險因素Logistic 分析 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7 項因素為自變量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T分期、惡性程度分級是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不良高危險因素Logistic分析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特有的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疾病,是目前臨床上引起患者死亡、影響婦女健康和生活的第三位癌癥相關疾病[5-6]。子宮內膜癌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0~80歲,是目前女性臨床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目前,臨床上對子宮內膜癌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而子宮內膜癌切除術是臨床上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身體狀況的主要手段[7-8]。但僅以手術治療的復發率較高,進行全盆腔放療能有效減少復發。
近年來,子宮內膜癌應用三維適形放療與調強放療在臨床中得到應用,三維適形放療是一種利用CT模擬定位和三維重建確定照射場并進行放射治療的高精度治療方法,不僅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的特點,且能減少病變周圍正常組織的數量,防止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調強放療能產生與靶區形狀高度吻合的劑量分布,更好地保護靶區周圍的正常組織[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復發率、無病生存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調強放療治療效果更顯著,預后較好。因子宮內膜癌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大多數患者發現后已進入晚期。經有效的檢查和治療,大部分患者仍會復發。因此,對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預后進行因素分析具有重要意義。針對不同因素導致的預后不良,采取針對性治療,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本研究單因素分析表明,BMI、組織學類型、N 分期、淋巴結切除與預后不良無關,年齡、T分期、惡性程度分級與預后不良的有關(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65 歲、>T1 分期、惡性程度分級3 級是預后不良的獨立因素(P<0.05)。初治年齡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這可能與老年患者體質差、細胞分化能力差、術后恢復慢有關。此外,腫瘤分期較高的患者,未切除淋巴結及惡性程度較高者,更易對泌尿生殖道造成不良反應[10]。由于癌癥患者耐受性差,身體恢復較慢,易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因此,應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T分期和惡性程度是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與三維適形放療相比,調強放療對子宮內膜癌治療效果更佳,能有效降低復發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